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揚
從高處望去,橫一村的連片稻田,好比攤在「未來大地」上的一幅畫——不單季節成為生命的底色,就連河水、民居、柿子樹和人也一脈相連。
剛收割過的稻田,像一塊下完棋的巨大棋盤,顯得空空蕩蕩。又彷彿是一個謝了幕的舞台,剩下的只有用稻草編織的人,栩栩如生地立在稻田裏守望。
是塞林格《麥田裏的守望者》嗎?看著「一群小孩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與鴨子逗樂、套鴨子玩、趕鴨子跑的孩子們,在稻茬地歡快地摸魚捉蝦。
那張在許多人的朋友圈刷屏了的照片上,千畝稻田金燦燦的景色,我沒趕上,卻在小雪與大雪節氣之間,來到這個由貧困村轉身蝶變後昇華為網紅打卡地的橫一村,探訪未來鄉村的模樣。
站在村口的村黨委書記傅臨產,笑吟吟地迎接我們海外華文媒體採訪團。聽他介紹說,「未來大地」不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系列計劃。橫一村的地理位置並不優越,它在杭州和蕭山的南端,又位於臨浦鎮的西南角。這個遠離市中心的村莊,是怎樣佔據和打造蕭山規劃裏「未來大地」的中心位置?
跟著他走進一間 「草舍」,茅屋頂下石頭牆上寫著的「鴨棚咖啡」,讓人眼前一亮。鄉村的味道有很多種,鴨屎的硫化氫臭味卻難以忘卻,那是小時候去農村學農的記憶。
想不到過去村莊的「地標」鴨棚,如今氤氳著咖啡特有的味道。連怕失眠的我,也忍不住要了一杯。第一口喝下去,美好得簡直無懈可擊。服務生送上剛剛烤熟的紅薯,掰開一半,香氣撲鼻而來。紅薯與咖啡,竟成一種時尚標配。
也許這只是橫一村打造未來鄉村的一個縮影,還是一個視頻博客打卡點。坐在稻田旁的人們,一邊慢慢地品嘗咖啡的濃郁,一邊用視頻博客記錄屬於自己的快樂時光。像這樣的打卡點,橫一村已經上線六個,分佈在村裏的熱門點位。
稻田中飛出一列名為 「Hi稻飛船」的小火車,激起我們像孩子般的好奇心,爭先恐後地坐上去,一路向前行駛。途中遇見 「中國人的飯碗,要端在中國人手上」的巨大橫幅,醒目而莊重。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保障糧食安全,不能不說是一條看不見的國防線。
小火車將我們帶到橫一村開設的「大地課堂」。眼前是片望不到邊的智慧田,過去農民散種的耕地和苗木,經過「非糧化」整治後,成為蕭山區連片面積最大的水稻種植區。「甬優七八五零」雜交水稻,畝產一千五百斤。以此為中心的方圓幾公里內都是「稻田郊野公園」,也是廣義上的「大地課堂」。
真不知道這個「大地課堂」裏藏了多少「黑科技」?
千百年來傳統的人手育秧、耕種,都被大型機械化所替代。一千七百餘畝稻田的開割,你能想像那該是怎樣的場面!
陽光灑在金色的稻田裏,聯合收割機「轟轟隆隆」地啃噬著大地,甩出秸稈漫天飛舞。一棵棵被碩果累累壓彎了腰的巨型稻子,層層倒伏在田間地上。喜悅寫在生於斯、長於斯的村黨委書記傅臨產臉上。稻田賜予我們太多太多,嗅著泥土的芬芳,莫名的感動油然而生。
播種、除蟲、施肥,已經交給了無人機操作。智能灌溉由遠程控制,不僅節省水還省電。我疑惑,橫一村究竟運用了什麼神秘技術?土質、水質和農作物的質量都在改善,水稻病蟲害在減少,產量提升的同時蛋白質含量也得到提升。
秋收後的糧食加工,是不常見的烘乾機、環保型智能型糧食專用空調、智能型成套碾米設備等數字化設備……總之,還未進入村莊,已經讓我刮目相看。
未來鄉村,是數字社會的基本單元。在「大地課堂」開設的「稻田農具博物館」、「稻田水車博物館」裏,增添了無人機、機器人等一個個農業新幫手。孩子們在稻田裏學習和研究,一站式了解、體驗「智慧農業」的過程時,心中已經播下科技和自然的種子。
乘坐電瓶車慢慢駛進村莊。不見坑坑窪窪的村道,全是平整的柏油路和鮮花簇擁的游步道。呼吸著只屬於鄉村的清新空氣,享受著拂面而來的微風。
從低矮的院牆我看到另一種風光:一棟棟簇新的小樓,每戶人家的院子都是對外展示的櫥窗,民宿、飯店、書吧、奶茶屋……在家門口創業,彷彿為鄉村發展注入一股蓬勃的活力和生機。
已經入冬,溝溝嶺嶺的樹木上,嶙峋的枝條仍然一簇簇、一叢叢的火紅。那是柿子,像掛著的燈籠,在陽光的折射下,閃爍著流動的晶瑩,煞是好看。
這一片我國南方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柿樹群落,它的年代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朝。在近一千五百棵柿樹中,最年長的有五百多歲,臉盆口那麼粗壯。多少年來,古柿樹在廣闊的山坡上自由生長,形成了獨特的方頂造型,與普通的圓柿子相比,它的頂部四方四正,個頭大。
走進柿子林,落葉不斷地在我腳前掉下,踩上去沙沙作響。我不知道,是橫一村藏著一片古柿林,還是古柿林中藏著整個橫一村?
一個柿子,蘊藏著歷史,更預示著未來。
要在過去,柿子這時早就摘光了。如今,村民們選擇把柿子留在樹上,為的是留給遊客觀賞、拍照、體驗打柿子的野趣。從單純的賣柿子,到「賣風景、賣文化、賣體驗」的轉換,一個個金果子在點綴美麗鄉村的同時,也為村民創收致富帶來機遇。以柿子為突破口的橫一村,開始了美麗經濟的探索之路。
對於村民來說,八方來客帶來的流量裏,存在著能變現的隱形密碼。於是,這個緊跟潮流的時尚小鄉村,在多個平台開設了直播賬號。我們進村時,看到年輕的橫一村人正在小屋裏熱情直播,眼下上線的正是梅里方頂柿,真正從傳統的農產品銷售轉變為現代化的線上直播體驗。
徜徉村中,靜靜觀察,綠水青山的環境裏竟蘊藏著高度密集的數字智慧,體會到最細微最神妙的變化。我發現未來鄉村生活的各種密碼,已經滲透在村道、田野、河邊及小院中。數字庭院、智慧農貿、數字跑道的特色應用場景,就鑲嵌在這片「未來大地」之上。
江揚簡介:香港作家聯會永遠名譽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歷任《黃金時代》雜誌社記者和編輯,香港《文匯報》記者、高級記者、首席記者。出版報告文學集《九七香港風雲人物》,散文集《歲月不曾帶走》、《留住那晚的星星》等作品。
(本文首發於《人民日報海外版》二○二二年一月二十二日)
(除特別說明外,所有圖片皆由江揚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