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引導我走上文學之路的書——讀彥火《當代中國作家風貌》

蔡曜陽(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兼港區召集人)

受父母親的影響,我自幼酷愛讀書。香港作家彥火是我特別喜愛的一位前輩作家,每次拜讀彥火的作品,一種高山仰止、心嚮往之的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我讀過彥火的《大地馳筆》、《楓楊和野草的歌》等好幾本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創作的散文集。他出版這些作品時,我還沒出生呢。捧讀這些我降生之前便已問世的大作時,我常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那年登泰山時,我不禁想起彥火在〈山中霧〉裏的描寫:「泰山霧來時是鋪天蓋地,排山倒海的,恍如滾滾的海濤,一陣一陣,前赴後繼地洶湧而來。來了之後並不急於散開,而是癡戀山巒如訴說着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去年春天,我回閩南石獅老家探親拜祖,正值杜鵑花盛開時節,彥火散文中的描寫又浮現於我的腦海中:「家鄉的杜鵑花,漫山遍野地開放時,連天際也被映得紅彤彤……」彥火的作品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當代中國作家風貌》(以下簡稱《風貌》),這本書有正編和續編兩冊,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出版,書中共收入好幾十位當代中國大陸,包括台港老中青著名作家的訪談。正是這本書,使我萌生了嘗試業餘從事寫作的念頭,激發了我對文學的興趣,最終引導我走上了文學之路。

彥火《當代中國作家風貌》使作者萌生了嘗試業餘從事寫作的念頭,激發了作者對文學的興趣,最終引導作者走上了文學之路。(作者提供)

《風貌》彰顯文學的偉大力量
讀《風貌》,令我印象尤深的一點是:文學不是飯後茶餘的消遣,它肩負着神聖的使命。在《風貌》中,我看到了中國作家高貴的靈魂,看到了他們卓越的才華,看到了他們驚人的勤奮,看到了他們一腔熱血。
彥火在《風貌》正編代跋中寫道:「在灰暗的年代,不少文藝家為真理、為國家民族而殉難。在中國,遠的有屈原、司馬遷,近的有在戰爭裏犧牲的文化戰士……」

作家及其心血的結晶——作品,構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文學史的核心與主幹。在《風貌》中,一大批中國著名作家「四世同堂」,組成了一個不同凡響的陣容,集體亮相。書中收入的作家,有五四新文學時期活躍在現代文壇的巴金、曹禺、俞平伯、葉聖陶、艾青等,有建國以來活躍於新中國文壇的丁玲、秦牧、何為、蔡其矯、王蒙、陳登科等,有粉碎四人幫撥亂反正以後異軍突起的張潔、張抗抗、戴厚英、舒婷等。

一批批在新舊轉折的五四時代崛起的大師,揮動如椽巨筆,為新時代的誕生呐喊,為新文學的創造拓路。書中那些新中國初創時期的作家,他們為締造社會主義新文學艱苦探索。他們中有不少人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經過了艱巨的歷程,新中國文學走過了一段偉大而曲折的道路,經歷幾起幾落,經驗教訓極其豐富深刻。從書中我看到,在極左路線猖獗的歲月,許多作家並沒有放棄,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巴金在遭受無情打擊的日子裏,爬上簡陋的汽車房,完成了俄羅斯作家赫爾岑一百五十萬字的《往事與隨想》的翻譯。姚雪垠在艱苦的五七幹校勞動,克服重重困難,一字一句地創作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艾青在發配新疆充滿磨難的歲月裏,仍然筆耕不息。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的丁玲,胸前懸着一塊木板,冒着巨大的風險依然埋頭寫作……在彥火的眼裏,這些著名的中國作家都是最可敬的人,他們沒有在苦難的面前倒下,而是煥發出無比強大的生命力。打倒了四人幫,中國文藝春天到來後,不少劫後餘生的老作家老當益壯。已步入八十歲高齡的冰心老人,重新煥發出藝術的青春。她的新作一如既往秉持一顆純潔的愛心,頌揚母親,謳歌大自然,並推出發人深思的新時代「問題小說」。已經七十五歲的巴金還在構思長篇小說,年逾花甲的艾青在念念不忘要寫出更多好的詩歌,端木蕻良在得了冠心病後堅持寫作長篇歷史小說《曹雪芹》,患了糖尿病的丁玲日以繼夜地創作長篇小說《在嚴寒的日子裏》……書中曹禺的一番話令人動容,他說:「對於我們這樣的老人來說,時間是不能以日曆計算,而是要以一小時一分鐘一秒鐘來計算的。」《風貌》續編用不少篇幅為改革開放年代脫穎而出的許多中青年作家立傳。
讀《風貌》,我深深感到,優秀的作家絕非埋頭書桌的寫稿佬,他們是一群思想深刻、情感豐沛、愛恨分明的人,他們心中燃燒着熱烈的火焰,與時代、與國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傑出的文學作品,是引導社會進步的燈塔,是驅逐黑暗、帶給人們光明的火把。因而,優秀的作家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彥火在《風貌》中用栩栩如生的文筆塑造的那些令人肅然起敬的人物,使我深深感到:當一名謳歌真善美,抨擊假惡醜的作家,是何等的榮耀啊!

