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心香拜祭唐至量兄

李遠榮

二○二一年九月一日晚上八時許,我在手機的朋友圈看到一則訃告:「各位好!我是唐劼忻,先嚴唐至量今午於伊利沙白醫院去世,感謝各位和先父的友情,謝謝!」這怎麼可能呢?聞訊,我如晴天霹靂,感到十分悲痛。

回想一個多月前(七月九日)至量兄還發了一條短訊:「古松教授又想老友了,今邀張繼春、李遠榮、唐至量在尖沙咀國際廣場二十六樓酒樓茶敘,笑談文壇風月一番,不亦樂乎!正是:入暑戾氣匝三重,……」。那天,他雖帶病出席,拄著拐杖,但精神不錯,談笑風生。近月來仍然筆耕不輟,寫詩題字,豪情不減當年。就在逝世前一天,他仍以剛勁有力的書法摘錄唐朝詩人王維句:「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喻秋意襲來,滿目青蔥。可以說至量兄對文學和書法的愛好,是自始至終的,造詣也很高。

俗語說:「蓋棺定論」,如何給至量兄定位呢?那是很難的事,因為他多才多藝,既是作家、又是攝影家、更是書法家,而且這「三道板斧」在香港,甚至在內地都很有名氣。  

(左起)唐至量、原國務院副總理吳桂賢、李遠榮合影。

文學方面,他寫抒情散文、寫遊記、寫小說、寫詩歌、寫評論……。這些年來出了幾本專集:《那一方水土》、《電車道上》、《都市風景》、《長空寄意》等,影響頗大。

廣州暨南大學中文系潘亞暾教授和汪義生合編的《香港文學史》,對其推崇備至。

唐至量一九四四年在安徽出生,原在安徽省地質礦產局工作,曾主持編寫《地質豐碑——安徽省地質礦產局史(一九五八-一九八八)》。為中國地質文聯代表、中國地質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首屆),一九九一年定居香港,於一九九二年入職香港中旅集團廣告部。

我是一九九二年秋天入職香港中旅集團,被安排在人事部,負責培訓導遊和主編《中旅之星》報,那是一份集團內部刊物,除報導業務信息外,也設有文學版,給對文學有興趣的同事發揮其才幹。唐至量可說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既是編輯,也是記者,每一期都有文章,包括公司的信息報道、遊記、散文、詩歌、書法等,都寫得不錯,令人印象深刻。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中旅集團業務不斷擴大,而且集團屬下的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上市,《中旅之星》小報已無法容納下這麼多的內容,於是我向上級打報告,想辦一份大型的綜合性刊物,取名《中旅月刊》。當時擔任集團總經理的馬志民說:「李遠榮這小子有魄力、有膽量、有眼光,批准他的申請。」就這樣《中旅月刊》創刊了。集團撥下了豐裕的資金,我把它改成印刷精美的彩色版,且開闢了十幾個專欄,與本地大型雜誌不遑多讓。

(左起)唐至量、楊海英、鐵凝(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李遠榮合影。

封面和封底是一本雜誌重要的組成部份,因為讀者尚未翻看內容時,第一個印象是對封面和封底作出評價,所以封面和封底漂亮,無形中會增加讀者對該雜誌的興趣。因為唐至量在廣告部任職,所以這兩個部分我都請他幫手設計,他也從未拒絕。當然,唐至量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為刊物寫遊記,因為本刊設有「香江勝跡」、「神州遊蹤」、「異國風情」三個專欄。唐至量來港前曾在內地地質隊工作二十年之久,踏遍神州大地的千山萬水。來港後每逢節假日他都喜歡郊區拍照、野餐。集團每年還有一個星期的長假,給員工長途跋涉,到外國走走,「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唐至量足跡遍及環宇,因而他的遊記內容豐富,用詞典雅,有色彩斑斕的圖片配合,再加上龍飛鳳舞的書法作標題,所以大受讀者歡迎。他每年都被評為《中旅月刊》的十大稿手之一(粵語對投稿最多的十位稿手的昵稱)。中旅同事尊稱他為「唐大作」(家)。

我是二○○二年退休,唐至量接任《中旅月刊》主編,現在是王玉華大姐繼任主編,「長江後浪推前浪」,有目共睹,雜誌越辦越好!

