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散記

東  瑞

越南這塊古老土地,曾經滿目瘡痍,但當硝煙漸漸遠去,終於慢慢恢復了其動人的美麗容顏。是金子總要發光;據可靠的權威統計,二〇一九年越南遊客就多達一百八十萬。二〇二四年世界最受歡迎的十大旅遊國家,越南排名第十、亞洲排名第五。聯合國文教評為非物質世遺名錄的就有五處(其中下龍灣和會安古鎮兩處都在我們行程中)。我們來自香港的由李天亮校友率領的二十八人校友團,有幸到越南進行了五夜六日遊,到下龍灣,暢遊「海上桂林」;逛河內市,欣賞市容;夜遊峴港會安古鎮;到迦南島乘竹筒船;飛越巴拿山看古建築和花圃等等,真是不枉此行;我們見證了這個在歷史上多災多難,而今走向進步的、成為世界旅遊熱門國家。

玩轉下龍灣

來到下龍灣,才明白,山水的美不讓桂林專美,下龍灣好看的景一點也不遜色;從河內到下龍灣約需三至四個鐘頭,這個經歷了五億年底殼變動造就的千姿百態的海島奇跡,據說與桂林山水同一系統,難怪有「海上桂林」的美稱。我們坐遍遊輪、汽艇、小舢舨;我們爬山、鑽洞、上下階梯,做了大半天的運動。俯瞰下龍灣,風景絕美,而大自然的美,用鬼斧神工形容,一點爾都不為過。

異國的年味

來到河內,才知道越南也有農曆,今年農曆新年的日期與中國人農曆新年到日子一模一樣。大除夕在一月二十八號,大年初一在二十九號。當然,這也不是巧合,而根本是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非常深。古時候稱為交趾,安南的越南是由中國管轄的。

距離農曆新年還有大半月,在河內大三十六古街,春節的氣息就濃得化不開。這在還劍湖一側的古街,傳說是因行業的不同而獲命名的。當電瓶車載我們在三十六古街逛一圈,那種不遜色於香港的強烈年味,震撼了大家,也顛覆了許多人的認知。沒有料到這個和中國有著愛恨情仇、一度很「反骨」的國家,新春節日如此地「緊跟」我們。

國旗,我們五顆星;他們則一顆。相同的是都是紅色作為主色。三十六古街內,最讓我們驚歎的是那種驚人的、鋪天蓋地的「紅海洋」,各種貼牆的、懸掛的、擺設的、美化家具的、祝福吉利的、祝賀好運的……你見過的,他們有;你沒見過的,他們也有;你想到的,他們有;你沒想到的,他們也有。真沒想到在別的國家,居然可以嗅到那樣濃烈的年味。

電瓶車不知逛了多久,伴隨著哇哇叫的驚喜叫聲,四十五分鐘的車程中,我們發現三十六古街縱橫交錯,車子轉個沒完,賣服裝的、賣帽子的、賣竹製品的、賣糖果的,成行成市,令我們想到了「三十六行」的名符其實。

我們旅遊法國時,在巴黎大街小巷看到濃得化不開的咖啡文化,也許他們的前人也把這種風氣帶來了越南這塊他們早年的殖民地,許多餐廳、食肆、咖啡館外面,擺上幾張簡陋的座椅,就足以讓西方遊客可以悠閒得渡過整個懶洋洋的下午,也許還有上層的子孫還沉浸在法蘭西帝國的殖民夢想裏不肯醒來。

三十六古街所有店舖門面都小小的,不超過四米,店主十有八九都是女的。戰爭貢獻出許多男子漢的生命,越南女子被百煉成鋼。

綴花邊的還劍湖

河內此湖毗鄰三十六街,易名多次;據傳越南後黎朝開國皇帝黎利曾在此湖得到一把古劍,後又將古劍歸還給湖中的神龜,湖名自此被改為還劍湖。

當電瓶車經過湖畔的馬路時,哇,鮮花沿著湖邊盛開,真是漂亮,湖泊就像一條大裙子,那些花卉就如繡在裙邊的花邊。我們看到不少穿越南傳統服裝的男女年輕人在湖邊拍照。女的還手捧一束鮮花,男的在一邊做求愛的動作。難道這一天是越南的什麼大節日?後來遇見導遊,問他,什麼都不是。只是星期六嘛,大家有空出來拍拍照。

我們跟隨著選華、水生、景春幾位團友之後,一方面想好好欣賞湖邊風景,拍拍照,一方面讓雙腿活動活動,收穫不小。湖邊確實聚集了很多人,清潔工人在掃地,男男女女三三兩兩在拍照,可愛的越南少女穿著越南民族服裝散步、攝影、玩老鷹抓小雞;賣花的、賣工藝品的……真是一派安居樂業的和平日子景象。我們還遇到手捧花卉的兩位越南少女,我們大家熱情邀約之下,還開心地與我們合影。

CONG (共)咖啡館

當聽到「越共咖啡館」,心中一震!據說還在越南一些城市有不少連鎖店哩,而且很著名。以一個黨作為咖啡館的名稱,實在別出心裁,也有點匪夷所思。該咖啡館地點就在十字路口的轉角,正好在聖若瑟主教座堂的斜對面。門外掛著越南國旗,牆邊坐著五六個喝咖啡的遊客。從玻璃窗望底座,喝咖啡的人爆棚;我們乘到其三樓洗手間之機,發現二三樓還是有不少座位的;不規則的座位佈置,與懷舊的三層 式唐樓頗為協調,有的歐美人士還在狹窄的陽臺享受一個懶洋洋的下午。

後來遊過還劍湖,水生做「波士」請大家進去喝咖啡,我們才得於觀察為何命名CONG(越共)的理由和特色。所有座位都很簡陋,矮矮的也可以說是急行軍那種臨時座椅;牆上掛著兩個生銹的鐵鍋;在水吧領咖啡之處,下麵用鐵絲網堆滿幾百本舊書;最妙的是擔任服務員的都是年輕男女,身穿綠軍裝,有點像當年的紅衛兵。這樣富有戰時特色的咖啡館,有一種人進來喝咖啡,一定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吧?