彥火《當代中國作家風貌》續編。(作者提供)

《風貌》教導我寫作要一絲不苟
彥火十歲時隨家人從閩南老家來到香港。一九六六年他中學畢業後長期在報館、雜誌社、出版社任職,平日工作極為繁忙。他在《風貌》正編的跋中寫道:「我是把別人晚上看電視的時間,周末、假期逛街的時間派上用場。」人們可能會認為,一個在百忙中擠出休息時間從事業餘寫作的人,其作品粗糙、馬虎在所難免。然而,彥火恰恰相反,從《風貌》可以看到,他寫作態度之嚴謹,可以說到了一絲不苟的地步。常言道,世上的事,難就難在認真二字,彥火切切實實做到了。
眾所周知,研究作家要尊重歷史,尊重事實,有膽有識,秉公執言,才能寫出信史,塑造出真實的作家形象。然而,要做到這點談何容易?!

在我看來,《風貌》綜合了各種文體的寫作:有新聞採訪,有學術探討,有小說描繪,有作者的評論,有採訪物件的自述,各種表現手法交匯在一起,使文章顯得精彩紛呈,搖曳多姿,耐人品味。作品中既有讀者感興趣的資訊,又有學者關注的史料,還有具體問題的澄清和探討。《風貌》不同於一般的作家訪談錄,以書中對曹禺、錢鍾書、沈從文等老作家採訪為例,彥火對人物的近況,及其整體的創作和人生軌跡做了回顧和評述,努力聚焦作家命運的轉捩點和創作中的關鍵問題。書中每一篇作品就如同一部濃縮的人物評傳,對每位作家生活環境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都細緻入微,這些都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彌足珍貴的史料。
彥火巧妙地將作家的人生道路、作品和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用「史」為線穿為一體。作為一名散文高手,彥火不是平鋪直敘地羅列作者的生平、履歷,他善於用細膩的筆觸深入人物的心靈世界,用娓娓動人的筆墨描繪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令讀者有如見其面、如聞其聲之感。

看得出,彥火每採訪一個作家之前都會花一番功夫做功課。他深知,每一個作家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不同的家庭出身,不同的生活境遇,不同的人生境遇,不同的性格情趣,自然每個作家的創作風格也不同。為了盡可能找准切入點,彥火在每次採訪之前,都要收集相關史料,認真研究作家的經歷,大量閱讀其作品,在這基礎上列出採訪提綱。採訪之後,回到香港,他以歷史和辯證的觀點,站在新的時代高度,作出客觀,公正的結論。寫出稿子後還要不厭其煩地把稿子寄給作家本人過目,請對方加以修改,勘正。彥火特別感謝巴金先生在百忙中為他補上《巴金創作年月表》遺漏部分;蕭乾先生在七九年十二月從美國愛荷華返國經港時,為他提供了不少有關其創作活動的詳細資料,使他得以編成《蕭乾年表簡編》收入書中。

如此嚴謹的治學態度,令人歎為觀止。坊間一些同類書籍,關於作家生平及創作情況往往存在憑空推斷,捕風捉影的現象。《風貌》可謂開文學研究之一代新風,彥火的研究成果,更正了過去一些以訛傳訛的謬誤,對於新文學研究者極具參考價值。彥火一絲不苟的嚴謹學風,值得我認真效仿。
平時夜晚,我在寫作時,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寫到某個歷史人物,某個重要事件,某種物件,印象模糊,記不真切了,此時,已是哈欠連連,便想一筆帶過,好早點完稿去睡覺。然而,一想到彥火創作《風貌》時的嚴謹認真,頓時感到汗顏。於是,放下筆,老老實實地去翻閱《辭海》,或打開電腦去查詢、核實。

從《風貌》可以看到,彥火寫作態度之嚴謹,可以說到了一絲不苟的地步。常言道,世上的事,難就難在認真二字,彥火切切實實做到了。(作者提供)

《風貌》激勵我為香港文壇添磚加瓦
 由於歷史的因緣際會,長期以來,香港擁有中西文化交匯中心的地位,尤其是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後,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開啟了新時期思想解放運動。這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中國打開國門,開始了對外交流,中國的文學在這復蘇期逐漸重返世界,世界也開始以極大的興趣關注中國。香港成為中國作家眺望世界,也是世界了解中國文學的一個視窗。這個視窗起到了雙向交流作用:既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文學創作的面貌,同時使中國作家從中汲取各種資訊和新的思潮,活躍了創作和思想,開啟了新的創作歷程。彥火是中國三岸第一個比較系統地評介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的有心人。《風貌》正編〈出版說明〉中寫道:「作者利用工餘時間潛心研究中國新文學史和五四以來的中國作家和作品,廣泛收集有關資料,在多次應邀赴中國大陸參觀訪問中,會晤並訪問了一些當代的中國作家。」《風貌》的問世正合其時,為中外文學交流架設了一座橋樑,出版後好評如潮。

