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榮
臧克家一九零五年出生於山東省諸城縣臧家莊。
首先對臧克家啟蒙的是他那堂號「南凝翠軒」的家庭。祖父偏愛白居易,平時也教臧克家讀古典詩文。父親更是愛吟詩寫詩,他曾和一位族弟結詩社,編有詩集《霞光劍影》。
有一年清明節,臧克家看到一位美麗純情的少女在盪鞦韆,靈感一到,寫出了平生第一首詩:
鞦韆架下,擁積著玲瓏的少女,
但是,多少已被春風吹去了。
這首短詩,獲得大家的好評。
一九三○年,臧克家投考國立青島大學,他在一篇題為〈雜感〉的作文中寫道:「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這警句得到當時任中文系主任的聞一多的欣賞。從此聞一多成了臧克家的可敬佩又親切的師(詩)尊。
臧克家受業於聞一多,對聞一多主張的「繪畫的美、音樂的美、建築的美」全盤接受,並加以發揚光大。
在聞一多的指導下,他學會了嚴格地選擇對象和練字的技巧,寫出了具有樸素、真實、含蓄、精煉風格的《烙印》。這些詩具有鮮明的悲劇色彩,它們與詩人的自我意識大有關係。詩人曾說自己是「一個滋生成長在不同時代氣流裏的悲劇型的生命」(《十年詩選.序》)。
聞一多在《烙印》序文裏說:「克家的詩,沒有一首不具有一種極頂真的生活的意義。」 這句話可以說明他大部分詩歌的價值。
臧克家從小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生活比較熟悉,詩作也正如他自己說的:「大多以農村生活作題材,引人注目的詩篇,主人公就是農民。」
臧克家因而被人稱為「農民詩人」、「泥巴詩人」。 朱自清說:中國從臧克家開始,「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農村為題材的詩。」
八八年夏日,臧克家送我墨寶一幀,寫道「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過了不久,他又寄來送我一首未曾發表過的新作:「突出宏圖百代無,奔騰萬馬趨長途;詩人老去詩情在,振臂猶堪共一呼。」
臧克家這首新作,我拜讀至再,彷彿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幅祖國欣欣向榮的萬里宏圖。
臧克家和我亦師亦友,一九九五年我出一本散文集《文海過帆》,是臧克家題的書名。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李遠榮簡介:祖籍福建南安,1941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市。1951年回到祖國,1959年考入暨南大學中文系,1964年畢業分配回家鄉當中學語文教師,1973年到香港定居。出版專著《名人往事漫憶》、《文海過帆》、《博采珍聞》、《李光前傳》、《翰墨情緣》、《郁達夫研究》、《李遠榮評論集》等二十多部。散文《海峽兩岸一家親》榮獲1991年《人民日報(海外版)》舉辦的「共愛中華」徵文比賽優秀獎;散文詩《承諾》榮獲1998年中國散文詩徵文比賽優秀獎;散文《名人與我》入選《香港當代文學精品》(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李光前傳》名列1998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十大暢銷書。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兼任香港文聯常務副主席、香港文學促進協會常務副會長、香港作家聯會秘書長等職,被聘為暨南大學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華文文學發展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