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鄕情味濃

潘金英

全屋最值錢的,就是這些珍藏的果皮。(作者提供)

陳皮?艾草粿?黃鱔煲仔飯?

當我老媽想起故鄉,我就似聞到這些美味的家鄉食品,自她口唇邊流溢出來了……

老媽見今天陽光燦爛,就把她珍藏的一罐罐陳皮拿出來曬,有些罐上寫著二ΟΟ三年,也有寫著一九九七的,媽媽說:這些都是寶物啊,將來我百年歸老之後,大家收拾我的東西,不要輕率把這些丟棄啊,全屋最值錢的,就是這些陳皮了。

家鄉美食艾草粿。(作者提供)

我的故鄉,是小農村開平,它和新會同屬江門市,新會著名的土產是柑,柑肉清甜可口,最重要是取其皮,製成陳皮。在秋冬之時來曬陳皮是開平鄕下的習俗。每到新會柑收穫季節,開平人都會買一百幾十斤柑剝皮來曬陳皮。一百斤柑只可大約得五斤陳皮,每年曬,所以開平人家家戶戶都有自家製陳皮,存放十年八年的大把,常留作海外親戚的手信。

當然,少女時代的媽媽,也未知故鄉的寶,一心只想著出城,因此使我童稚之年,住在另一個故鄉。我心安處是吾家,那就是方圓地域更加細小的澳門了。

然而,且莫欺故鄉地小,開平和澳門,兩地俱有濃情美意,令我懷想,思緒中已經夢見她倆都有飛躍的進步。

媽媽說自己少女的時候,就一直想由農村出去城市,城市的繁華太吸引了,所以她入申請書四、五次都不放棄,希望從廣州去澳門,但申請局的官員說:「你鄉下婆一個,為乜要去城市捱呀?」

媽媽用盡各種藉口,又懇求官員幫助通容,或是精誠所至,她竟終於成功拖著我,孭著我妹妹和手抱弟弟,一大三小齊坐船去澳門了!

媽媽說,抵達碼頭的時候,大家已經在船上兩天兩夜,三個孩子都很肚餓,爸爸便帶我們到茶樓吃飯。

當我看見雪白的熱飯垂涎了,小個子的我總共吃了十碗仔白飯,竟覺得非常好味!

三姐弟童年在澳門白鴿巢公園遊玩。(作者提供)

從此,我愛上了澳門這第二個故鄉了。住在澳門葡式的舊樓,我們總也算有個自給自足的家。在假日,爸爸會帶我們孩子一起去白鴿巢公園玩,那公園是澳門最古老的公園之一,種了很多各式的紅花灌木,樹木林蔭,又有一些老人家帶著鳥籠在悠閒地散步,我們學撲蝴蝶、蜻蜓,媽媽說,偶爾附近住的那些水兵經過,用英文嘰咕的聊,就走過來笑著揑妹妹的胖臉,妹妹臉蛋都被揑紅卻沒有哭,妹妹很活潑,手腳靈敏,最愛滑滑梯,有時媽媽會教我怎樣照顧弟弟,叫我抱著弟弟坐在一旁看白鴿,而媽媽就行開一會兒去買菜了。

爸爸出糧時,也會帶我們到十月初五街的小店,吃炒米餅或杏仁餅。那兒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很熱鬧,我們到了那裏,對店裏售賣的零食都非常感興趣,我第一次認識了鳥結糖,但太貴了,爸爸沒捨得買給我們吃哩。

當我們安頓在澳門之後,媽媽很想找車衣女工的工作,但人浮於事,媽說,爸爸想教她學習寫字和讀書,囑咐她可教育子女,不用找工作了,爸一力承擔養妻活兒的責任。但爸雖是鼓勵媽媽在家學習,她卻看一陣書就瞌眼瞓,說看任劍輝電影呢,就金睛火眼,非常精神!

媽說因為迷任劍輝,常常帶著我們看平價粵語片,一張票帶著我們三個孩子就去清平戲院看任劍輝主演的電影,媽媽數看過的戲名,如數家珍,戲院的查票大叔,常常指著我說:「你這孩子大個了,要買票呀!」媽就叫我蹲矮一些,她還懇求大叔,說三個都抱著,不佔座位!結果,我們兩個女兒坐在她左右膝頭,我又抱著么弟,那大叔或可憐我們,讓我們全都進戲院了。

媽後來感慨地說,生活在澳門,已比在鄉下農村要辛苦落田幸福得多;而且還有任劍輝粵語片看,精神世界多滿足啊。

我和妹妹明珠,都在澳門讀幼稚園,那學校的修女都很喜歡我們……尤記得我們應邀到澳門文學節期間,主持人曾帶我們到那條殷皇子大馬路,說那裏是他曾經讀過幼稚園的地方,當然那間聖馬可幼稚園後來停辦,已經拆了、已經不存在了,原來他竟是我們的校友!人與人,人與地的緣份,真是非常奇妙啊!

