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山莊的筆耕歲月

陳浩泉

陳浩泉新著《鹿野山莊稿箋》封面。(作者提供)

轉瞬間,在加拿大也二十九年了,時間過得真快。

剛抵埗時,卜居於本那比市的首都山(Capitol Hill),那時候,兩個小孩上小、中、大學,車程都在十分鐘之內。十年後,小孩大學畢業,我們就遷居高貴林市的西木高原(Westwood Plateau),先在鷹山那邊住了兩年,然後再搬到鹿野山莊這邊來。時光如流,十七年也恍如彈指之間。

Westwood Plateau的上山主幹道是Johnson St.,山上有一個高爾夫球場,十八個洞的廣闊球場由Parkway Blvd.的餐廳和練習場那邊開始,一直沿山嶺向東延伸,直到Plateau Blvd.旁的鄉村俱樂部。如果從早上開始打一場十八個洞的高爾夫球,大約中午才能到達終點。鄉村俱樂部裏有餐廳和宴會廳,是大溫哥華地區舉行戶外婚禮和婚宴的熱門地點之一。

九十年代初,香港移民蜂擁而至,地產發展商覷準時機,伐木開山,開闢地盤,大興土木,建成了一大片的新房子。那時候,分兩期的「夢幻街」(Dream Street)豪宅就在Plateau Blvd.推出應市了。山上這些漂亮的房子大受先後湧至的香港和台灣移民歡迎,也有香港的名歌星在此置業,以至吸引了不少香港旅行團把此地作為必遊的景點之一。

香港來的移民把Westwood Plateau稱為盤龍山莊,台灣來的移民則稱之為陽明山莊。不能說這兩個名稱不好,新移民寄懷故鄉的心情也可理解,然而,故鄉難忘懷,新家更可愛,況且,事物是不可複製的,因而我還是實實在在地把它叫做西木高原,這才是真實的加國宜居之地。

我和山似乎特別有緣,數十年來居所都在山上,分別的只是山的大小與高低。在香港,我們住在炮台山,然後就是加拿大的首都山與西木高原的鷹山和鹿野山莊。炮台山和首都山都是小山,西木高原卻是高山、大山了。當年,在炮台山廿二樓的窗口可遠眺鯉魚門上航機的升降,夜間,眼前是維多利亞海港上一盆閃亮的珍珠。來到太平洋另一邊的北美大地,首都山的露台上,送走了滿天七彩斑爛的晚霞後,出現在眼前的也是一盆燦爛的珍珠。到了西木高原的鷹山,居所露台前的珍珠仍在。直到現在的鹿野山莊,窗前的珍珠非但沒跑掉,而且,十幾年來,晶瑩奪目的這盆珍珠更不斷地增多加密,色彩更豐富繽紛,亮度更澄澈光耀,比起東方之珠的那頂皇冠,看來也不遑多讓呢!

人生中先後擁有珍珠兩盆,實在是應該感恩的。何況,幾處居所,窗前露台都可遠眺雲起霞落、霧騰煙飛;在西木高原,視野中更有楓紅櫻俏、繁花似錦。從鷹山的露台向西眺望,可見遠處山上那一列列受檢閱兵團般的筆直茂密的森林;在鹿野山莊,窗口可遠眺素里市的金耳橋(Golden Ears Bridge)、稅局大樓上的巨大楓葉旗和美國華盛頓州的終年雪山Mt. Baker。

喜歡住在山上,對我來說,主要的原因是:視野開闊,環境幽靜;日夜風景秀麗,心曠神怡;空氣清新,有益健康;多花草林木,滿目蒼翠。況且,仁者樂山,也正合我心。當然,冬天下雪時,上山下坡,非有雪應付不可了。在西木高原的日子,還有一項意想不到的收穫,就是多了與野生動物接觸的機會。這些年來,在山上經常看到的動物有黑熊、鹿、浣熊、松鼠、野兔,在山腳也曾見過郊狼,還有鄰居遇見過美洲豹。……

每年到了野生動物出沒的季節,社區中心、住宅區會所和社區報紙都有提醒大家小心黑熊的警告標語,圖文並茂。西木高原上的住宅區,更有多處長年豎立的提防黑熊的警示牌子。行山遠足、晨昏散步的人在山上遇到黑熊或鹿兒是平常事,這些動物有時甚至會成為你家後園、車房、地庫或廚房的不速之客。偶有動物傷人的事故發生,但更多的時候是人與動物互相規避,和平共處。看來,在這山上,與熊與鹿共舞的現實是無可避免的了,大家都得適應面對。在鹿野山莊,常與鹿兒邂逅是理所當然的,也是最令人開心的事。鹿兒善良可愛,只吃花草,不會傷人,牠的出現給大家帶來的就是驚喜。

