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世態

區肇龍

中國人喜歡飯聚,不聚不行,或與三五知己把酒言歡,訴說近況,或跟親戚老少盤點疫情,笑虐見聞。一是作被動的,盛情難卻,不好推搪,為的是顧全雙方面子,「難道你覺得我有病麼?」。二是作主動的,「軟禁」在家已經多個月了,哪家酒家飯店,哪個朋友知己,誰不惦著念著?香港人特別害怕孤獨寂寞,特別害怕無人作伴,特別害怕沉悶生活。

疫情下感受。(資料圖片)

適逢傳統節日,更是難以禁耐,團圓團聚既是意頭,亦是盡孝盡心的表現,哪怕是一席間無語,總之扶老攜幼在節日上飯館酒家,這種熱鬧的景像才能體現出一種溫情,一種難以言傳的窩心。不要幻想中菜飯館才會高朋滿座,縱是西式日式的自助餐餐館,也是一席難求的。當然,香港人普遍都是「聽話的」,走在街上見的都戴上口罩,甚至是Full Gear,手套臉罩各式各樣的防疫工具應用盡有。不見得跟外國常見的例子一樣,口罩被視為妨礙自由的一種威脅,親朋好友相聚抱頭互吻臉頰更是十分friendly的行為。當然,總有「害群之馬」會「不安本份」,妄顧自身而危害他人,甚至是危害社會。很多人都以為染病只是自己的事,頂多是牽連家人,料不到自己有可能成為了病毒的傳播媒介,影響社會。

一個疫情,可以是一面眾生百態照妖鏡。過來一年,可以是香港人的人與人之間的一個重大考驗。你的政見如何,看待疫情的態度如何,都反映了一個人的核心價值觀,不論朋友抑或親人,很多時都敵不過這台前所未有的「X光檢測機」。親友知己反目成仇的大有人在,公司上下關係疏離,互相猜疑也並非誇大其詞。

病毒下的日常。(資料圖片)

尚記得二○○三年SARS來襲,香港上下一時手足無措,犧牲了的當然可惜,猶幸上下一心,疫情很快告退。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沒有因口罩而被阻隔,相反,那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濃濃的情感我至今仍然記在心中,人與人之間雖然默然無語,但一個細微舉動,一個眼神,大家都能夠體會,明白大家都面對著一個前所未見的可怕敵人,以至人與人之間多了一分同情,多了一分忍讓,多了一分關懷。那時候的電影導演會找來明星拍「打氣」短片,希望為香港出一分力,在大家無助之際增添一點凝聚力。現在雖有亞Sam、城城、Eason在維港兩岸載歌載舞,為香港人「打打氣」,但現今資訊科技發達,當大家都不是同步看著「同一台」電視機的時候,很難談得上團結與凝聚。畢竟,猶慶幸有這些藝人堅持為我們付出汗水與辛勞。現在大家都只集中談政府的抗疫措施是否恰當,專家意見有否被採納,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如何「盤算」……到底是社會變得功利抑或今次疫情特別嚴峻之過?今次疫情不守規矩的人特別多,到底是人本身的質素問題抑或是被持久的疫情考驗了出來呢?

中國人最注重飲食,香港人對飲食尤有要求。一個政策下來,不得上酒樓飯館,只設外賣而禁堂食,弄得「民不聊生」,社會大眾對吃飯的形式雖然講究,但畢竟是對政府措施抱有意見的居多,加上傳媒的抨擊渲染,致使小市民在面對疫情的疲憊狀態底下「雪上加霜」,其實上下一心抗疫,措施合理而明確,短時期內得出抗疫效果,各樣「成本」都是值得的,可惜的就是犧牲了飲食業的一群。

 

區肇龍簡介: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文學博士。現為大專教師。曾在《文學論衡》、《文學評論》、《文學研究》、《國文天地》、《語文建設通訊》、《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通訊》、《香港文學》、《作家》、《城市文藝》、《明報》、《文匯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及文藝創作逾50篇。為《香港教師中心學報》評審員,「香港中國語文學會」會員,「香港中國研究生會」會員,「美國亞洲學會」會員,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語文教育。

下一篇

秋思--讀阡陌撕畫《剪秋》有感(外一首)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