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重貴
今天,凡是到蘇州旅遊,寒山寺是人們極為嚮往的地方。這其中重要的一個緣由,便是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的詩歌,發揮了難以估量的作用。
張繼在〈楓橋夜泊〉詩中寫道:「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自從張繼的此詩問世後,這些傳世佳句膾炙人口,寒山寺及其鐘聲傳播中外,起到了文因景傳,景因文名,鐘聲詩韻,名揚百世的效果。寒山寺就此名揚天下,成為舉世聞名的佛教聖地。
〈楓橋夜泊〉詩不但在我國內地流傳極廣,而且很早就傳到了一衣帶水的日本,清代著名學者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記〉一文中談到:「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直至今天它仍被編入日本學校教科書中。在港澳台地區,在朝鮮、韓國、東南亞,乃至在歐洲、美洲,此詩也有頗大的影響。
香港人對寒山寺有著極大的興趣和鍾情,常常組團成群結隊前來拜訪。這表達了港人對博大精深的祖國文化的認同和熱愛。寒山寺和它的鐘聲,以悠久的文化歷史內涵,在呼喚著我們,吸引著我們。香港和內地血濃於水,讓我們從中感到中華文明和祖國名勝的溫度,從而增加我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和文化自強。
聽聞寒山寺的鐘聲還有奇妙的功能,這功能概括為:「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菩提,在梵文中意為「覺悟」。據說當年張繼進京趕考名落孫山,歸途之中夜泊楓橋,正是聽了夜半寒山寺鐘聲受到啟迪,靈感頓生,寫下了〈楓橋夜泊〉這首千古絕唱。同時,也正是寒山寺鐘聲使他消除煩惱,繼續寒窗苦讀,長了智慧,生了覺悟,後來再次赴京城應試,結果高中進士。寒山寺鐘聲能安撫心靈,啟迪思維,寄託美好期望,已成為一段佳話,所以許多旅遊人士都希望能夠親自聆聽寒山寺的鐘聲。
二ΟΟ七年夏,我應蘇州孫武子研究會邀請,以兵聖孫武七十九代後裔的身份,自香港前往蘇州參加兵聖孫武文化節活動,而這一年剛好是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慶典。蘇州是二千五百年前我的先祖孫武功成名就之地,也是他歸隱終老之地,所以我對蘇州有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感情,這其中也包含了對蘇州的一張靚麗名片——寒山寺的感情。孫武文化節活動結束後,我特意安排去參訪了寒山寺,親自去聆聽寒山寺的鐘聲。
寒山寺位於蘇州城西楓橋鎮,始建於梁武帝天監年間(五Ο二—五一九),當時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改名為寒山寺,成為吳中名刹,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
我懷著虔誠的心情進入寒山寺,在藏經樓南側,矗立一座六角重簷亭閣,這就是以「夜半鐘聲」名聞遐邇的鐘樓。我跨門而入登臨樓上,只見樓內懸掛一口古鐘,此鐘已不再是當年張繼詩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鐘,而是清光緒三十二年 (一九Ο六)江蘇巡撫陳夔龍督造。巨鐘有一人多高,外徑為一百二十公分,重達兩噸。但是在我的心中,不論是唐鐘或是清鐘,它都是寒山寺之鐘,它都有一種超脫之氣。聞此鐘聲,都能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於是我心懷虔誠,手握木杵撞鐘三次,鐘聲宏亮悠揚,餘音繞樑不絕於耳。此際我彷彿得到加持,一股強大的氣流從頭頂百會穴進入貫通全身,頓時精氣神為之一振,心胸豁然開朗,心曠神怡。
令人驚喜的是,在我聞此鐘聲之後,便出現了種種喜事不斷的遭遇:二ΟΟ八年,蘇州孫武子研究會舉辦全球孫子兵法徵文比賽,我參加了,寫作時思如泉湧,妙筆生花,在大量中外競賽者中脫穎而出,居然奪得了一等獎;接著二ΟΟ九年,我被評為蘇州吳中十大遊客;隨後二Ο一Ο年,我又被聘請為蘇州孫武子研究會顧問。短短幾年之間,我在蘇州獲得了眾多榮譽。這讓我情不自禁聯想到二ΟΟ七年聆聽寒山寺鐘聲的往事。往事並不如煙,想來或許正是那次機緣巧合的聆聽鐘聲,讓我「智慧長,菩提生」,寒山寺的鐘聲啟迪了我的思維,激發出我的靈感,讓我事業突飛猛進。如此鐘聲的如此奇妙功能,真令人讚嘆不已。
有句話這樣說: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佛教屬於神學,它的博大精深讓人震撼。佛教是一種力量,它慈悲為懷,普渡眾生,可以給人們帶來精神的寄託和愛心的動力。寒山寺在地處江南水鄉的生態環境下,它弘揚的和合精神為眾生起到了難能可貴的和諧作用。
歲月匆匆,十五年過去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新春之際,我想起了寒山寺,想起了寒山寺的鐘聲。十五年來,這鐘聲彷彿一直迴響在我的心中,給我以和合,給我以智慧,給我以覺悟。今後我或許有幸將再次去到寒山寺參訪,再度聆聽寒山寺的鐘聲。這鐘聲將繼續安撫我的心靈,啟迪我的思維,為我的人生寄託美好的期望。
二Ο二一年一月二十二日修訂
孫重貴簡介:客座教授、香港作家聯會理事、香港文化和旅遊協會會長、國際華文詩人協會會長,出版各類著作三十餘部,其作品入選眾多中外選集及教材,四次榮獲「冰心兒童文學獎」等若干獎項。
本家您好,我看家谱,自己这一辈是孙氏家族的第二十二世。山东菏泽巨野人,孙继成
@孙继成 很好,難得。
好文章!我出生於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