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多茲徜徉

胡少璋

乘坐一列拖著二三節車廂的小火車,它只能坐上十來個人,不用一個小時便跑遍了華多茲。(資料圖片)

誰會想到只有一條街道的小鎮,也能成為一個國家的首都?它叫什麼名字?這個國家又是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我看到的是這樣──

街頭有個停車場,旁邊有個郵亭,供遊客買郵票、寄信件。郵亭門口是小火車站,所謂小火車,它沒有鐵軌,只是有個像火車那樣的拖著二三節車廂的小火車,它只能坐上十來個人,不用一個小時便跑遍了全國。

走上十幾級石階,在面前就展現一條街。我們進入中餐廳吃完午餐,就撐著傘,迎著細雨,到小鎮街上徜徉去了。小鎮即是華多茲(Vaduz),它只有一條不到五十米長的街道。街上有餐館、酒樓、百貨商場、紀念品小玩藝店、麵包店、咖啡館,還有供旅客住宿的酒店及當地居民的住房,最高的建築物只有三四層。街道中還有郵票博物館和美術館等。街尾最後是一間大木屋,這是華多茲郵電局。我伸頭一看,營業廳裏滿是人,著各種各樣服飾的遊客都在排長龍購郵票。這所郵局不僅出售郵票和郵政紀念品,還有一個特殊的業務是,在大廳裏頭設一個櫃檯,名曰:旅遊諮詢處。其實,是為遊客在護照上,蓋上列支敦士登國入境的紀念印章,收費是五歐元也就是五十港元。這個諮詢處簡直成了國家海關,因為,該國是歐盟成員國,所以,從瑞士或奧地利前往,均不用簽證,邊境也沒有關卡檢查進出人士的證件。

故而,要證明自己到此一遊、到此一「國」的旅客,花五歐元去蓋一個印也沒有什麼捨不得的,尤其是從國內來的遊客。五歐元說貴也不貴,可是計算起來這種無本生意,確是一筆大收入。

不用半個小時,這座城市華多茲就徜徉完畢了。真是沒想到,只有一條街道的小鎮竟然是列支敦士登國的首都。列支敦士登是僅跟在梵帝岡之後的世界上第二個細小的國家。

華多茲背面就是秀麗的阿爾卑斯山,在半山草坡上有一座堡壘名為公爵堡,國王升天之後,現在只有皇后一個人住在裏面。導遊一說到這裏,一位團友即插嘴說:「那不是太寂寞了嗎?」導遊答道:「說寂寞也寂寞,說不寂寞也不寂寞。」接著他又說,這裏的思想很開放,並又含糊其辭地說,據說這裏男子只要在門邊或窗口插上「紅玫瑰」,女士就可以來訪。他說完後,有意地瞪了那位發問的團友一眼,這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眼神,惹起大家一場大笑。笑完之後,大家都體會到導遊的話中話是:「列國的男女都不寂寞。」

華多茲城堡(Castle-Vaduz)是列支敦士登國的象徵,也是王室居住的地方。(資料圖片)

我外出旅遊,除了遊山玩水、欣賞美景之外,還要了解當地的社會民情、風土習俗。我從導遊、店舖老闆、夥計及團友那裏了解到列國的情況。我將之融匯、綜合之後,解開了成功之謎並把它存放在腦子裏。幾經思索,我還是決定將所解開的謎塗鴉在紙上,讓讀者分享。

這個只有北京百分之一,比香港大嶼山大一點,面積一百六十平方公里,南北長二十六公里,東西平均寬約六公里,本國人口才二萬多人的寡民小國,怎麼人均生産總值達十一萬八千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富裕國家呢?

原來,列國人極其聰明、智慧極高,小國的「小」是國情,卻被國人當作優勢,用足了國情和優勢。專門做小本、甚至無本的生意。最原始的一招是印製郵票,印製郵票各國均有,但都敵之不過。列國成了世界郵票王國,它的設計、它的印製無人無國可以比敵。各國旅人爭著到它那裏旅遊觀光、購買郵票,它的郵票成了全世界集郵愛好者的最愛,郵票幾十倍、幾百倍地被炒高。

列支敦士登本是君主立憲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更是歐洲地區內的免稅國,所以,招攬了世界各國的商人,紛紛到此註册公司,數量是數以萬計。公司沒有寫字樓(辦公室),更沒有門面,只有一個信箱。公司一登記錢財就到手,政府坐收漁利。

列國精英還推出一項「國家出租方案」,任何人只要支付七萬美元,就可以租下這個國家一個晚上,最少兩晚起,同時可獲得一百五十人的食宿。列國在歐洲被稱之為「富得流油的國家」,可是官員、政客、富商並沒有侵吞國家的財富,該國均富的工作做得很好,人人有錢。這對社會、人生帶來了極大好處。

首先,國家重視教育,教育水平高,小學畢業後自動晉升中學,高中三年必修德、法、英三門外語。中學畢業前學生必須接受一次考試,及格者可轉到瑞士、奧地利或德國升大學。

其次,一個人接受了嚴格的教育,國民素質高。一個人又有錢又有社會保障,誰還想做小偷、當盜賊、耍流氓呢。沒有罪犯,也就沒有監獄了,所以,社會安定,治安極好。

我將列國富裕之路的謎,解密後奉獻於讀者,是祈望他們能從中得到啓迪:天然環境、地理條件絕非一個國家或地區「窮」的判定,富裕要靠腦和手啊!

列支敦士登啊,擁抱您的是阿爾卑斯山,滋潤您的是萊茵河水。您地靈人傑,您這位壯實的青年,生機勃勃,青春洋溢。我不僅傾倒您山清水秀,更羡慕您聰明才智。此次拜會,真是不枉此行啊!您使我了解了許多情况,明白了許多事理;您開闊了我的視野,更新了我的思維!

胡少璋簡介:一九四一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六十年代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一九八九年定居香港,曾任《香港文學》雜誌編輯、《大公報》編輯、《統一報》總編輯及港英政府、香港特區政府藝術發展局審批員。歷任香港書評家協會創會會長。後移居澳洲。著有《胡也頻的生活與創作》、《胡也頻的少年時代》、《胡少璋雜文選》、《香港的風》、《香港的腦和手》等。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