(左起)唐至量、陳兆實、蔡麗雙、俱孟軍(原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李遠榮、羅光萍、陳慧雯合影。

黃宏先生也是香港中旅集團的同事,他愛好文學,詩詞和書法絕佳,在職期間是《中旅月刊》十大稿手之一,因而與我及唐至量情同兄弟。退休後,他在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簡稱和發會)當幹事,並推薦我和至量入會,我任文教部主任,至量當副主任。該會有一本《海峽情》雜誌,我和至量是編委,每一期都積極投稿。更為難得的是該會定期舉辦書畫展,唐至量都親力親為,作出貢獻。

《海峽情》雜誌封面。

唐至量在內地已是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來香港後擬融入香港的文化人群體,想加入香港作家聯會,便請我和劉以鬯先生當介紹人,我非常樂意。憑他那譽滿海內外的華章,當然很快就獲得批准,現在是香港作聯理事。除此外,他還是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副理事長、香港文聯理事長、香港文促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唐至量為人稱讚的,不單是文學,還有他那高尚的情操,待朋友古道熱腸,心無機杼。拙作《翰墨情緣》、《李遠榮評論集》、《郁達夫研究》等封面字都是他題寫了,其字蒼勁有力,頗獲書法界好評。

唐至量贈送李遠榮的墨寶《筆墨傳情》。

我退休兩年後,突然接到香港中旅集團董事長車書劍電話,要我復職,為集團寫一本《香港中旅八十年》的書,他說香港中旅二○○八年是創辦八十周年紀念日,打算出一本記載香港中旅八十年歷史的書,請我參加編寫,編寫組成員有:組長王洪波,副組長楊海英,組員歐陽廷亮、唐至量、李遠榮。因為寫書,我又到香港中旅集團幹了四年,與唐至量走南闖北,終於寫成了一部三十四萬字的《香港中旅八十年》。

唐至量和李遠榮等合著的《香港中旅八十年》。

近年來,陳兆實先生擔任會長,創辦雋藝三會(雋藝文物研究會、雋藝文博收藏家協會、雋藝文物雜誌社),骨幹有:李幼岐、唐至量、李遠榮、方平、梁嘉放、陳慧雯、戴方、戴建評、黃啟櫸等。唐至量為三會作出巨大貢獻,特別是他主編《雋藝文物》雜誌創刊號,在海內外收藏界獲得好評。

《雋藝文物》雜誌創刊號封面。

唐至量的作風像佛祖黃大仙——有求必應,如今他已上天堂,願他一路走好!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李遠榮簡介:祖籍福建南安,1941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市。1951年回到祖國,1959年考入暨南大學中文系,1964年畢業分配回家鄉當中學語文教師,1973年到香港定居。出版專著《名人往事漫憶》、《文海過帆》、《博采珍聞》、《李光前傳》、《翰墨情緣》、《郁達夫研究》、《李遠榮評論集》等二十多部。散文《海峽兩岸一家親》榮獲1991年《人民日報(海外版)》舉辦的「共愛中華」徵文比賽優秀獎;散文詩《承諾》榮獲1998年中國散文詩徵文比賽優秀獎;散文《名人與我》入選《香港當代文學精品》(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李光前傳》名列1998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十大暢銷書。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兼任香港文聯常務副主席、香港文學促進協會常務副會長、香港作家聯會秘書長等職,被聘為暨南大學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華文文學發展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等。

上一篇

「用生命寫作的人--名家手跡背後的故事」文學講座(11月6日,潘耀明、許子東主講)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