竹筒船上的狂舞

迦南島秋盆河上的竹筒船(又稱竹籃船或碗公船)令這趟北越遊達到一個高潮。看到一個個只能坐三個人的酷似咖啡杯的船,已經全是長者的團員都樂得眉開眼笑,又驚又喜猶如時光倒流,回到了童稚年代。

據說這類竹條編織的船,最初是用於捕魚之用。也算越南旅遊業有腦有識之士腦筋轉得快,用於載遊客,令其身價大為提升。遊客們猶如水災淹城市時坐在木盆裏的情景,但那是災難;而今卻是船夫劃槳,讓你享受悠閒時光的樂趣。

最叫人激賞的是船夫們的樂天性格,儘管吃力,辛苦,但也愛在掙錢的時刻與遊客的我們一起同樂。團友你拍攝我,我拍攝你;一會,十來隻竹籃船擠在一起你碰我我撞你,一會兒船夫用華語大喊加油,一會兒替你拍照…… 船兒在海中樹中穿梭,最後齊聚在一個地方,看到兩位船夫在海上的竹籃船內獨舞,船快速地顛簸旋轉,他在裏面將木槳舉高也做三百六十度旋轉,船一高一低在河中快速旋轉,猶如跳草裙舞女子的臀部左右前後高低不平地狂扭,煞是精彩好看。團友拍爛手掌的同時,紛紛解囊打賞,樂得他更加驚險百出地表演。接著又去欣賞站在更大竹盆上越南民間歌手唱《上海攤》的表演,連團友趙友仙也嗓蟲發癢,跳上去獻一曲!四十五分鐘的遊樂,團友們童心被喚回,釋放了倦意,年輕了心境。

會安古鎮夜色

首次領略這距離峴港三十公里的會安古鎮,夜色已黯,進入其大街小巷,感覺也漸入佳境,看密集店舖燈籠處處,河上明明暗暗的,穿梭著掛著兩三盞彩色燈籠、十有七八都是西歐、印度、韓日台遊客的舢板,遊船如鯽魚的景象與兩岸繁華熱鬧擁擠的盛況,油然令人聯想起晚唐杜牧寫的那首《泊秦淮》前兩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時代自然已經不同,但秦淮那種晚唐風情的氣氛居然亦幻亦真地被「複製」般出現在異國他鄉,不知是我們心態太大唐,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威力和魅力無遠弗屆?那就費事考慮了。只是當我們走進隨便一家工藝品店,發現賣的冰箱貼,都是越南斗笠、穿高腰開叉旗袍的越南女子,才赫然猛悟,這分明是越南。

這距離峴港市半個多小時路程的會安古鎮,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當時還是熱鬧的碼頭重鎮,經過了滄桑巨變,慢慢冷寂下來。幸虧還保留得完整無損,被作為聯合國文教非物質世遺專案。

濃霧鎖巴拿

一千四百七十八米高的巴拿山,比香港的太平山頂還高,僅坐纜車就要二十分鐘,與山下溫差大,只有十一度。大霧彌漫下,一切都朦朧化、美化起來,人臉上的青春痘麻子皺紋固然看不清,各種花卉、花圃也美麗起來、顯得很有層次感。大家拍了不少漂亮照片。

大家紛紛激動地走過石頭大手指撐起的金橋,萬分激動地穿過擁擠的遊客人牆,留下了大霧彌天下的個人或雙雙對對的珍貴倩影。

餐後,到處逛,才發現法式建築保留得很完整,遊客特別多。城堡也似的住宅、垂下枝蔓的老牆、長滿綠苔的殘壁,圍滿花槽的小陽臺、古色古香的燈柱……都成為了打卡景點。超過一百年的建築,見證了越南的漫長歷史。

大家平安順利地在北越遊覽了五夜六天(二〇二五年一月八日至十三日),於十三日晚上八時回到香港。

(本文圖片為作者提供)

東瑞簡介:原名黃東濤,香港作家。一九九一年與蔡瑞芬一起創辦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迄今,任董事總編輯。代表作有《雪夜翻牆說愛你》、《暗角》、《迷城》、《風雨甲政第》、《落番長歌》等近一百五十種,獲頒第六屆小小說金麻雀獎、小小說創作終身成就獎、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傑出貢獻獎、全球華文散文徵文大賽優秀獎、連續兩屆台灣金門「浯島文學獎」長篇小說優等獎等三十餘個獎項,連續於二〇二〇年、二〇二一年榮獲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十大新聞人物榮譽。目前任香港華文微型小說學會會長、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副會長、國立華僑大學香港校友會名譽會長、香港兒童文藝協會名譽會長等。

上一篇

武林廣場之夜(外一首)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