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樹,生死力量的完美詮釋

徐詩穎

很榮幸,終於找到機會來到梅州陰那山的千年古刹靈光寺,一睹寺內「三絕」:一絕是「生死柏」,二絕是「菠蘿頂」,三絕是大殿後面綠樹繁茂,而大殿屋頂上卻從來沒有落葉。當真正目睹這「三絕」後,我驚訝不已。不過,最令我心靈震撼的是,靈光寺前左右對稱的兩棵柏樹——生死樹。它的存在,令靈光寺增添多了幾分靈氣,幾分刹氣。 

相傳,寺前一枯一榮的古柏,均為靈光寺開山鼻祖潘了拳所種植,兩柏均有一千一百多年了。關於「生死樹」的由來,民間有一個傳說:當年,潘了拳祖師從閩粵交界的赤蕨寺到陰那山建寺時,還帶了兩株柏樹苗。誰知祖師走得過急,路上掉了一株柏苗。待他發覺回去找到樹苗時,太陽已把樹苗曬乾了。祖師到陰那山以後,將一生一枯的柏苗種於寺前左右兩側。

回味這個傳說,我感覺這生死柏的種植有許多奇巧的地方。我還聽說過另一個傳說,即:當初三百年前,有一晚,天空颳風下雨,雷電交加。其中一顆柏樹不幸被雷劈中,傾斜死了。寺內的侶僧想把它連根拔起,可當他們想把根拔起時,發現有一條蟒蛇披著金紅色袈裟,大家都認為這是慚愧大師在保護這棵樹。因此,他們不僅把蛇放生,還把這棵枯樹扶正,並在根部放上幾顆舍利子,作為「鎮樹之物」。於是,這就形成了以後大家所見到的生死樹了。 

生死樹確實是寺前一大奇絕。兩棵柏樹,高約二十五米,據說得三個人才可合抱起來。站在樹底下,仰望兩棵柏樹,真覺自己很渺小,很渺小。它們一榮一枯:右側古柏,雖然歲月在樹皮上留下了豁裂,卻依舊青枝綠葉,蒼鬱挺拔,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左側枯柏,則早已樹皮剝落,光枝禿葉,也已經枯了三百年,可是依然神龍獻爪似的挺立著,沒有腐爛,像要抓住命運,永不放棄,益顯蒼勁突兀。走到另一邊時,你還會發現一柏,樹皮豐潤,枝葉繁茂,青翠蒼鬱。據考,這是明初洪武年間重修靈光寺時所植,至今也有六百多年了。 

看完這兩棵樹,閉上雙眼,我想到很多,很多。死者不倒,生者不語。想到對命運的不屈服,堅忍不拔,枯樹雖死,但它存活的精神沒死。生的柏樹依然繁盛,有強烈的求生意志。一千年了,依舊沒變,心也沒變,真是不得不令人敬佩。

這兩棵樹,又像兩朵相依而盛開的花。如此奪目,耀眼得令人不忍久視。其實,花兒獨開是寂寞,越絢爛越寂寞。繁華似錦是虛渺,越熱鬧越虛渺。這生死樹像兩朵相愛的花在叢中熱烈地喘息,極豔之巔,高潮同時在奔流。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也許金風,玉露,都是不同生命最美的狀態。天地有自己最真實的規律,最自然的審美。而生死樹的相遇,三百年前在生命中相逢,勝卻人間一切生死相守的傳說,一直到永遠,永遠。 

生死樹,默默站在古刹前,我不禁笑問:三百年,它們是怎樣交談的?相思藤、鴛鴦樹的故事不只一處,不知是生靈對姻緣固守不移的超脫,還是俗人對生靈的詮釋多有誤解,彷彿人希望看到的花草樹木,都只重朝朝暮暮,無視生死之別。那愛的更替又豈由人願?許多刺痛我們心靈的問題,我們真的無法應答。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生死樹既同生,但能同死嗎?哎,殘忍。你叫樹怎麼辦?叫人怎麼辦? 

想到這裏,我隨即雙手合十。但願此生,在我最美的時候能遇見你,你最帥的時候能擁有我。我不求甚麼,只求我們的愛能廝守終身,直到永遠,永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但願在我的命運中有這樣的你。人生能有多少知己,能在一生最美時與相知相愛的人共牽手相守望。嗚呼,夫復何求,足矣。 

這就是震撼人心的生死樹,一種生死力量的完美詮釋。看見你們,我無悔了!

(本文首發於「暨來書苑」微信公眾號,圖片由作者提供)

徐詩穎簡介:(一九八八-),女,廣東廣州人,南京大學文學博士、華南師範大學博士後,現為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粵港澳大灣區跨界文化創意。

上一篇

己巳夜懷父、綢衣燈公詠四傑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