阿濃談詩

沈舒  訪問、整理

沈舒按:阿濃先生,原名朱溥生,一九三四年生於浙江省湖州,一九四七年來港定居。一九五四年畢業於香港葛量洪師範學院,任教中小學及特殊教育學校三十九年,二〇〇九年獲香港教育學院(現稱香港教育大學)頒授榮譽院士;一九八一年與何紫等共同創立香港兒童文藝協會,並於一九九〇至一九九三年間擔任會長;著有散文、小說、新詩、童話、劇本逾百種,其中有童詩集《我是》和《童眼看世界》、新詩集《是我心上的溫柔》、《跟著愛情走》和《獻禮》、古典詩賞析集《聲動千載——中國人憑歌寄情的故事》和《阿濃陪你讀唐詩》,而《是我心上的溫柔》榮獲「冰心兒童文學獎」。這次訪談以網上視像會議方式進行,本訪問稿經阿濃先生審閱定稿。

日期:二〇二三年四月十二日(星期三)

時間: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

阿濃先生接受訪問時的截圖。

沈舒(以下簡稱「沈」) 阿濃先生的父親是詩人、書法家朱敬安先生,從事舊體詩詞創作。可否介紹他的著述情況?

阿濃以下簡稱「濃」): 先父是江蘇泰興人,一直在農村長大,年幼時入讀私塾,此外沒有接受其他正式的教育,他寫詩、填詞,書法、篆刻,都是自學的,而且有一定水平,我認為除了因為天分之外,還因他苦學成才。他著作有《晚晴樓詩詞稿》一冊,是手稿複印本,一九九年出版。李商隱詩:「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齋名「晚晴樓」寓意晚年生活美好。當年,他編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患病,一時疏忽,只收錄了他的詩,沒有收詞,事實上他寫了很多詞,仍未結集。先父的舊體詩詞感情豐富、豪放灑脫,亦有家國情懷、時代精神。

他晚年在香港設立「晚晴樓藝文苑」,教授書法、詩詞、篆刻,我看過學生登記冊,前後共四百多人跟隨他學習,主要是護士和教師。他很關心學生,上課時備有茶點,免他們捱餓。每年先父生日,他的學生都會為他慶生,師生的感情很好。

阿濃先生在寫作方面有沒有受到父親的影響?

:我少年時,認為自己是新文化人,可以欣賞傳統的唐詩、宋詞,但不會從事傳統詩詞的創作,兼且我年幼住在蘇北黃橋鎮,黃橋話屬於揚州語系,當地人被稱為「平聲蠻子」,即說話時平聲佔多。我不懂平仄,如何作詩?我認為寫詩要自由奔放、抒發感情,而舊體詩詞的束縛太大,因此我決定寫新詩,而棄舊詩。我當時沒有跟隨先父學習詩詞、書法,現在想起來追悔不已。

阿濃先生何時接觸新詩?當時喜愛閱讀哪些詩人的作品?

年青時,我入讀上海私立晉元中學,由初中一年級,讀了九個月,期間聽懂了上海話,能夠應付日常溝通。由在香港讀初中開始,我讀了大量五四著名作家的作品,包括朱自清、冰心、魯迅、巴金、老舍、曹禺等。另外,我喜歡的新詩作品包括何其芳的抒情詩、冰心的短詩、聞一多的格律詩,以及一些民歌體的作品,像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他們的詩作題材各異,比如家國情懷、母愛親情等,但不乏相同之處,內容上明白流暢,風格上感情豐富,對我的影響比較大。我雖然不寫舊詩,但創作新詩時難免受到舊詩的影響,譬如精神情感、遣詞用字等。這些都是我新詩創作的源頭。

阿濃先生早期以筆名「珠珠」在《華僑日報》「兒童週刊」創作童詩,可否談談當時的寫作和發表情況?

一九四七年,我隨家人由上海來到香港,入讀嶺英中學。由於我英文水平較低,只好從中一讀起。因此,我是在香港接受完整的中學教育,包括語文訓練。余松烈老師是我中一的啟蒙老師,在嶺英中學任教期間單身住在學校的宿舍。他是廣州中山大學文學士,屬於南下文人,可能是進步知識分子。我來港前已經看過不少先父的藏書,包括傳統的經典名著,亦有五四作家的作品,因此作文的成績比較突出,文章經常貼堂。余老師對我另眼相看,不時借一些進步的書籍給我閱讀,譬如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小二黑結婚》、邵子南的《李勇大擺地雷陣》等,另外也借了宋雲彬編著的《中國文學史簡編》等,有意培養我成為作家。中二中國語文科由一位女老師任教,她覺得我的文章寫得不俗,於是投給《文匯報》副刊,我由此踏上文學的道路。

