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氣息如此濃郁!香港詩人萍兒:面向宇宙人生春暖花開

區漢宗

莎士比亞在詩歌〈春〉中寫道:「大自然復蘇、振奮精神,一個新的開始終於來臨,哦,春天,你是一個奇妙的景象,一幅更新的喜悅畫卷,填滿我們的心扉,帶來希望和喜悅。」星雲大師說:「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齡,而是心境;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恆。」

春意盎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詩人海子的名句,香港詩人萍兒則是面向宇宙人生春暖花開,表現了她對質樸、單純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嚮往,對永恆宇宙人生的探尋精神。湯一介在〈論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真、善、美〉一文中說:天人合一,要求解決人與整個宇宙的關係,也就是探求世界的統一性的問題;情景合一,要求解決在藝術創作中人和所反映的物件的關係。聞一多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敻絕的宇宙意識與生活的青春氣息,萍兒的詩正浸透了這種神韻。

萍兒:香港詩人,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組主席,香港作家聯會執行會長,香港中通社副總編輯、《香港作家》總編輯。

春天向來都是詩中永恆的主題,萍兒將她今年三、四月間寫的詩微信傳我,讓我感受春風拂面的愜意與舒心,也感受她傷春的悲劇意識。

她寫於三月四日的詩:

一次又一次描摹絢爛之間的淺笑

一遍又一遍清洗烙在遠山的飛翔

我沒有留住雨滴

也沒有寫下斜陽

凜冽似你

聲聲如慢

我一手握住虛無一手握住縹緲

這使人想到林徽因那首著名的〈笑〉,林徽因用清秀、明淨的筆致將「笑」描繪得甜美、生動,使讀者彷彿透過文字看到了那極富魅力的「詩的笑」、「畫的笑」。萍兒則用多彩的筆觸描摹春天絢爛的淺笑,在虛無與縹緲之間收穫著不容掩飾的快樂,緊握住這一刻,譜成了永恆的歌。

萍兒寫於三月六日癸卯驚蟄的詩:

誰。絕不輕易走進那個良宵

萬物生

你是埋伏在故事裏的劇毒

我知道三月比春風還短暫

但是

但是

三月旖旎著春的燦爛,一路輕歌,喚醒了大地沉睡的綠意,一派生機盎然!但三月比春風還短暫,三月的婉約,三月的羞澀,難敵埋伏在故事裏的劇毒,使人絕不輕易走進那個良宵。傷春的意識,實際上是我們對生命的悲劇意識。面對生命無常時光流逝,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才是人類內心深處最大的恐懼。

萍兒寫於三月十日的詩〈一朵山茶花能記住的〉:

辜負了春光,斷句與晚霞

「你和我一起辜負了我」

一朵山茶花能記住的

星空也記住了

而只有玫瑰

才能成為玫瑰

在你的敘述中

月牙兒變成月亮

俯視海上。熊熊大火

沉浸在風寒中的歌

被輕薄的流水傳唱

黑越暗,夜越明

你沒有一天不在努力

不成為一名詩人

這個三月剩餘的夢

此刻,夠不著你的孤絕蒼老

春風陡峭萬事唯空

寫下這些句子的尖葉已經離開

在中國哲學中,生命的悲劇意識由來已久。生命散發著青春的味道,為何我們會傷春呢?《詩經》中的〈采薇〉大概是最早表達傷春情緒詩篇了。在詩中,楊柳依依的春天竟然成為詩人悲傷的起點,中國人的傷春情緒似乎從此一發而不可收。「三月剩餘的夢,夠不著你的孤絕蒼老」——萍兒從春天花木繁茂的背後,看到了生命由盛而衰的悲劇。美是永恆的根源,萍兒將美賦予了新的含義,從生命悲劇性來追溯人意識深處的精神歷程。美學家波斯洛夫對此闡釋得極為清楚:「它產生於這樣的人的意識中,他們有能力體驗這種深刻的內心矛盾,憑藉自己靈性的深刻與抵牾,在藝術作品中獲得了更高的程度的積極和完美的表現。」波斯彼洛夫是從「激情」的演進史上做歷史的研究。在某種意義上,萍兒的悲劇意識是在喧囂熙攘之中回歸自我的默然前行,深入到意識深處探尋現代人類的存在之途、生存之境,是在沉潛中積蓄進一步發展的力量。

萍兒寫於三月某一天的詩:

最迷人的是

你說到了那天傍晚的雲

幾朵寡言的浪花

那顏色不深卻涇渭分明的愛

一些美。早於世俗中下沉

倒影中有墮落的笑

像所有深刻的物事一樣

花開花落。和你,都在對岸

三月過半

打開春天

我想吐露哪怕是多麼淺薄的讚美

每一刻都在天荒地老

下棋的人頑強對弈斜暉

那麼多的人都聲稱見過你

敬畏每一天

如松濤的迅疾愛慕與風骨

都強降為雨

都化作霜雪

你的消息就是我的消息

是全部意義

有關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抒情文學在情志表達上的一個未解之謎,即千百年來中國古典詩詞為什麼會有一個綿延不絕的傷春主題。造成這一傳統主題表達的哲學和社會心理的深層原因是古人在對宇宙與個體生命的觀照對比中所形成的悲劇意識。朱光潛曾說,尼采的《悲劇的誕生》是出自哲學家筆下論悲劇的最好一部著作,尼采的悲劇觀念既不是悲觀主義的,也不是樂觀主義的,而是二者矛盾的組合,將「酒神原始的苦難融入到日神燦爛的光輝之中」。萍兒傷春悲劇給我們展現出來的,就是這樣具有兩面性的自然。「敬畏每一天,如松濤的迅疾愛慕與風骨,都強降為雨,都化作霜雪,你的消息就是我的消息,是全部意義。」——萍兒詩的執著追求、行動乃至毀滅,都彰顯著精神高度和人性魅力。

