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李遠榮評論集》序

柯 

這是一本評論李遠榮文學作品的評論集。是對他十年(一九八七-一九九七)來文學作品的檢閱。真是十年磨一劍,從這裏可以看到李遠榮從事文學創作的辛勤,收穫豐碩。同時也可以看出李遠榮涉獵極廣,他這十年所寫的人物傳記,有政界人物,有海外僑領,有文學家、著名學者、音樂家、畫家、書法家等等。    

顯然,李遠榮通過他筆下人物的特定領域,反映了社會,反映了時代。引起了社會的轟動和評論界的注意。

柯藍題辭贈送李遠榮先生。

李遠榮所著述的華僑領袖《李光前傳》一書,於新加坡銷售後,受到廣大讀者歡迎,列為十大暢銷書,排名第六位。而該書在馬來西亞銷售後,同樣引起轟動,被列為十大暢銷書,排名第八位。一本書受到群眾喜愛而暢銷,這樣是群眾和讀者對該書最好、最高的評價。而這也是歷代作家夢寐以求的美好目標。    

又李遠榮創作的單篇作品,如散文《海峽兩岸一家親》榮獲一九九一年《人民日報》(海外版)舉辦的「共愛中華」徵文比賽優秀獎,如〈承諾〉(散文詩)榮獲 一九九八年中國散文詩學會主辦的全球跨世紀承諾問題「徵文大賽」優秀獎。此外又有多篇文章榮獲出版社、電視台、廣播電台、報刊雜誌主辦的獎。而李遠榮對五四運動文學名將郁達夫進行長期研究,珍藏有第一手資料,而成為名譽中外的「郁達夫研究專家」。    

獲獎和被社會接受而公認的榮譽,這也是一種集體的對李遠榮的文學作品的評價和最高的獎賞。    

李遠榮的努力耕耘,展現出一片片艷陽天,這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和好心人的結果。

而這是廣大讀者和集體單位對李遠榮作品的歡迎、肯定,以及表揚。以我從事六十多年的文學創作的經驗,大多數作家都喜歡這種群眾的歡迎和肯定,喜歡這種純真可貴的「口碑」,認為這種「口碑」,沒有人為的導向,沒有小圈子、門戶之類的哄抬,而且是自發自然而形成的,至為可貴,是真誠的、可貴的評論。本人少年時期的某些創作,就享受過這種口碑的偏愛的幸福。所以,我對群眾的「口碑」,至為看重。

李遠榮的作品,除了上述的受到群眾和集體的推崇和評論外,這本評論集收集了十幾萬字關於他的作品的評論,則是評論專家系統地從理論高度來分析、研究、評論他作品的風格、品位、特色、技巧等方面。寫這種研究文章的有老作家郭風寫的「《文海過帆》序」、有著名文藝評論家陳遼寫的〈繼往開來──評李遠榮的記人散文〉、有專門研究港台文學的理論家古遠清的〈熔散文與書法欣賞於一爐──讀李遠榮《翰墨情緣》〉、有原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為《李光前傳》寫的序〈芭蕉撫臂無人見,暗替千花展綠蔭〉、有著名教育家李燕傑寫的〈文海過帆禮贊〉等;也還有不少熟悉李遠榮的同學、朋友等。他們都是為李遠榮的作品所感動、感染,因而其論述都是有感而發,言之有物而又中肯。 這些評論對於我們了解、研究李遠榮文學歷程和作品都有很高的價值。   

柯藍(前排右二)和香港作家在深圳聚會(左一為李遠榮)。

李遠榮的文學作品,以傳記文學為主。大的有《李光前傳》。這是完整的人物傳記,小的有多種散篇,收集在《翰墨情緣》書中。有人稱他這些文字是記人物的散文或叫隨筆,但我認為總的沒有離開寫人物傳記,只是寫的角度不同,取某一細節,再加上和所寫的人物交往,形成獨立篇章。更由於是通過「翰墨」交往,又增加了一層色彩。我想, 這是其《翰墨情緣》一書更受讀者歡迎的原因。    

這裏我特別要提到的是李遠榮先生對張恨水先生的研究見解,為張恨水先生平反。我個人早年就持「同調」。記得我一九八一年在北京創辦《中國通俗文藝》月刊。該雜誌因為是由我主編,有一天,我去拜訪茅盾先生,向他請教我們刊物的編輯方針。他那天很高興,還為我們月刊寫了祝賀辭,由於茅盾先生為我的中篇小說《紅旗呼啦啦飄》寫過評論推薦文章在香港發表,我們有過交往,所以那天就多談一些。我說下一期《中國通俗文藝》月刊,打算刊登張恨水的長篇小說《津京滬快車》,我認為張恨水先生的小說,不是鴛鴦蝴蝶派,對舊社會有較強的暴露和反抗。茅盾先生連連點頭贊成,並進一步說了以下的話:「過去我們對張恨水先生的評價,是不公允的!」由於有茅盾先生支持,我們《中國通俗文藝》月刊後來把張恨水的小說分期連載了。萬萬沒有料到,當時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又遇到左的錯誤思想干擾,《中國通俗文藝》月刊就因為刊登了張恨水先生的小說,成為離經叛道的典型,犯下彌天大罪,被判停刊。幾經較量,拖了一年,辦不下去,辛辛苦苦辦起來的刊物只好停辦。說來這已是十八年前的事,但我心中仍憤憤不平。張恨水先生的小說,和今日街頭巷尾書攤上成堆的「小說」相比,到底誰黃色?

從對張恨水先生的認同上,我對李遠榮先生又親近了一步。   

看文章是要看人的。評論文章也要評論人品,我和李遠榮先生見面,是在去年(一九九八年)深圳主辦京深港三地作家慶祝香港回歸一周年的贈書儀式上。後來又在兩次聯誼會上,重逢相聚,感到他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充滿活力。並大力向我們中國散文詩學會推薦人才。尤其是我們學會目前正在籌備「北京華僑名園」,擬在名園之中建立全球華僑著名人士的雕像、故居,讓華僑功績在長城腳下,永垂千古。此項極為重大的華僑工程,極需各界人士支援。李遠榮出身華僑名門之後,對此倍加關注,他的熱情使我感動。深感他樂於助人,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使我們成了忘年之交。我上述的看法,這本評論集的許多作者均有相同的體會和觀點。可見這都是他的朋友們的共識。    

我把我所知、所想的關於李遠榮先生的人和事,連同這本集子一併向讀者推薦,我的坦誠,正如李遠榮文章行文的平易、直率無華的風格一樣,因為樸素是一種崇高的美。    

是為序,並互勉。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李遠榮簡介:祖籍福建南安,1941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市。1951年回到祖國,1959年考入暨南大學中文系,1964年畢業分配回家鄉當中學語文教師,1973年到香港定居。出版專著《名人往事漫憶》、《文海過帆》、《博采珍聞》、《李光前傳》、《翰墨情緣》、《郁達夫研究》、《李遠榮評論集》等二十多部。散文《海峽兩岸一家親》榮獲1991年《人民日報(海外版)》舉辦的「共愛中華」徵文比賽優秀獎;散文詩《承諾》榮獲1998年中國散文詩徵文比賽優秀獎;散文《名人與我》入選《香港當代文學精品》(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李光前傳》名列1998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十大暢銷書。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兼任香港文聯常務副主席、香港文學促進協會常務副會長、香港作家聯會秘書長等職,被聘為暨南大學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華文文學發展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等。

柯藍先生簡介: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榮譽委員、中國散文詩學會會長、原《紅旗》雜誌社編審。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