一九五三年,我入讀葛量洪師範學院,因為職業是教師,接觸的是兒童,生活經驗離不開孩子,決定以安徒生作為人生目標。開始用筆名「朱燕」在《華僑日報》「兒童週刊」寫生活故事。我第一篇投給他們的稿是〈阿蘇找朋友〉,隨即刊登出來,非常高興,於是我每期都為他們寫一篇生活故事。期間,我以筆名「珠珠」發表了六、七篇兒童詩,數量不多,文筆尚未成熟,但不乏趣味。

:一九五八年,阿濃先生以筆名「朱同」參加由《青年樂園》舉辦的新詩創作比賽,並以〈早晨第一課〉榮獲第一名,請憶述參賽的始末。這次獲獎對阿濃先生創作有哪些影響?

當時,我在荃灣官立下午校教書,偶然從《青年樂園》中看到新詩創作比賽的消息,既然自己喜歡寫詩,心想不妨一試,於是寫了〈早晨第一課〉寄過去,居然獲得冠軍,頗感意外。其實,徵文比賽能否獲獎,受很多偶然的因素影響,包括評判的喜惡、參賽作品的多少等,我對比賽結果都是抱平常心看待。

一九五九年一月開始,阿濃先生擔任《青年樂園》的義務編輯,先後主編「大地」、「閱讀與寫作」、「詩專頁」和「沃土」等幾個版面。阿濃先生在〈我與《青年樂園》〉一文中已略為述及此事。 可否談談主編「詩專頁」的始末和經過?

獲獎後,《青年樂園》的編輯邀請我擔任義務編輯,首先編「大地」和「閱讀與寫作」,因為編「閱讀與寫作」的關係,讀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書。我記得當時有一位經常投稿的作者「馮式」老師(本名「馮明之」),在「閱讀與寫作」寫了不少文章介紹中國文學,甚至印度文學,他亦出版過幾本專著。其後,我也編起「詩專頁」來,負責收稿、選稿、突出好稿,並以筆名「阿丹」發表詩作。

阿濃先生在〈四十年來詩一冊〉一文中談到詩人溫乃堅是最勤力投稿到《青年樂園》「詩專頁」的作者, 可否憶述此事?

溫乃堅雖然經常投稿到「詩專頁」,但我們始終沒有見過面。我手邊的《溫乃堅詩選》,是他的好友盧青雲送給我的。溫乃堅寫詩的毅力,非比尋常,他每次投稿不是兩三首詩作,而是一大叠原稿紙二、三十篇作品。他的詩作語言暢順,但作品的詩質和情感濃度不足,不夠精練,反映了他寫得快、寫得多。我每次選取他一二首詩作發表。

除了溫乃堅外,《青年樂園》「詩專頁」還有哪印象較深的作者?

另一位印象比教深刻的作者是「舒鷹」,即林琵琶,詩和小說都寫得好,當時她讀中學,後來是一位名氣不小的才女。 

阿濃先生主編《青年樂園》「詩專頁」期間,以筆名「阿丹」發表詩作,可否談談此時期的詩作?

當時,我很用心寫這些新詩,有一定水準,不過幾十年後印象已經模糊,只有一兩首比較深刻,都是從新聞報道中得到靈感,寫香港低下階層的苦況,發表時還配上新聞照片,反映社會現實情況。

有評論認為自一九六六年二月起,《青年樂園》「詩專頁」的「詩作之左傾紅化的意味愈來愈濃」,例如向陽〈我們醒來了〉(一九六六年四月二十九日第五二五期)、庇理羅士女校作者映山紅的〈年青的一代〉(一九六六年五月十三日第五二八期)、高堅〈我們是窮苦的硬骨頭〉(一九六六年八月五日第五三九期)的詩作。 請問一九六六年前後《青年樂園》「詩專頁」的編輯方針有甚麼轉變? 

我雖然幫手編《青年樂園》,但從來沒有參加過編輯會議,也不清楚他們的編輯方針。人們稱《青年樂園》是「灰線」刊物,版面上沒有甚麼親中的色彩,給我唯一的指示就是不要有政治性的內容。《青年樂園》的讀者主要來自英文中學的學生,與《中國學生周報》來自中文中學的學生不同。

文革期間,我尊崇的巴金在作協門前掃地、老舍投湖自盡,而紅線女被剃陰陽頭遊街受辱,我在極其失望之下,決定離開《青年樂園》。後來,《青年樂園》被政府勒令停刊,前後出版了十一年,相當可惜。你提出的幾篇作品,我都沒有印象。

阿濃先生編《青年樂園》最大的得著是甚麼? 

