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正是讀書天

黃秀蓮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過得秋來冬又至,收拾書籍度殘年。」讀小學時,課室哪有冷氣機?夏日悶熱,天花板垂下電風扇轉呀轉,積滿塵埃的扇葉吹動熱風,我們偶爾會集體打瞌睡,先生就會唸起這首詩來,半是取笑,半是提醒:光陰寶貴,加緊讀書。一聽到先生這般吟誦,我們便在同學的笑聲裏挺直腰,揉揉太陽穴,或者舉手請求去洗把臉,總之一定要振作起來,要考升中試哩。

今時今日,學生懂得詩中句嗎?二○二○年庚子年春節後,全球陷於病毒侵害,香港所有學校都停課了,雖說網上上課,又怎及師生在課堂上切磋琢磨呢?幸而疫情稍斂,五六月間漸漸按班級高低而復課,可是沒上多少天課又放暑假了。那麼,這學年究竟有多少個讀書天呢?更何況,幾個月來學習鬆懈,狀態如何恢復呢?

唸詩最好以《唐詩三百首》為起步,讓中國音律之美滋潤一天之始,一日之計響起出文化音符,一整天都活得踏實過得充實了。

這個夏日,且莫虛度,不如早起,愛讀書,更要愛唸詩。讀書範圍很大,唸詩最好以《唐詩三百首》為起步,讓中國音律之美滋潤一天之始,一日之計響起出文化音符,一整天都活得踏實過得充實了。唸著唸著,易於上口的唐詩很快就背出來,一首兩首,李白杜甫王維王之渙,破關一樣,隨口而出,出口是詩,成功感建立了。用聲音來朗讀詩歌,效果最理想,因為「聲入則心通」、「從聲入情」,聲音會引領進入詩意,中國古典詩押韻,又講究平仄,唸詩自然會把韻律感領會,又能把詩句記之在心。據研究,中國人是全世界背詩背得最多的民族,這個是中國詩先天的特質所助,教育也居功,勤奮當然不可缺。

詩,是中國文學的一大支柱,是我們的文化根底,一見夕陽,「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慨便油然而生。一到清明,雨絲紛飛,自然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光景了。還有,新冠肺炎爆發於武漢,黃鶴樓正是武漢勝地,「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文學的武漢,抗疫的武漢,合而為一,武漢於我們更近,長江波濤滔滔奔流於血脈裏。

詩,是中國文學的一大支柱,是我們的文化根底,一見夕陽,「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慨便油然而生。

詩,把氣質把心靈都薰陶,早上先唸詩,表示學習已進入好狀態了。不管是文科理科商科工科,黎明即起,先唸唐詩,每天早上一刻鐘吧,日積月累,除了熟讀唐詩外,學什麼做什麼,都因為慣於專注而入神,會漸入佳境的。

在這個飽經病疫的夏天,不一樣的夏天,莫怨夏日炎炎,憂患才能使人振作。不讀書,不成器。夏天正是唸詩天,夏天正是讀書天,莫辜負這讀書天。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黃秀蓮簡介:香港作家,中文大學圖書館「九十風華帝女花-任白珍藏展」策展人。曾獲中文文學獎及雙年獎散文組獎項。作品有《灑淚暗牽袍》、《歲月如煙》、《此生或不虛度》、《風雨蕭瑟上學路》。其中數篇散文獲選為中學教科書教材。

上一篇

「暑中見舞」的夏日之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