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摹白石老人

惟得

畫廊一度是我的梨花園,進去後只想到流連,隨著時光流轉,是畫廊虛張聲勢?還是我意興闌珊?只覺得當今的畫廊,每層樓懸掛數百幅畫,正廳之外,還有偏廳和側廳,單是走一遭已經腰酸腿痛,那裏還有精力駐足細詳每一幅畫。北京齊白石舊居紀念館的畫多懸掛在南室和西室,六堵牆,偶而兩幅,最多六幅,加起來也只是二十多幅,是可以應付的份量。正廳除大幅畫外,還有一副對聯相襯,觀畫之餘,又可以欣賞他的書法。畫框與畫框之間有一塊熒幕,不斷播放白石老人的傑作,我倒又覺得眼花繚亂了。

文人多大話,畫家也不例外,齊白石說:「余自四十以後不喜畫人物。」這句話有點口不對心。晚年時他還經常畫人物,紀念館就收藏兩幅,代表他收放自如的兩種風格。其一是有如老僧入定的無量壽佛坐像,手腳都包藏在兜帽僧袍裏,只露出頭臉和小撮內衣,較年輕時他也畫過無量壽佛,六十和六十三歲的兩幅,馬臉無鬚,側面的眼望出畫框,似乎還在搜索。八十八歲畫的這一幅,唇間圍繞鬍髭,眼神下垂,似在冥想,僧袍的皺褶也按著包纏的方向往裏積聚,構成內斂的趨勢。勾線後上凝重的紅色,自成不假外求的化石。此外就是一幅標題《老當益壯》的自畫像,題款是:「寄萍堂上老人齊璜三復依樣,一揮而成。」是否一揮而成不得而知,倒似一筆勾出衣袍輪廓,再用兩筆濃墨點綴衣袖,白眉白鬚的紅臉與執拐杖的紅手是畫中的實體,衣袍的線條倒穿梭在虛與實的空間,胸懷開闊,落筆瀟灑,活脫脫是南極仙翁的空靈境界。

畫家不是全能,有人詬病齊白石畫的鴨笨拙,腳杆子有如一根螺紋鋼,紀念館也有一幅齊白石的鴨像,嘴喙過大,身體過長,頸項又過窄,有點不成比例,雙腿倒肯定不是螺紋鋼,輕柔如船槳,齊白石的一個竅門,是畫中沒有一絲水紋,依然給人鴨子暢泳的感覺,就像唐朝二十四詩品之一《含蓄》開首兩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齊白石畫魚也有相同的效應,就看紀念館的一幅,四尾魚向畫的下方游,無波無浪,然而從魚擺尾的姿勢,我們已經領略到水紋盪漾。有點像京劇,常在舞台進行的虛擬抽象表演,單憑做手就可以巧妙地傳達假象和意象,台上本來空無一物,演員舉手投足,觀眾已經對一些實物比如馬、車、轎、船心領神會,不知齊白石可是受到京劇的啟迪?這幅畫還有一個特色,是畫的右下角無端出現一隻雛雞,論理雞不會游泳,怎能與魚同場戲水?細看雛雞站立的地方呈深棕色,而魚暢泳的空間是米色,兩個環境並不一樣,姑且猜測,魚的範圍是一幅畫,雛雞不過站在畫外垂注,齊白石要營造畫中有畫的錯覺,又是虛實互補的招數。

齊白石的山水畫也可以分為虛實兩類,他曾經繪畫多幅《萬竹山居》,相信是有根據的實景山水,觀賞的一個方法,是把視線由下移上,先看見一條河,這次上面有水紋,讓我們感覺到風,淺灘上的竹林,也被風吹得東倒西歪,儘管竹林排列兩旁,似要維護兩間民居,倒有點自身難保。民居互疊成「丁」字形,似要增加立體的感覺。竹林對上就是崇山,在這裏齊白石引用「破墨」法,先用綠色渲染,色彩還未乾,已經接上一重墨色,製造山外有山的感覺,留白的右上角,有用篆書寫的「萬竹山居」四字,另加行書寫的「借山吟館主者齊璜」字樣。館內另一幅山水喚作《桃花源》,題詩寫著:「平生未到桃源地,意想清溪流水長。竊恐居人破心膽,揮毫不畫打魚郎。」既未涉足桃花源,應是想像山水。視線可從上移下,兩邊的山石互疊,似乎開出一個洞天,左邊點點桃花,又與右下角的紅樹呼應,民居疏落,遵守諾言,齊白石也不在桃花源畫上漁舟,保持畫面的寧靜。

南室和西室提供齊白石的畫意,正室倒陳列他平生的簡介,前言之後,展覽把他的一生劃分為七個階段,「困頓童年」的齊白石懂得變通,裁出習字簿的紙張練畫。少年齊白石體弱,無力氣在田野幹粗活,甚至木工也不能勝任,「木匠生涯」再一次看到他的圓通,他追隨周之美學雕花,不止承受平刀法,經過一番琢磨,還改良了圓刀法。「拜學詩畫」強調一幅題為「甑屋」的橫額,見證他的成就,三十歲之後,他可以賣畫維持家計,不用甑塵釜魚。他依然好學不倦,「五出五歸」計算他在三十八歲之後,將近十年出門五次,固然飽覽山川景致,趁機參照前輩傑作。鳥倦「家鄉幽居」,齊白石本是地方民間畫師,自我砥礪為文人畫家。正式定居北京已經五十五歲,得到莫逆陳師曾的鼓勵,決定「衰年變法」,成就了「紅花墨葉」風格。「聲名日重」卻遇上抗日戰爭,恥與日偽分子周旋,索性在家門貼出「停止賣畫」的告示。紀念館倒沒有提到:「……廿七年華始有師……自燒松火讀唐詩。」我不會寫畫,也不熟悉國畫理論,只會張開眼睛離遠欣賞,畫家從小名阿芝成長為白石老人,始終如一不斷求進,苦學精神才值得我臨摹。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惟得簡介:散文及小說作者,兼寫影評書評,文稿散見《明報》、《香港文學》、《香港作家雙月刊》、《信報》、香港電影資料館叢書、《字花/別字》、《城市文藝》、《大頭菜文藝月刊》、《虛詞.無形網志》。著有短篇小說集《請坐》(二Ο一四年,素葉出版社)及《亦蜿蜒》(二Ο一七年,初文出版社) 、 散文集《字的華爾滋》(二Ο一六年,練習文化實驗室有限公司) 、電影散文集《戲謔麥加芬》(二Ο一七年,文化工房) 、遊記《路從書上起》(二Ο二Ο年,初文出版社)。

下一篇

舒 乙 · 老 舍、〈山的精靈——河南郭亮村絕壁長廊〉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