陳序臻是《青年樂園》的台柱,既是出色的記者,也是優秀的編輯,每期頭版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筆。我的編輯知識和技巧,譬如怎樣計字數、劃版樣、放置圖片等,都是從他身上學回來的。後來,我編《教協報》、《教聯報》、《新教育》等刊物時應付自如,也是得益於《青年樂園》時的訓練。

其次,我編《青年樂園》時,收到的稿件很多未符發表水平,我只好硬著頭皮,以各式各樣的筆名寫稿,務求填滿版面,簡接提供了練筆的機會。這段日子,我寫了很多小說,比較滿意的後來已收入《濃情集》,其中〈委屈〉曾收入中二課本,讓學生知道阿濃是香港的本地作家。這些小說不落俗套,文字清純,令人懷念。

請談談阿濃先生第一本兒童詩集《我是》(一九八〇年)的出版始末。

現代教育研究社是香港的教科書出版社,他們找我寫這本兒童詩集,以便作為向學校推介教科書時附送的禮物。這本書從來沒在書店發售,因此沒有定價,沒有條碼(Barcode),但有國際標準書號(ISBN)。 《我是》全書十二首詠物詩:〈我是蝸牛〉、〈我是螞蟻〉、〈我是老貓〉、〈我是刺蝟〉、〈我是書包〉、〈我是雨傘〉、〈我是電話〉、〈我是枕頭〉、〈我是鏡子〉、〈我是鬍子〉、〈我是爸爸〉和〈我是小乖乖〉。我寫這些詩的時候一氣呵成,全部都是以「我是」甚麼開始,寫出那事物或人物的特點,既有感情的成份,亦不乏富有趣味之處。這本書有一件感人的故事:有一位姓袁的老人家,我先是認識他兒子,是溫哥華一間海外學生的寄宿學校的創辦人。後來老人家見到這本書,特別喜歡其中一篇作品〈我是老貓〉,每閱讀一次就哭一次。他約我飲茶見面,又約我去他家裏閒聊,我慢慢了解他對這首詩為甚麼有如此大的感觸,大概他感到自己日漸老邁,不復年青,想到歲月無情,就不禁流淚。〈我是老貓〉最後部分是這樣寫的:「天氣似乎一年比一年冷,/撈飯的魚骨一次比一次硬,/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只有在做夢的時候,/我又變成一隻小貓。/跑呀,跳呀,/一切都那麼好玩!」袁先生大概深有同感,只能夠在做夢時才可回復年輕。袁老先生去世後,他的兒子請我在靈堂上讀這首詩,並將這首詩打印出來,附在場刊送給親友。

是否出版社要求用兒童詩的體裁來寫《我是》?

出版社沒有指定我用甚麼體裁來寫,我寫了一兩首後,覺得可以用兒童詩的方式寫這本書。

左圖:阿濃著、王建衡圖《童眼看世界》封面。右圖:阿濃著、有米圖《是我心上的溫柔》封面。

《童眼看世界》(一九九八年)是阿濃先生第二本兒童詩集,以散文與童詩結合的方法,呈現兒童眼中的世界。如何構思這種寫作策略?寫作時困難之處是甚麼?

《童眼看世界》的構思是突破提議的,即以兒童的眼光看成人的世界,以兒童的純真突顯成人的世故。我寫這本書的過程很順利,原本的想法是散文結為一輯,而童詩結為另一輯,但突破故意將散文與童詩交錯編排,當我收到書的時候,又很喜歡他們這種編輯方式。

請分享《是我心上的溫柔》(二〇〇二年)的出版緣起。

:《是我心上的溫柔》是寫給青少年看的,前後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寫了五十首詩,反而代序的〈歌〉雖然只有短短的六行,但寫了超過十年:「我有一首歌/從未對人唱/今天忽聞你唱出/和我心中歌一樣/唱罷你一笑/我淚已盈眶」。這首詩遲遲未能完稿,因為尾二那一句始終未寫得滿意,到最後找到了「唱罷你一笑」這一句,把歌者的無意和我的感動作對比,終於完成了這首詩。

