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的雞,與坐摩托車的狗

潘銘基

路邊的雞,施施而行,好不威風。(作者提供)

有時候,鼓起勇氣十分重要,那怕只是一小步,「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能否行走千里,不得而知,但如不邁步向前,便沒有成功的可能。我說的是在越南首都河內過馬路。這裏有交通燈,但更像是燈飾,尤其是在老城區裏。無論是要等待車流靜止,抑或是據行人過路燈的指示而橫過馬路,經過驗證都不可能。唯有勇氣,加點幹勁,昂首闊步,突然明白了摩西分紅海的故事,只要我相信能夠順利過馬路,我便真的能夠過了馬路!

越南是摩托車大國,人口接近一億,摩托車就有四千五百萬輛以上,平均兩個人便有一輛。交通燈前所有車輛都乖乖停下來,但摩托車繼續勇往直前,如入無人之境,屬司空見慣的現像。甚至乎在交通嚴重擠塞時,維持交通秩序的警員更會揚手示意摩托車先行駛過,讓私家車成為大排長龍的唯一參與者。亂中有序,莫過於是。

曾經有一刻想過在河內自駕遊,慶幸這個歪念只維持了不超過五分鐘。駕駛私家車,既要避開摩托車、行人,原來還有路邊的雞。農村自然風光,雞鳴在桑樹之顛,本自無疑。但河內不在農村,貴為越南首都,以及越南的第二大城市,在老城區的道路上,不時有幾隻悠然自得的公雞和母雞,時而在人行道,或在行車路上,施施而行,好不威風。

鳥籠裏的珠頸斑鳩。(作者提供)

路邊的雞,悠閒而走,享受冬天的日光浴,寫意得很。倏然便到了一檔當地著名的路邊河粉店Phở Gà Nguyệt。這裏主要賣的是雞河粉,也有雞內臟、肉丸等,是人氣暢旺的路邊小店連小攤。看這裏的店員斬雞,手起刀落,然後焯粉、淋湯,非常起勁,也有生命力,氣氛活潑。這裏的食店、飲品店,每多喜歡將桌子椅子放在人行道上。於是,食客也成為了街道上的人文風光。無論甚麼年紀、組合、時間,路邊攤檔總是有人,尤其是飲品店,聊天、抽煙、呆坐、玩手機,唯獨無人專心享用飲品,大抵醉翁之意亦不在飲。吃著雞河粉,我想起了那些曾經趾高氣揚的路邊的雞,但願牠們一直保持著自身的高傲,以及長期連繫著自己的唯一的首級!

安坐在路邊攤,看著街景,目光又重新回到馬路上的摩托車了。河內百姓喜歡飼養寵物,赫然看見了一隻站在摩托車上的狗。這狗無人抱著,獨自站立在司機的後面;牠也沒有打開雙腳纏繞著坐在前面的司機(可能是彼此相熟的程度不至於攬腰吧)。究竟後座的搭乘體驗如何?特立獨行、孤芳自賞,應該是其一與其二。一狗在後座又有何奇怪呢?有一輛摩托車上面載了五個人,頓時使人想起昔日「觀樂滿東華」籌款節目裏的特別表演!出行可以走路,但如路途遙遠,也不免要用上汽車。甚麼是低碳出行呢?五個人用上一台摩托車便是典型。

有雞,有狗,又有鳥。有幾種在香港常見的鳥類,在越南河內也常見。例如珠頸斑鳩、鵲鴝、紅耳鵯、斑紋鳥、暗綠繡眼鳥(相思)等。這裏固然有野生的小鳥,但更為特別是將以上這些當作寵物養在鳥籠裏。在河內期間,參加了一個本地遊旅行團,導遊說越南人特別喜歡飼養寵物,除了狗以外,小鳥也是其中一種。有了需要,自有供應,於是便有人到郊外將這些常見鳥類捕捉回來,成為了都市人的新寵。到鎮國寺參觀,這裏位處西湖(Hồ Tây)的東南方。從湖邊前往,沿路上有著不絕的鳥兒叫聲,吱吱地響,那是相思的聲音。看來這裏是河內的雀鳥天堂。到了鎮國寺門外,定睛一看,有幾檔小販在賣東西,其中包括了幾個大鳥籠內的相思。後來我們了解到,這些相思是供善信買來放生的。但當放生後,小相思並不遠走高飛,因小販素來飼養,吃得好住得好,牠們會在振翅高飛後便自動走回鳥籠去。籠外籠裏的小鳥,我們或許以為籠外世界逍遙自在,最受歡迎。其實,動物在馴養以後,每多失去了在野外求生的能力。胡亂放生,這些動物的下場只有死路一條,此風實不可長。

鎮國寺附近用以放生的相思。(作者提供)

到河內旅遊,大多一併兼遊下龍灣,我們也不例外。河內在內陸地區,下龍灣位處越南那條長達三千二百六十公里的海岸線的東北方,兩地距離也有三四小時的車程。下龍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石灰岩構成,而水對這些水溶性岩石多所溶蝕,因而呈現多姿有趣的形態。下龍灣有不少地下河、溶洞,正是喀斯特地貌所常見的。來到這裏,遊客都會登船遊玩,然後在那接近二千個的小島裏選擇個別的登岸覽勝。還有一個活動,可以乘坐木筏,或者二人一艇划著獨木舟,暢遊在海面平靜的一隅。不過,再平靜的海面,數以百計的獨木舟,千槳並發,也會激起無數的波浪。我們慶幸有先見之明,沒有划獨木舟,而是安坐木筏觀賞兩岸的風光。獨木舟上的人,敵不過可使過顙的浪花,落在水中的不在少數。沒有落水的,不論滄浪之水是清是濁,纓與足也盡濕。

等待返回籠裏的兩隻小相思。(作者提供)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遊的是在長江三峽的白帝城,其實三峽兩岸多猿,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早有描述:「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再早一些的王粲,其著名的〈七哀詩〉裏也有「流波激清響,猴猿臨岸吟」的千古名句。似乎在岸邊吟嘯,乃是猿𤠣的習性與傳統。在木筏上,我們也有看見一對猿猴,牠們也在吟叫、長嘯,為的是猴族的繁衍。看的人倒是大驚小怪,反過來是慣於受到禮教的束縛,忘記了這是自然生態平常不過的一幕。

雞、狗、鳥、猴都是常見的動物,這裏的固然有其地方特色,但在我們的周遭,常見的往往視而不見,眼界不用等待特定場合而大開,只待我們用心的體會!

潘銘基簡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伍宜孫書院副院長暨輔導長;並任越秀外國語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院特聘教授、大禹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以及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理事等。學術興趣在儒家文獻、漢唐經學、歷代避諱、域外漢籍、唐宋類書等。在校任教《論語》、《孟子》、《漢書》、《禮記》等科目。著有《孔子的生活智慧》、《賈誼新書論稿》、《孟子的人生智慧》、《顏師古經史注釋論叢》、《賈誼及其新書研究》、《漢書及其春秋筆法》、《字書裏的動物世界》等。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