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山臥雪——黃孝逵藝術展觀後

印象

幾乎在每一幅畫作前,我都會駐足良久,黃孝逵的作品,磁鐵一般把我妥妥貼貼地吸住了!

畫面的留白,延展了無限量的時空張力,只有心靈滿溢的人,方能如此放空!人生的歷練、思想、情感,盡在不言中!這些留白,架構了更形豐富立體的詩意空間!誠如古人所言:「善畫者留白,善樂者希聲;善言者忘語,善書者缺筆;大賢者若癡,大智者若愚。」

十分欣賞大量留白的山水,波光粼粼,彷彿天使悄悄在水面撒下一大把音符,叮叮咚咚,隨瀲灧波光漸行漸遠,癡癡地尋覓,那看不見的,煙波浩渺的彼岸。

有些作品畫面雖然很滿,並沒有擠迫感,灕江山水蒼蒼鬱鬱,卻又層次脈絡分明,呈現出精神底蘊的厚重感!

「可染先生題畫常引用石濤語「墨團團裏黑團團,墨黑團裏天地寬」,顯然,前輩們努力用濃黑的墨色去表達豐富深邃的意境。我隨他們而行,忘乎所以,完成了這幅幾乎沒有留白的灕江山水。」黃孝逵如是說。

畫家對重巒疊嶂的墨色渲染,拿捏得恰到好處,每層山巒都有微妙的漸變色系,呈現出細密的肌理、層次,可近視,宜遠觀,而遠觀則更顯磅礴大氣。

「偉哉華嶽」,刻劃出華山壁立千仞的險峻,同時令人對博大精深、淵源流長的中國文化高山仰止,站在這幅作品前,再驕傲的人,也不能不低眉垂首,謙卑下來。

「獅山臥雪」,展示了卓而不凡的想像力和表現手法,引發觀眾對生存處境的思考,滲透了中國知識份子對人文歷史的憂患意識。

如果以「獅山臥雪」隱喻正在蘇醒的東方之獅中國,我想亦無不可,這頭獅子正屏息凝神,臥雪嘗膽,蓄勢待發。記得拿破崙有一句名言:「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的時候,世界都會為之顫抖」,此話在國內流傳甚廣,從中學生習作,到專家們對國際形勢的評論,都不難見到這頭獅子的身影。那麼,黃孝逵的「獅山臥雪」,究竟有什麼隱喻呢?

其實藝術作品完成之後,即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觀眾完全可以憑籍自己的觀點、經驗、喜好加以詮釋,優秀的藝術家,一定會放手,任由觀眾進行二度創作的。

「曲阜古柏」,不由令我想起自己的一首小詩:

〈枯樹〉

以畢生的熱情旋轉

一曲戀歌  然而

沒有一隻鳥

肯來築巢

早衰的鬢角  開滿雪花  

根  依然向下延伸

苦苦糾纏著

逃逸的歲月

直到目前為止,尚未找到一幅枯樹畫作,可以配到這首詩,直至在中央圖書館二號展廳,拜讀了黃孝逵的作品!

畫家對樹充滿了與生俱來的景仰、敬佩、戀慕之情,將樹向下扎根、向上伸展的生存情態刻劃得入木三分,淋漓盡致!無論軀幹蟠虬的枯木殘枝,抑或蔥郁葳蕤,枝繁葉茂的柏樹,滄桑中展現了不屈不撓的生命力,令人讚嘆不已!

三幅「口罩」人物肖像,栩栩如生,口罩下的眾生相,有著鮮明的時代標誌。其中一幀描繪的是畫家廖井梅,雖口罩遮蓋著臉龐,但那清澈明亮的眼神,令人一看就能認出。儘管行筆有些隨性,仍可見畫家捕捉人物個性的筆墨功力,筆落神到。

兩幅小品,「高官引蝶」、「多層次」對人生百態,社會弊病,極盡揶喻之能事。畫面雖有點漫不經心,不像其他作品那般嚴謹,一絲不苟,然畫家蟄伏於市井,卻胸懷社稷,秀才不出門,亦能管天下事!目下,有這種「自覺」的藝術家,已然寥若晨星。