後來,在香港電台舉辦的一次活動中,接待我的電台女同事對我說,她懂得背誦我的詩,隨即唸出〈歌〉這首詩,我聽後高興了半天。

請談談此書於二〇〇四年榮獲第十四屆「冰心兒童文學獎」的始末。

:此事我全不知情,事後有人通知我這本書獲獎,亦沒有收過獎狀。「冰心兒童文學獎」對外地作者鼓勵有加,獲獎始終值得高興。《是我心上的溫柔》有內地版(二〇〇四年),由中國福利會出版,重新畫過全書的插圖。

:《跟著愛情走》(二〇一三年)的體例很特別,結合愛情詩的賞析、札記、創作和仿作,但主題不離愛情,請談談此書的創作特色。

當時,坊間大概流行「跟著甚麼走」的說法,突破的編輯便建議用《跟著愛情走》這個書名,出版過程很順利。「愛情」一直是我眾多寫作題材之一,我從報紙專欄抽出一些與愛情有關的文章,加上我編《松鶴天地》時所撰寫的專欄「情詩欣賞」,另外寫了一些新的詩作,以及模仿古詩的新詩,便成為這本書。我寫仿作的新詩,靈感來自魯迅先生,他寫過《故事新編》,也有人寫過古文新編,如王維把〈桃花源記〉改寫為〈桃源行〉。魯迅曾戲仿張衡〈四愁詩〉寫了〈我的失戀〉,我也嘗試寫一些出來,例如仿漢樂府〈陌上桑〉的〈靚女羅芙〉:

一到晚上/大牌檔生意暢旺/火苗紅紅/鏟刀哐哐響/靚女羅芙/盈盈走遍全場/馬尾翹翹/耳環跳跳蕩蕩/不施脂粉/水靈靈的眼晴閃亮/吃麵的只顧看她/打瀉了整碟辣醬/「隊啤」的只顧看她/半瓶子倒在地上/開跑車少年前來消夜/百萬座駕停在路旁/「嗨,靚女賞不賞面?/收工後跟我去蒲。」/「靚仔,你好有型,/可惜我已是人家老婆。」/「你老公何方神聖?/得你靚女鍾情?」/「(炒蜆一碟,生蠔半打!)/普通男人一個,/樣子還算四正。/辛苦打份牛工,/未至於手停口停。/(豪哥慢行,多謝幫襯!)/愛我愛到發燒,/當我是心肝錠。」/「愛你就要錫你,/得閒就要陪你,/睇你幾咁辛苦,/我話佢係呃你!」/「(清蒸石斑,油菜一碟)/我哋同撈同煲,/我哋雙劍合璧。/佢係牌檔後鑊,/等佢得閒/介紹你哋相識。」/少年斜眼望去/火光映照下/一根粗壯手臂/把大大的鐵鍋/掀上掀下/耍得像孩子玩具

漢朝樂府民歌《陌上桑》是成語「使君有婦,羅敷有夫」的出典。有使君者在田間見美女採桑,趨前挑逗。美女羅敷表示已嫁,郎君是漂亮且有地位人士,叫使君死心。我把羅敷改為大牌檔老闆娘,跟掌廚的老公拍檔經營,婉拒了「花靚仔」的「溝」,很有地方色彩。

阿濃先生的《獻禮》(二〇一七年)是新詩與攝影結合成果, 並形容此書為「有情之作」。可否與我們分享此書的構思和創作經過?

我每天早上有散步的習慣,喜歡帶著相機,邊走路、邊唱歌、邊拍照。這本書的裝幀由設計師楊志豪先生負責,他用細緻的技巧來處理照片,版面感覺舒適,配合詩作,全書的風格就出來了。例如我在〈鞦韆〉附上了一張照片,拍攝公園裏面一個空空蕩蕩的鞦韆架,詩只有四句:「孩子們都回家了/鞦韆寂寞著/一個個細味/鐵索上小手留下的餘溫」,最後一句留給讀者許多想像的空間。

阿濃先生的詩集中配上不少插圖,請談談這些插圖的作用。

我喜歡在書裏面配圖,是受魯迅先生的影響。魯迅童年時影響他最大的書籍是《山海經》,奇形怪狀的人物、怪獸插圖使他醉心和仿畫,後來他推崇木刻、重視封面設計等視覺元素都受到童年閱讀經驗的影響。每出一本新書,我都希望有插圖,是讀者閱讀文字後的休息站。我第一本書《點心集》由王司馬插圖,十分難得。《是我心上的溫柔》是畫家胡穎儀(筆名有米)為我插圖和設計封面的,她是兒童文藝協會會員,也是陶瓷藝術家。喜歡畫兒童,風格突出。這批作品充滿詩意和童真,帶點夢幻。特點是畫面中還藏有實物。我始終相信,以圖片配文字是解救現代人討厭閱讀的方法之一。