鷹山和鹿野山莊的歲月裏,居高遠眺,極目寬懷,舉筆尋思也往往可靈感泉湧,得心應手。稍歇茶點之際,或忽見鹿兒造訪,在草坪花木間躑躅徘徊,這時我往往會立即舉機拍下鹿兒倩影,或開門出去追拍一段短片,然後回來翻看回味,或傳與親友分享。筆耕之餘,此誠賞心樂事也!

前年仲夏,我為加華作協安排了在西木高原鹿野山莊私人會所舉行了「第二屆新世紀華人文學論壇」,四十多位中西與會者來自加、美、中國和馬來西亞,大家圍繞著「探討在地化的創作現象」這個主題討論,氣氛熱烈。當天,作協也安排了自助晚餐招待大家。這會所雖不大,但景觀極佳,裏面有宴會廳、泳池、健身室、桌球室,也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了。出席論壇的朋友都對這裏的環境讚不絕口。會後,作協會員柳上惠寫了一詩一詞誌盛,為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題西木高原鹿野山莊(七絕 

消暑無何夏日眠,碧池綠樹共藍天。

山莊麋鹿遊於野,花木扶疏得自然。

 

西江月.文學論壇

西木高原秋色,山莊鹿野風光。白雲飄處有仙鄉,海景樓群遠望。

細雨庭園消暑,綠窗玉露初涼。作家詞客聚華堂,教授吟詩低唱。

本書所收錄的文字,都是這十幾年間在鷹山和鹿野山莊筆耕收穫的部分成果。全書文章分五輯,「人物回憶」是對前輩師長、友儕良朋的緬懷記敘,寄託了作者的敬意情思,或許也能為文壇留下一點雪泥鴻爪;「散文隨筆」中的篇什長短不一,大多為這些年來出席海內外藝文活動的述評感想;「詩散文」的篇數不多,多為行旅的情懷抒發,這類文字一般稱為散文詩,但如詩意小說一樣,我認為把它叫做詩意散文較為合適,也就是詩散文;「序跋」中的篇章,大多用於我經手出版的書籍,為文友的「孩子」接生,是一件開心的事;「論文」這一輯,是應邀出席各地學術機構與文學團體的研討會所呈交的「功課」,這些研討會分別在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中國暨南大學、南昌大學、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濟州大學、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滑鐵盧大學、美國夏威夷州立大學和哈佛大學等學府舉行。作家的職責是創作,花時間去寫學術性論文實在是不務正業了。但出席研討會,一篇論文等於入場券,雖非正業,也只好硬著頭皮勉力為之了。個人向來主張寬鬆地為散文下定義,那麼,隨筆、雜文、小品文、書信、社論、論文等,均可視作廣義的散文。因而,本書收入此輯論文,亦無不可了。最後的「附錄」,收入南京大學趙慶慶教授的一篇訪談和加華作協副會長任京生的一篇素描式文字,也許可幫助讀者對本書作者作多一點的了解。

西木高原的筆耕歲月,累積下來的稿件還有一些遊記、隨筆、雜文和短篇小說,希望未來的日子能陸續把它們整理付梓。

十分感謝劉再復教授和李瑞騰教授兩位學者抽出寶貴時間為拙著撰寫序文;也感謝居於巴黎的畫家、作家綠騎士女士拔筆相助,特為本書創作了精美傳神的封面畫,令拙著生色不少。還要多謝武紹聰老師為我題寫書名。

新冠疫症肆虐全球的一年多來,大家的閱讀時間多了,讀書風氣比過去濃烈了,但願拙著也能得到讀者的青睞。

一一二○二一年一月十一日,於西木高原鹿野山莊。

(本文為新書《鹿野山莊稿箋》自序)

陳浩泉簡介:香港家資深作家,後移居加拿大溫哥華。東亞大學新聞傳播系畢業,曾任華漢文化事業公司與維邦文化企業公司董事經理、總編輯,香港作家聯會前理事、秘書長。現任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會長、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副會長。出版詩、散文、小說近三十種。

上一篇

奮戰在抗日硝煙中的郁達夫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