「 復.合──與封塔納對話」

是極簡主義的新嘗試。在三幅中間剖開的畫面,各釘了三排中式紐扣,我們看見「極端」與「中庸」;「切割」與「聯結」;現代文明的「破」和傳統觀念的「立」。

畫家這樣表達自己的創作理念:「意大利藝術家封塔納剖開畫布的作品,徹底否定傳統。我認為傳統可以改革但不能否定,我的這件作品想表達對被破壞的傳統的恢復。用中式鈕扣來代表恢復,當然是有對中國文化傳統發展的期待和肯定。 在今天的香港,對傳統的輕視和否定我們都能感受到,我用這件作品輕聲和堅定地說:不。」

好一句「輕聲」和「堅定」,雲淡風輕地凸顯了畫家的藝術個性,不張揚標謗、嘩眾取寵、附庸風雅,而是持守立場,讓作品自己發言!

黃孝逵的雅號是「無齒徒」,齋名「清水居」,均可窺見其性情之一斑,年過七旬,仍精力充沛。作品不拘一格,屢屢創新,是次展覽還有別具一格的書法,以及發人深省的多媒體裝置「鈴聲」。

黃孝逵為數不多的書法創作,試圖從字體的筆法變異中,尋求結構、線條、空間的意蘊,形成了一種「金石氣」的書寫,書法中見篆刻,字裏行間又藏著畫,乍看感覺一般,細觀之下,卻也頗耐玩味!

綜觀黃孝逵的作品,他不僅僅是在描繪山水,更在乎畫外之意,境外之思的經營拓展。其人生價值觀、思想、情感無不滲透其間,作品與畫家融為一體,從每一幅作品,你都可以窺見,畫家豐富的內心世界。「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黃孝逵的作品,恰恰印證了石濤的畫論。

趙無極教導學生:「怎樣把自己的感情與看到的東西透過作品表現出來,這點很重要。並不是畫的問題,而是觀察的問題,因為觀察正確,畫家才能有自己的風格。」黃孝逵的確善於將自己生活中所見所聞,加以提純,透過筆墨展現出耒。他以中國傳統水墨的嫻熟技巧,詮釋現代人的情懷,盎然古風中的當下韻味,其間曲徑通幽,令人駐足觀賞,浮想聯翩,流連忘返!

第一次接觸黃孝逵的作品,是在明畫廊,與林天行的聯展,當時已被他筆墨中彌漫的靜、定、高、遠、空深深吸引,既傳承了中國水墨神韻,又不乏現代感,有中國文化底蕴的厚度、也有人生哲學的深度。竊以為,黃孝逵在香港現代水墨領域,是獨樹一幟的,藝術家的人格實踐與社會擔當,在其作品中表露無遺。

是次展覽,還邀請了本港雕塑家朱達誠、水彩畫家沈平、廖小平、油畫家廖井梅作即場示範,可惜路上塞車,去遲了。雖無緣見識畫家們即興揮毫,卻可以靜下心來,在銅鑼灣中央圖書館駐足觀賞、咀嚼、品味,那細膩而又磅礴的筆觸,令你的心,從繁囂的市聲中安頓下來,重新梳理自己,尋找,下一個人生驛站。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矣!

二Ο二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本文圖片為作者提供)

畫家黃孝逵簡介:一九四六年生於重慶。一九六九年畢業於上海華東紡織工學院。七十年代曾追隨黃胄先生習畫。一九七八移居香港,經商之餘作畫。現為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香港)副主席。作品六次入選香港藝術館主辦的香港當代藝術展並三次獲獎;兩次獲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狀;三次於全國美展獲評為優秀作品。一九九七年、二Ο一八年、二Ο一九年分別於北京中國美術館天津美術館舉辦個展。多幅作品獲中國美術館、香港藝術館等機構收藏。

楊夢茹簡介:筆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一九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印象夢如在八十年代入選《中國當代文學家辭典》,二ΟΟ九年入選《二十世紀中國新詩史》 。台灣、上海、湖南廣播電台均介紹過其作品,作品收入各種選本、辭典,以及小、中、大學教材。二Ο一七年,停筆十八年後,她以新筆名「印象」,跨入其寫作人生的第二篇章。

上一篇

長髪光頭齊抗疫(外一篇)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