總的來說,請談談創作新詩的心得。

新詩出現的時候,重視明朗易讀,而非晦澀難明。我戲稱自己是白居易的「粉絲」,所寫的詩作要「老嫗能解」,最好能夠琅琅上口;我重視詩中流露的感情,但不會因易明而淡如白開水,例如〈那片〉:「夢裏/有那片冷冷的月色/還有/他那片溫熱的唇」,情感就很濃烈。中國傳統詩歌源遠流長,有取之不盡的養份,此所以昔日提倡現代主義詩歌的幾位大作家,不約而同到晚年改弦易轍,回歸傳統。

:可否分享創作童詩的心得?

台灣的兒童詩,在兩岸三地中的發展較為突出,一方面有幾位兒童文學家如林煥彰、林良等的著作外,他們亦搜集了很多小朋友寫的兒童詩,推動了兒童詩創作的風氣。我從這些小朋友的兒童詩獲益不少,尤其是他們的詩作所表現出來的童真和趣味,甚有啟發性。我認為兒童詩不一定要有教育性,但一定要有趣味。香港朗誦協會選了我一首詩歌〈下雨天〉,讓學生精細地研讀了我的作品,網上仍可看到他們朗誦的錄像,那聆聽的感覺是愉快的。

:除了創作外,阿濃先生亦重視「詩教」,先後出版了《聲動千載——中國人憑歌寄情的故事》和《阿濃陪你讀唐詩》。 可否談談這兩本書的出版緣起?

阿濃《阿濃陪你讀唐詩》封面。

我第一本寫中國文化的故事書是《老井新泉》,深受教師歡迎,於是一本一本寫下來,其後出版了《古典今趣》、《美麗的中國人》和《去中國人的幻想世界玩一趟》。上面提到我每個早上喜歡散步時唱歌,我想到何不寫一本中國人關於「歌」的故事書,於是著手寫《聲動千載——中國人憑歌寄情的故事》。我收集了很多關於「歌」的資料,列舉值得介紹的詩歌,寫作時將故事重新表述出來。許多故事出處都比較簡單,需要更多的資料和想像空間。

對我來說,《阿濃陪你讀唐詩》是一本很難寫的書,其一是我不懂寫舊體詩,其二是唐詩太豐富,資料很多,唐朝詩人數以千計,作品逾四萬首。如何選材?如何介紹才與別人不同?這些都是很棘手的問題。不過,談中國文化是無法繞過唐詩的,我只好硬著頭皮,將堆滿一桌子的參考書逐一消化,然後弄一個頭緒出來。最後,我決定從三位大詩人入手: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每人獨佔一章,然後用一章介紹其他詩人,包括元稹、劉禹錫、柳宗元、陳子昂、李賀、王維、李龜年、李商隱和羅隱,最後一章漫談唐詩。這書除了介紹詩作,還要發掘相關的故事,內容既要適合中學生閱讀,又要有教育意義,他們才會有興趣看這本書。我舉一個例子:杜甫住處門外有一棵棗樹,鄰居之中有一位家境貧窮的婦人,每年到杜甫庭前的棗樹打棗,拿回家食用或出售。後來杜甫遷出,為此寫了一首詩給續住的親友吳郎,叮囑他容許這位婦人繼續打棗,杜甫〈又呈吳郎〉云:「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窮困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由此可見,杜甫對貧苦大眾充滿同情心。全書最後一篇文章是〈我的選擇〉,選出二十二首我心中之「最」的古典詩,並附上我的理由。其實,每個家庭都應該有一本《唐詩三百首》,讓小朋友可以親近唐詩。 

:請問下一本詩集甚麼時候出版?

:今年將會出版《童畫童詩》,由梁小燕老師的學生畫的兒童畫,我為每幅畫配上童詩。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畫得真好,值得仔細欣賞。不久前,加拿大的漢學家王健教授翻譯了《是我心上的溫柔》全書為英文,希望不久的將來可以出版。

謝謝阿濃先生分享了過去七十年創作童詩和新詩、編詩專頁、出版兒童詩集、新詩集和古典詩詞賞析集的心得,讓我們了解到,阿濃除了是兒童文學家、校園作家,還是一位詩人。

(本文圖片為沈舒提供)

沈舒簡介: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主任,編著有《潤物無聲——何紫和那時代人物訪談集》(與何紫薇)、《回憶舒巷城》等多種。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