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深思與理性的對話——評《都付哲談中:當代世界的十個大哉問》

張海澎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最近出了一本頗值得一讀的哲學讀物,《都付哲談中:當代世界的十個大哉問》。這本書由兩位哲學家以對談的形式,對當今世界的十個重要議題作了頗為深入的探討。

這兩位哲學家是:加州州立大學奇科分校哲學系教授王偉雄,和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劉創馥。他們所探討的十大議題分別是:一、世界在變好還是變壞?二、人工智能值得擔憂嗎?三、民主真的那麼好?四、為甚麼要做好人?五、人有沒有自由意志?六、運氣有多重要?七、情是何物?八、死亡可怕不可怕?九、殺生吃肉有何不可?十、研讀哲學所為何事?這十大問題並非都是典型的哲學問題,卻都是當今的世界比較重大的問題。兩位作者對這十大問題作了較深入的哲學反思和富啟迪性的探討。

哲學和科學都是追求真理,都試圖了解這個世界、探求客觀的知識。不同的是,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探求的是某些具體領域裏的知識,而哲學探求的是最普遍、最一般的知識。這就使得哲學探究和科學探究具備不同的方法。科學探究需要觀察,有時還需要做實驗;而哲學探究則純粹是通過思辨。哲學思辨包括:釐清關鍵詞的意義、分析概念的用法、為詞項下定義、做思想實驗、構造邏輯論證、提出最佳解釋,等等。在哲學探究中,往往要對某些說法或觀念提出質疑或批駁,這就需要提出反例、設想一些可能的情形、指出對方的某些觀點或前提含有不當的預設、指出對方的論證犯了某些邏輯上的謬誤,等等。

因此,在哲學思考中,高超的邏輯分析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無論一個人多麼聰明、思維多麼嚴謹,在做深入、複雜的哲學思考時,都總難免會有所紕漏,這就使得哲學對話變得重要。綜觀西方哲學史,哲學就是在質疑、詰難、批判、反批判中不斷地前進的,從而不斷地深化對問題和事物的理解。本書的兩位作者就是以這種方式進行對話。在對談中,有釐清、分析、論證、質疑、反駁、回應、修正等。通過這樣的對談,逐步深入地探討有關的問題。雖然最終未必都能說服對方或得出雙方都同意的答案,但這樣的對談能使我們對所討論的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對這個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兩位作者都有深厚的分析哲學功底,他們的討論展示了典型的分析哲學的思考進路。閱讀他們的對談,會產生強烈的智力上的激盪,每每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原來問題沒那麼簡單」、「為什麼我看不出這種觀點還有這樣的邏輯漏洞」,等等。這就是哲學的魅力。

我們說過,哲學探討的是最普遍的知識,不是具體領域裏的知識。因而,它不像科學那樣需要觀察一些具體的事物或某些特定的現象。但這並不意味著哲學不需要科學知識。恰恰相反,正因為哲學探究的是最普遍的知識,它就更離不開各種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知識。畢竟,哲學所探討的也是有關客觀世界的真理,脫離了各種科學知識,就容易淪為空談。因此,哲學探討也經常需要引用一些科學的成果。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往往也是知識廣博的人,他不必像科學家那樣精通某些專門領域裏的知識,但對各種知識都必須有所掌握。

本書的兩位作者就具備廣博的知識,他們在對談中,也常常引述各種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知識,有時還要涉及最新的科研成果。例如,在討論「人有沒有自由意志?」時,就涉及到經典力學的因果決定論、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解釋、腦神經科學以及有關的一些研究成果等;當然,也離不開一些心靈哲學和道德哲學上的討論。又如,在討論「死亡可怕不可怕?」時,就涉及到演化論、心理學、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識;當然,也少不了倫理道德上的討論以及對一些哲學論證的批判或評價。閱讀這本書,除了能領略到嚴謹的哲學論證,也能順帶學到一些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

哲學與科學不同之處,除了普遍知識與特殊知識的區別外,還在於哲學是一門反思性的學問,是屬於第二序或者說高一層次的思考活動。哲學往往在人們習以為常的地方產生疑問,在眾人覺得理所當然的地方尋求理據。這不一定是吹毛求疵,而是人類理性的進步、思考的深化。哲學就是對各種問題作進一步的反思;而反思有時會產生洞見,即見前人所未見,哲學的深刻就在這裏。所以說,哲學是一門智慧的學問,是高層次的思考活動。

在這本書中,兩位作者在對談中也時有洞見,思想在碰撞中不時撞出智慧的火花。例如,許多人相信知識的增長和科技的進步會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好,王偉雄質疑這種樂觀的態度。在「世界在變好還是變壞?」一章中,他認為應從三個不同的層面思考這個問題:一是個人生活的層面,二是人類集體世界的層面,三是世界整體的層面。從不同的層面看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有時,一個問題之所以久久得不到解答,就是因為人們將一些不同的概念混雜在一起;對某些概念作出進一步的區分,往往會使長久困擾哲學家們的問題豁然得到解決,或者提示一條解決的途徑。而要看出概念中的某些區分,有時需要深刻的哲學洞見。

又如,在「民主真的那麼好?」一章中,兩位作者討論了在民主投票中,「一人一票,票票等值」是否真的平等,是否應該讓教育程度高的人擁有更多的選票。有些人認為,教育程度高的人對政治有可能作出更正確的判斷,或更不容易被政客愚弄,讓這些人擁有更多的選票,對社會的民主運作或許會更有利。劉創馥認為,教育程度高的人在許多方面都已佔有優勢,如果再讓他們擁有更多的選票,就會使社會利益進一步向他們傾斜,結果只會導致社會更不平等。如果要通過投票制度來增進社會平等,反而要讓弱勢群體擁有更多的選票。這就是洞見。

這本書雖然以哲學對談的形式探討當代世界的十大重要議題,但並不像一般哲學論著那樣艱澀難懂。兩位作者語言表達清晰,論述條理清楚。他們並不過多地使用哲學術語,當不得不使用時,也會在註釋中解釋清楚。閱讀這本書,會令你領略哲學思考的樂趣,享受一次深刻但愉快的智性之旅。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張海澎簡介: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文學士及哲學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學任兼職講師,教授邏輯學、思考方法等。

上一篇

編後語:廿五年的甜酸苦辣 有滋有味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