我爸有五名子女,上有高堂,没能力供各人上大學,唯一供我大哥讀,他較幸運。明珠工餘學日文,考得佳績被保送去日本免費讀大學,弟弟和我,中學畢業後,皆須靠工作賺錢,自我追求讀大學。我師範畢業後甫即為人師,一直未圓大學戴四方帽之夢。爸鼓勵我遙距讀東亞大學(澳大前身),想不到繞了一大圈,我會於澳門大學畢業!那年,大舅父從黑沙環專程坐車到氹仔,來看我戴四方帽 ……今日的澳大已晉身名校之列,地位今非昔比,吸引四方八面來的學子。

我的兩個故鄉:開平及澳門,今日皆成為美食宜居的城市了。現在開平的故鄉已有很大的變化,亦有很多城市化的新設施,澳門也變成金光燦爛的賭城,同時又是文化都會。

澳門文學節,潘氏姐妹與圖協的王國強博士(右)交流。(作者提供)

今年九月十八日,澳門的文學館開幕了。此館富典型葡萄牙建築設計特色;具有典藏、展示、交流、研究之功能,到文學館參觀的人,從中會發現和感受澳門文學傳承的力量,和澳門文學的多元風貌。此館毗鄰文化設施塔石廣場,與區內文藝創意空間聯動互應,為市民及遊客增添文化體驗。我覺得,小小澳門已擁有文學館了,香港又怎能趑趄不前呢?我期待能早日見到「香港文學館」呀!香港人是否更該多懷著對故鄉優勢之嚮往,借鏡來作榜樣?是否更該為現在自己身處的另一個家鄉香港,加倍努力,奮進自強?把香港打造得更美好包容,更和衷共濟嗎?

我回憶故鄉最大的感受,就是要自己在回顧過去中,鞭策自我向前,做更好的自己,創更理想之未來呢!

記得二Ο一八年,我和明珠受邀參與「雋文不朽澳門文學節」,籌委會邀我倆為文學節主持多場演講和工作坊,與文學愛好者交流和分享。

而籌委會又於二Ο一九年三月十五至二十四日舉行第八屆澳門文學節,來函邀我倆把二Ο一八年參與文學節後,所撰寫有關澳門或文學節的詩、散文、隨筆、小說等寄來結集雲,想出版各作家的文學作品…信上文字,帶我穿越時空,彷彿又回到二Ο一八年的三月文學之約,盛會的吉光片羽如在眼前!

難得澳門與香港一水之隔,文化藝術應常可分享,互為交流,甚至較量啊!

與詩人胡弦(左)交流。(作者提供)

澳門雖是小地方,在文學藝術的推廣則甚積極,澳門有賴官方及民間團體共同努力,在文化交流之成績不可少觀,其規模不限於本地推廣,也面向國際;文學節邀請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作家、出版人、翻譯、音樂及電影工作者,匯聚交流,藉舉辦文學講座、工作坊、研討會、詩會、電影欣賞、展覽和音樂會等聚力推動、關心文學藝術,亦不忽略推動青少年文學,與眾同樂。我記得澳門文學節曾邀秦文君蒞臨主持青少年文學坊,而第七屆我們姊妹倆,受邀到臨主持當年三場活動,包括文學講座、青少年寫作坊及校園文學活動,我和潘明珠獲邀安排到不同的中小學演說,我們向學生分享有關兒童繪本的賞析,新詩賞析及寫作,青少年創作坊等,參加師生十分踴躍,互動氣氛活潑;而澳門中小學生熱情回應,分享獲益匪淺,令我們深受感動。
我倆當年更有機會與多位中、外作家研討交流,特別是有幸結識了大詩人胡弦,能同車交談,又同桌共進晚宴,分享詩潮、寫作心路,暢談港澳及內地文學,特別投緣!

澳門文學館外貌。(作者提供)

澳門人有很好的精神世界,圖書館、書店、科學館、展覧館及文化場所也不少,人們生活中常有文化活動,心靈及精神上有幸福感和滿足感!心靈境界的財富屬於自己,精神境界非金錢可以衡量,一個人有多少財富?我父是智者,他要留給子女的,是提供受高深博雅教育的機會!

爸曾說,育兒供書教學至重要,中國文化廣博,先哲賢人的言行,你們當好好學習,人終有一死,但清風朗日常在,你所用心學的會增你智慧和識見;你和不學無術的人就不一樣了。天天進步,就日日增長才富,你的學養只屬於你自己所擁有,誰也不可奪走。

爸的話言猶在耳,呈現出美好圖景及力量!是的,人養活自己,須養活自我的精神靈魂,須努力盡其在我,勿妄自菲薄,須自愛自強!喜歡文學,皆因文學促進我們的精神才富,兼具療癒生活,充電打氣的力量呢。文學與人,人與文化,文化與故鄉,互相牽引,人情味濃,心感覺月是故鄉明,海内存知己,文字互動有共鳴。開平、澳門、故鄉情緣,緣深情摯真美妙!

潘金英簡介:香港都會大學兼任講師,香港藝發局文學評審,香港作家聯會委任理事。曾獲童詩、故事、散文文學獎,於文匯報及校園報寫專欄,客串主持港台文化節目《創意寫作學滿FUN》。著有《詩韻小珍珠》、《心窗常開》、《三棱鏡》等。與其妹潘明珠合著新作 捕捉時光·留住晴天:英明選集 》。

下一篇

故事與情節:敘事文學的結構和意義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