讀《風貌》,我深感香港之所以具有這樣一種文學領域的戰略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因為有以彥火為代表的一批為繁榮當代中國文學而埋頭苦幹、默默奉獻的優秀作家。香港作家是受中國文學傳統滋養而成長起來的,在彥火看來,為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交流牽線搭橋,推動中國文學走向世界,是香港作家對大陸義不容辭的「反哺」。
《風貌》成為中國文學史研究者必讀的一本力作,為他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實證。書中記載的這些極其珍貴的作家資料,隨着時代的流逝,其價值將不可估量。彥火利用採訪的機會,還為採訪對象拍攝了照片,為中國文學史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我想,後世的文學研究者和讀者,一定會對創造這一珍貴文學記憶的彥火致以深深的敬意。
時光飛逝,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彥火採訪的作家,有很多已經離開了人世。回過頭來看,當時彥火確實是懷着一種緊迫的責任感,在努力地搶救文學遺產。這份堪稱功德無量!

作為一名年輕的香港業餘作者,我深知,多讀書,讀好書,是提高自己文學修養的必由之路。然而,當代中國文學的天空群星璀璨,作品浩如煙海,業餘時間有限,遴選優秀的文學作品至關重要。在很多年裏,我把《風貌》中寫到的中國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列入我的必讀書目。每當我出門到圖書館、書店去借書、購書之前,總是習慣去翻翻《風貌》,看看還有哪些自己該讀而未讀過的書。在我眼裏,《風貌》是中國當代優秀作家作品集萃,是我步入文學之門的嚮導。我對彥火、對《風貌》心懷感恩。
彥火在精神上始終與祖國保持着割不斷的血緣關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他對祖國母親的依戀之情貫穿於他作品的字裏行間,其熾熱的愛國愛鄉情懷感人至深。
弘揚中華文化,推進中國文學事業繁榮發展,這正是彥火筆耕不輟的動力。他的這種精神,以及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的毅力,深深激勵着我,我要以他為楷模,為記錄這個偉大的時代勤奮筆耕,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為香港文壇添磚加瓦。我由衷地在自己的讀書筆記留言:「潘家賢俊德才崇,耀眼光華福澤隆。明察風雲心豁達,作家文采綻繁紅。」表達了一位後學對彥火(潘耀明)作家的崇拜之情!

二○二○年十月

彥火簡介:原名潘耀明,筆名彥火、艾火等。福建省南安縣人。先後任職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編輯、香港中華版權代理公司董事經理、南粵出版社總編輯、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總編輯、明報出版社/明窗出版社/明文出版社總編輯兼總經理、文學雜誌《香港作家》社長。現職《明報月刊》總編輯兼總經理,文學雜誌《香港作家》網絡版社長、《文綜》社長兼總編輯。
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工作委員會榮譽委員、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作家聯會會長、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會長、香港世界華文文藝研究學會會長、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執行會長、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成員、馬來西亞「花蹤世界文學獎」評審委員會顧問、中華海外聯誼會榮譽理事、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常務理事、香港期刊傳媒公會創會副主席、中華佛教學院理事、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
已出版評論、散文二十五種,分別在內地、港台及海外出版。近著有《山水挹趣》(香港中華書局,2018年)、《大家風貌:細說當代文壇往事》(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年)、《字遊:大家訪談錄》(人民日報出版社,2014年)等等,其中《當代中國作家風貌》被韓國聖心大學翻譯成韓文,並成為大學參考書。部分作品被收入香港中、小學教科書內。
1994年,憑《竹風.竹笑與血性》文章獲北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舉辦之第九屆《海峽情》文學獎,首屆《四海華文筆匯》授予散文和特別獎。2009年,獲日本聖教新聞社頒發「聖教文化獎」。2009年9月,獲香港國際創價學會頒發「香港SGI」獎狀。鑒於潘先生在企業創新領域和對亞洲社會、文化及經濟方面的傑出貢獻與成就,2019年9月8日獲得亞洲知識管理學院頒授2019年度「亞洲華人領袖獎」。

蔡曜陽。(作者提供)

蔡曜陽簡介:1986年出生於香港,2009年畢業於美國波士頓大學,香港執業會計師,詩人、作家、評論家,現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兼港區召集人、福建省青年聯合會委員、香港青年聯會秘書長、香港政協青年聯會副主席,香港作家聯會永久會員、《香港文藝報》督印人、《香港文學報》副總編等,著有詩集《朝陽》、《蔡曜陽短詩選》、《海闊帆揚》,詩文集《飛躍千山》、《展翅奮飛》,2010年獲中國散文學會「第四屆冰心散文奬」,新詩〈告別波士頓大學〉入編《大學語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新詩〈奮飛之歌〉2014年11月入編「66屆香港學校朗誦節」誦材,歌詞《家國情》、《太平山望海》多次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演唱。

上一篇

編後語:獻給在不一樣的冬天、不一樣的一年中熱愛文學的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