萍兒寫於癸卯春分的詩:

她建議晝夜平分

慫恿人們走出冬天

建議一邊告別一邊眷戀

那麼多的往日那麼多的故人

沒有回憶音訊全無

「看多了星星的人」,會懷念什麼

春日總困於打撈沉舟的願望

春深就把愛愛得更深

繁茂的夏天就在不遠處

從四面八方湧向我們

春風細雨、春深似海、春意闌珊……這些詞語,有一種寫意抒懷的鋪陳感,每次用到或想到這些文字,人們心裏的熱情會漸漸復燃,漸漸被撬動,又像重新活了一次。人類的心智活動會創造觀念,幫助我們理解和適應世界,這些觀念形成了文化精神價值的部分。這是疫情三年後的春之聲,是告別疫情的春天,一個播種希望的季節,一段流光溢彩的歲月,一個萬物復蘇大地上的生靈變得生機盎然的歲月。這令人想起疫情三年,人們在默念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佳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萍兒的詩說:「春深,就把愛愛得更深,繁茂的夏天就在不遠處,從四面八方湧向我們」,這正是人們劫後復生的喜悅心聲。

萍兒於三月寫下的〈一滴〉詩:

一滴

液體之火

攀登

一滴

之深進入夜的巔峰

退回時光

生活有頹廢之美

重新領會一些剛強的詞語

五彩琉璃杯中翻山越嶺

曲折綿長

蕩漾歸來的羞澀少年

與一滴對飲

詩意瘦。

比如蒹葭

比如在水一方

風吹你的名字

悸動默默深深漫漫

萍兒的詩作充溢著迷人的浪漫主義色彩,她語言精巧又奇妙無窮,令他的抒情詩具有複雜多變的美學特徵。一個詩人如果沒有浪漫的情懷,註定寫不出來令人神往的詩歌。沈從文在完成《邊城》之後,曾向林徽因傾訴自己的感情困擾。林徽因彷彿發現了一個和自己一樣的「現代人」:「他使自己陷入這樣一種感情糾葛,他的詩人氣質造了他自己的反,使他對生活和其中的衝突茫然不知所措。」

萍兒於二○二三年四月二日寫下的〈穀雨〉:

春天的最後判決

將一些哀傷擰乾

不顧做夏的序章

那就回到宋詞

二○二三穀雨的清晨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堅毅

默寫哪行哪句

你的手搭在雨的斜肩上

沒有開始和結束

到達不了大海

「也要讓雙腳伸入小溪」

直到天亮。良愈

此詩古典意象,現代意涵。萍兒對詩歌意象的認識和把握的自覺意識主要來自現代主義觀念和作品的影響,「你的手搭在雨的斜肩上,沒有開始和結束」——現代派詩人都心儀於一種「純詩」的藝術理想。戴望舒說:「古詩和新詩也有共同之一點的。那就是永遠不會變價值的『詩之精髓』。那維護著古人之詩使不為歲月所斫傷的,那支撐著今人之詩使生長起來的,便是它。」

但在創作過程中,萍兒詩歌意象的設計往往與中國傳統詩歌意象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那就回到宋詞,二○二三穀雨的清晨」。中國古代詩歌成就已有了兩千多年的積累,作為歷史沉澱,精華往往都壓縮在意象的光盤上,萍兒作為現代人喚起的對於古代詩歌乃至於古代文明的情緒記憶,便很自然地通過古典意象得以體現。

萍兒的詩〈今夜十一行〉:

曾被人取走

也做過夢。

整個人生

誰在忙弄丟今秋

已經到過的地方

都是故鄉

月亮落了下來

杯子還在和星星說話

漫天的紫

你的憂傷

漫天的紫

三月快要結束了

四月另起一行

試圖用一汪水描述從前的人

衣衫單薄僅憑幾杯

扛住堤岸、潮汐與千里冰封

愛與假意

萍兒的詩,傾向於把側重西方詩風的吸取倒過來為側重中國舊詩風的繼承。自由之中自有節制,豪華之中實含青澀,表現出中西詩學傳統的融合匯通及中國現代主義詩學思想深化的趨勢。「漫天的紫,你的憂傷,漫天的紫,三月快要結束了」,萍兒賦予紫色以象徵意義,揭示紫色的價值,表達了對紫色生命的熱愛之情。「四月另起一行,試圖用一汪水描述從前的人,衣衫單薄僅憑幾杯扛住堤岸、潮汐與千里冰封,愛與假意」,突兀而起,體現了對西方現代主義的現代意識、詩學觀念與技巧手法的借用與移植。萍兒的詩貫穿著現代化與民族化兩種意象的互相糾葛作用與彼此的消長起伏。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的「三美」特徵,在萍兒的詩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區漢宗簡介:資深媒體人、學者,曾就職於香港《文匯報》並長期擔任助理總編輯、評論部主任、主筆等職務。現供職於香港《鏡報》並擔任主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