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芷淵
起初,這場疫情離我們很遠,很遠。後來,一座城,又一座城,封了,閉了。
它竟如海嘯般呼嘯而來,把地球村每一個角落的人類席捲其中。我想到《流浪地球》的開場白:「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電影的台詞,成為現實的預告。無法按停暫停鍵,沒有硝煙的戰爭向人類吹響了號角……
年後,地球村,成了無數個孤島,不,是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裏面的人想出來。城與城遙遙相望。戴口罩的人,木無表情,機械式地穿梭於家和辦公室。餐廳閉門謝客,沒有應酬,沒有聚會,沒有車水馬龍。人心惶惶。無法見面,惟互道珍重。
北方下雪了。覆蓋了百里揚塵。一剪寒梅,傲立雪中。科學家曾告訴我們,病毒怕熱。於是,春天未至,人們已盼望炎夏的到來。
南方的冬天,故事裏沒有雪。樹綠花紅,從容淡定。人們對瑣事向來敏感,但對大事似乎無動於衷。哨音在響,情緒記憶在醞釀。路人一個噴嚏,嚇跑了士多旁懶睡的貓,附近的人早已遠去無蹤。是十七年前的那場教訓,那場沉痛的血的教訓。香江小城的回憶瞬間被喚醒。
買不到口罩,搶不到消毒液。城裏的古稀老人,戴著唯一的口罩,拄著手杖,從街頭走到巷尾。藥店門口,貼著一張張「口罩賣完」、「消毒液缺貨」的告示。除了發怔,還是發怔。剎那間,街上的人兒跑向同一方向,他們不是在追巴士,而是有人派口罩了。隊伍延綿不絕,幾乎望不到盡頭。老人蹣跚走去,排在了隊伍最後的最後。
鄰家大媽說,超市廁紙大米都被搶購一空了。無良商家抓住商機,做起了黑心生意。哄抬物價,製假售假,難以想像的荒誕故事,接踵而來。老人想哭。她是偷偷跑出來買口罩的。想到幾夜未眠通宵輪候口罩的老伴,頓時紅了眼眶。不,哭紅了眼睛,家裏老頭兒更擔心了。眨了眨眼,淚水又咽了下去。
前方開始起哄,人潮慢慢散去,嘴裏嘀嘀咕咕著。口罩又賣完了。天色已晚,兩手空空的老人,情緒瀕臨熔斷。口罩,口罩,那平時毫不起眼的東西,如今竟如此可貴難求。她想自己縫製口罩,但不知道去哪裏買材料。她想鑽進自家劏房那狹小密閉的空間,那裏給予她僅有的安全感。不想在街上多逗留一分一秒。比病毒更可怕的,是無望。淚水如泉般湧了出來,她突然像個孩子般放聲大哭。
淚水模糊了視線。情緒平復後,她的手上多了一包口罩,十個。她尚未回過神來,小伙子朝她揮了揮手,轉身而去。雖然戴著口罩,但從瞇著的眼睛可見,他在朝她微笑。老人呆站在原地,看著小伙子的背影,來不及道聲感謝,他已遠去。城市的溫度,撫平了破碎的心。
日復一日,新常態成了常態。習慣戰勝了未知的恐懼。
春天隨風而去。天空藍得沒有瑕疵,蜻蜓貼着樹蔭處飛,頭頂上只一輪烈日。夏天來了,但病毒沒有走。只是,慢慢地,慢慢地,疫情開始受控。人們開始放鬆了,城市彷彿回到了從前。
下班後小酌一聚,逛逛商場,海邊走走。口罩不缺貨了,政府也派口罩了,銅芯的。家裏長期囤兩包大米。忽然明白,豐衣足食,歲月靜好,不是必然。儘管,街上情侶擁吻時隔著口罩。儘管,進了家門,迎接我們的不是擁抱,而是刺鼻的酒精消毒液。儘管,戴口罩悶熱得呼吸困難,但看著眼鏡上的霧氣,一呼一吸地喘著氣,感恩我們還活著。
爬山,人煙稀少,才敢偷偷拉下口罩。呼吸一口新鮮空氣,竟是如此奢侈。更諷刺的是,大自然,自有因果。人類管不住口,疫情就讓人類摀住嘴巴。匆匆戴好口罩。
疫情的動態曲線,起伏錯落。踏入七月,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確診數字每天急升,焦慮不安再次籠罩這座城市。圍城的門開了,內地其他城市都通關了。唯獨港村,仍是孤島。半年沒有離開香港了,身處內地的孩子,大概已經長高了半個頭。跨境家庭幾個月沒團聚了。情侶分手了。懷孕四個月來港的太太,寶寶出生了還沒見到在內地的父親。一場場記者會,一個個數字,背後都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香港醫療系統瀕臨崩潰了。趕工加建的檢疫中心已經就緒。樓上太太的女兒英國回來了,一年未見,亭亭玉立,戴著印有不明數字的手帶在家隔離。海外疫情更嚴重了。隔壁街的小餐館虧損幾個月結業了。日出日落。城市裏,有無聲的憤怒,有無言的絕望。世紀疫症面前,被選中的人只有苟延殘喘,尚有戰勝病魔的勇氣;躲過一劫的人,何來權利無病呻吟?
警車,救護車,閃燈閃個不停。全副保護衣物的醫護人員,在醫院內外忙個不停。戴口罩的小女孩在醫院登記室放下一個信封,鞠了個躬轉身就跑。值班護士接過信封,拿出一張繽紛的心意卡。「謝謝親愛的『yi』生叔叔、護士姐姐,您們辛苦了。加油!
女孩還不懂得如何寫醫生的「醫」字,但那份心意,足矣。因為天使,從來都在人間。
梭羅說過,只有我們醒著的時候,黎明才會到來。原以為,疫情離我們很遠,很遠;後來發現,地球村裏,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大暑已過,涼風未至。地球很危險。疫情還沒結束。圍城內外,芸芸眾生,醒著,等待著黎明到來。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黃芷淵簡介:鳳凰衛視高級記者。主持人、特約評論員、專欄作家。曾出版《我在身分迷失中成長》、《我們在現場──從香港出發》,並與同張愛玲並稱為「南玲北梅」的當代作家梅娘出版《邂逅相遇》及《與青春同行》等作品。現為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三策智庫秘書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