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寫於梨華

彥  火

「留學生文學」先驅於梨華女士。一九八三年四月攝於香港華國酒店。(彥火攝)

  

        開創「留學生文學」先驅的於梨華女士於四月三十日晚上患新冠狀病毒逝世。

        所有的新聞報道,都說於梨華女士享年八十九歲,其實是誤傳。根據於梨華的弟弟於忠華透露,於梨華是於農曆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出生的,享年九十一歲。 

        我於一九八三年曾與她一道參加第一屆新加坡「國際文藝營」,她與聶華苓、鄭愁予同樣是被邀請的美國華人作家。我是香港受邀作家。

        於梨華予人的印象是熱情、勤奮、充滿活力的作家。她與聶華苓一樣,很開朗,每個場合都聽到她們的笑聲。

  我後來負笈美國期間,為香港三聯書店策劃的《海外文叢》,其中也收入於梨華的短篇小說集。

作者與於梨華(右)合影,一九八八年攝於香港。(彥火提供)

  

       一九八五年我於紐約大學留學期間,她曾邀請我到她執教、位於紐約州首府奧爾巴尼市的紐約州立大學,並介紹她的第二任丈夫歐立文先生(Vincent O’Leary)給我認識。歐立文先生是這所大學的校長。

    此後於梨華與歐立文伉儷由香港赴大陸途次香港,我曾出面接待他們。

        於梨華,一九二九年在上海出生。父親是勤工儉學留法學生。回國後在上海光華大學執教,後告失業,全家遷到福建。於梨華在福建南平讀小學,不久又輾轉到衡陽,最後在成都毗鄰的廣漢念中學。高中二年級的時候,她讀了沈從文的《邊城》,在作文課時便寫了一篇《〈邊城〉讀後記》,老師看了之後,大加稱讚,還拿了到報上發表。這就是她真正的處女作。

  一九四七年,於梨華到台灣,高中畢業後進台灣大學,先攻讀英國文學系,教師是傅斯年的夫人俞大綵。俞大綵對於梨華存有偏見,缺乏善意的引導,於梨華和其他學生如果被提問不懂回答,即受盡奚落。於梨華第一年英文大考只得五十三分,遂被迫轉系,最後轉入歷史系。

  一九五三年,於梨華大學畢業後赴美,先進一間兩年制大學,住在洋人家,兼當傭人,半年後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新聞系。

  一九五六年,於梨華獲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新聞碩士學位,隨後同一位華人物理學博士結婚,並隨丈夫到普林斯頓大學去工作。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她與原丈夫孫至銳(物理博士,陳立人侄兒)仳離後,與紐約州立大學校長歐立文結婚,並在紐約州立大學東亞系執教直到退休。

  我在一篇文章裏寫過於梨華:

  於梨華是一樹繁花,豐盛、鬱茂,搖曳多姿。這不僅僅是指她本人,還包括她的作品。

   與於梨華交往過的人,很少不為她的爽朗、豁達和熱誠、真率所感染。

   她精力旺盛,喜歡講話,講話如小溪,潺潺湲湲;她喜歡笑,笑得很響很亮,如風盪起的響鈴,叮噹不絕,又如花的搖墜,別饒風致。

  於梨華著述甚豐,是一個勤奮的作家,除了在大學執教鞭外,著述其豐,詳見附錄著作表。

一九八○年代於梨華新書在香港天地圖書公司發行致辭。(彥火提供)

附:於忠華的信

敬悼於梨華女士

           謝謝你們的來信。我大姐,於梨華在四月三十日晚上十一點左右在睡覺中過世了。她生於陰曆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享年九十有多(她報小了二年,所以官方的資料她是生於一九三一年)。平日照顧她的三個caregivers中,有一位在二星期前確診染上了COVID-19,所以我大姐大約在一星期前就開始不舒服了。她的兒子是專長感染病的醫生,大女兒又是Washington Post的資深醫療記者,他們決定不送他們的媽媽去醫院受罪,也諮詢了我的意見,最後由醫生開了止痛的藥物,所以她也沒有受到太大的痛苦。

         我大姐一輩子,除了在抗戰期間,隨著政府從福建的南平一直到四川的成都,逃難的路上吃了些苦之外,她的日子都過的很隨心所欲。結過二次婚,第一任跟第二任的先生都把她捧在手心上。她喜愛寫作,也很用功,她的作品充分描敍出五十、六十年代,台灣來美國的留學生,在美國的生活、成長和掙扎。她的一兒二女從小就被她管教的很好,也都各有所成。他們的小孩們都跟奶奶或外婆很親。所以我跟她的兒女們說,他們應該慶幸他們媽媽能有這麼的多姿多采的一生。我覺得唯一的遺憾是我大姐過世的時候,除了照顧她的caregiver之外,親人都沒辦法跟她說聲再見並祝福她一路好走!

         我跟大姐差了十三年。我一九六五到美國後就在紐約的Queens,而大姐也正好住在Queens,所以常常見面。後來他們搬到Albany,我們也常去。她的兒女們,我從小看他們長大。

        雖說人總是遲早要走的,但是親近的人走了,傷感自所難免。在此與諸位親愛的同學們來共勉,我們要多珍惜我們現有的一切。還有,多當心,多保重,出門記得載口罩。

忠華  上

 

於梨華著作表

《夢回青河》長篇小說。1963年,台灣皇冠出版社初版,1966年,為李翰祥購得電影版權。

《歸》短篇小說集。1963年,台灣文星出版社。

《也是秋天》中篇集。1964年,台灣文星出版社。

《變》長篇小說。1965年,香港正文出版社。

《雪地上的星星》短中篇小說集。1966年,台灣皇冠出版社。集中一個中篇《母與子》於1972年拍為電影,改名《母親三十歲》。嘉禾公司出品。宋存壽導演。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長篇小說。1967年,台灣皇冠出版社初版。該書得嘉新小說獎。1968年李翰祥購得電影版權。

《白駒集》短篇小說集。1969年,台灣仙人掌出版社初版。集中短篇小說《柳家莊上》電影版權由宋存壽於1972年購得。

《焰》長篇小說。1969年,台灣皇冠出版社。

《會場現形記》短篇小說集。1972年,台灣志文出版社出版。

《考驗》長篇小說。1974年,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1992年,台灣皇冠出版社典藏版出版。

《新中國的女性》短篇小說集。1977年,香港70年代出版社出版。

《誰在西雙版納》遊記故事集。1978年,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

《傅家的兒女們》長篇小說。1978年,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

《三人行》長篇小說。1980年,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

以上14本長短篇著作,於1981年由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全集。

 

《尋》短篇小說集。1986年,香港三聯書店出版。1988年,台灣皇冠出版社出版《於梨華作品集》,收錄長短篇著作十餘種。

《相見歡》短篇小說集。1989年,台灣皇冠出版社出版。

《美國的來信》1989年,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情盡自選集》1990年,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除特別說明,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上一篇

春天到了,我等著平安的妳(外一題)

下一篇

卷首語:原諒這個春天吧 先於一個路口假裝錯過

2 条评论

  1. 我覺得八九十年代作家的作品都好好看!我姐姐十分喜歡於梨華作品。

    1. @興 謝謝欣賞

發佈回覆給「」的留言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