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曾老精神

潘耀明

最近去探望剛屆九十八歲華誕的曾公敏之先生,曾公精神矍鑠,談吐自如,思路敏捷,眼明手不抖,一副整齊的牙齒──他說沒有一顆是假牙,除了雙腿乏力,其餘器官仍然靈健,令人折服。

曾敏之先生是一個充滿人格力量而勇毅的智者,他對華文文學所作的努力和傾下的心血,將隨時間之河的洗刷而越益光亮。

我是從文字認識曾敏之先生的。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我是《海洋文藝》的編輯,他是《海洋文藝》的作者,每月都為《海洋文藝》寫稿,風雨不改。

他寫的是舊體詩、文史隨筆。《海洋文藝》的主編吳其敏先生,也是專攻文史的,可謂互為輝映。

後來我轉而負責三聯書店編輯部,經常舉辦海內外知名作家講座及文化活動,曾先生幾乎每次活動都參加。

他曾對我說,書店是文化的重鎮,應該好好發揮這個平台作用,推廣華文文化。

這是我一直惦記在心的。

再後,我當一家文化雜誌主編時,曾先生也是這本雜誌的基本作者,他寫隨筆、小品,從未間斷。

雜誌的編輯有時較挑剔,常向他提出文字上的意見,他都能從善如流。

編輯都是小字輩,他從沒小覷他們。

這種磊落的襟懷,大有長者風範。

與此同時,我兼任的出版社出版過曾先生晚年多種散文、隨筆集,就我所知,他幾乎每年都有新書出版。

由此可知,曾先生除了廣為參與弘揚華文文學活動,還辛勤筆耕,從未停歇。

曾先生對香港作家聯會和世界華文文學聯會的推動,功不可沒。香港作家聯會於一九八八年成立,是在曾先生倡議下發起的,我雖也是發起人之一,但是由籌備、組織、創立,都是由曾先生一力操辦,勞心勞力。

成立了「作聯」後,曾先生一直致力於「世聯」的籌備工作,他於二十多年前已提出成立「世聯」的宏圖大計,並且舉辦了「世聯」的籌備研討會,當時由我出面邀請後來獲諾貝爾物理獎、光纖之父、中文大學校長高錕教授,為開幕式致辭。

由於當時條件不成熟,其間歷經十五年的漫漫歲月,曾先生從未氣餒,經過多方的奔走,終於在二○○六年十二月二日在香港成立。如果不是曾先生百折不撓的精神,「世聯」是決難成事的。由此可知,曾先生對於香港文學和世界華文文學的推動是不遺餘力的。

我曾在一篇文章曾提到,海內外對華文文學的貢獻,元老級人物新加坡有方修、馬來西亞有方北方、泰國有司馬攻,香港則非曾敏之先生莫屬了。曾先生對華文文學的貢獻,還不限於一地一時,他胸懷廣袤無邊,立足香港,放眼世界,所以他對華文文學的發展是居功厥偉的。

我對曾先生是充滿敬意和感激之情的。自從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擔任新工作後,因一身兼數職,工作壓力太大,曾擬辭退「作聯」的負責工作,但在曾先生循循勸導和力挽之下,最後勉為其難堅守崗位。

作者(左起第三坐者)對曾先生(右一)充滿敬意和感激之情。

每每想到年屆高齡的曾先生對文學鍥而不捨的追求和虔誠精神,便令我感到慚愧。

香港「作聯」及「世聯」開展的每一項工作,曾先生都是傾力支持、關注並作出具體部署、指示的。

我覺得,「作聯」及「世聯」如沒有曾先生的推動,是決難有今天的成績的。

大家知道,曾先生的人生路是非常坎坷的。他在「反右」和文革期間都受到衝擊,即使在最艱難困苦的時刻,他都沒有放下手上的筆,也沒有冷卻對文學殷切的寄望和熱忱。

走筆至此,我想起古羅馬人一句話:「大事業的成就不是靠筋肉、速度,或身體的靈巧,而是靠思想、人格或判斷,在這幾點上,老年人不但不比別人壞,而且比別人好。」(西塞羅:《論老年》)

曾先生是一個充滿人格力量而勇毅的智者,他對華文文學所作的努力和傾下的心血,將隨時間之河的洗刷而越益光亮,正是「日既暮,而猶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更橙橘芳馨。」

這是曾老先生的寫照哩!

二○一四年三月十一日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潘耀明簡介
筆名彥火、艾火等。福建省南安縣人。先後任職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編輯、香港中華版權代理公司董事經理、南粵出版社總編輯、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總編輯、明報出版社/明窗出版社/明文出版社總編輯兼總經理、文學雜誌《香港作家》社長。現職《明報月刊》總編輯兼總經理,文學雜誌《香港作家》網絡版社長、《文綜》社長兼總編輯。
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工作委員會榮譽委員、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作家聯會會長、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會長、香港世界華文文藝研究學會會長、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執行會長、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成員、馬來西亞「花蹤世界文學獎」評審委員會顧問、中華海外聯誼會榮譽理事、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常務理事、香港期刊傳媒公會創會副主席、中華佛教學院理事、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
已出版評論、散文二十五種,分別在內地、港台及海外出版。近著有《山水挹趣》(香港中華書局,2018年)、《大家風貌:細說當代文壇往事》(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年)、《字遊:大家訪談錄》(人民日報出版社,2014年)等等,其中《當代中國作家風貌》被韓國聖心大學翻譯成韓文,並成為大學參考書。部分作品被收入香港中、小學教科書內。
1994年,憑《竹風.竹笑與血性》文章獲北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舉辦之第九屆《海峽情》文學獎,首屆《四海華文筆匯》授予散文和特別獎。2009年,獲日本聖教新聞社頒發「聖教文化獎」。2009年9月,獲香港國際創價學會頒發「香港SGI」獎狀。鑒於潘先生在企業創新領域和對亞洲社會、文化及經濟方面的傑出貢獻與成就,2019年9月8日獲得亞洲知識管理學院頒授2019年度「亞洲華人領袖獎」。

上一篇

他與百年中國共滄桑──悼曾敏之老

下一篇

《作聯點將錄》──曾敏之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