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端上

潘明珠

曾經想過,未來會過這樣的生活──
住在一間房子,自給自足,每天都吃到美味的水果和菜。
早上,自然自由地在電腦鍵盤上咚咚咚打字,心情愉快地寫作。
下午,看一場電影,或和朋友會面,或者出席和讀者的交流會,網上見海外的朋友等。
到了晚上是家人的時間,也可靜靜地看看書,聽聽音樂……
這不是夢想!只是萬萬猜不到,原來在疫情影響下,留在家居的日子,我就過著這樣的生活!當然,在這些日子,看電影、朋友會面、讀者交流等,都是在雲端上進行。

曾經多麼匆匆焦急的生活,在疫情期間生活節奏一下子停頓、一切慢下來,反令人清晰覺察,簡單和寧靜讓人思考,得到內斂的力量。 
仰望窗外天空,那飄過的雲朵,銀邊正閃閃;是的,疫情只能將一個人的活動範圍困著,但心靈仍可自由飛翔的,通過網絡雲端,我們仍然可以做很多事情,它就像天上的雲,讓人在困境中看到人生總有亮光。

如果我有我個人的文學史故事,二○二○這一年許多記憶都是在雲端上的……

「生命樹童書」網的海報。鮮紅的生命樹拔地而生,活力滿沛,孩子放飛青鳥,就像這傳遞著文化和平的夢,通過雲端網路,飛到全球孩子心上……(作者提供)

之一: 生命樹童書網

這一年,在雲端上我遇見令我深深敬仰的人,和值得永遠銘記的事。

一月,傳來冠狀肺炎病毒侵襲的消息,人人自危!我和金英姐姐想為小朋友寫一個以抗疫為題材的繪本故事,希望藉故事閱讀,給予孩子積極面對疫情的勇氣;在二月底, 一個非凡的好主意出來了,就是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主席張明舟先生發出的計畫專案《中國原創童書解困世界兒童?——抗疫「世界大戰」裏的中國童書募請函》,此事為陰霾日子敲響了暮鼓晨鐘,令我驚喜,並深深敬佩先生的前瞻遠見和國際關懷愛心。他呼籲下,一呼百應,廣大的出版人、作者、繪者和譯者熱烈回應,免費捐出童書版權,及把新冠肺炎童書譯成外文,成就了一個造福兒童的創新平台──「生命樹童書」網:www.lifetreebooks.org.cn。 

當時,歐美各國疫情似未出現大爆發,我自己身為一個中英日文的翻譯工作者,覺得這艱巨工作雖實行起來不易,但這様有意義的公益大項目,實義不容辭,這對向來做英譯中的譯者無疑是大挑戰!萬萬想不到這整個專案的工作團隊,就像以建火神山醫院般的速度般,極速組成及進行工作,用了大約一個月時間,全球抗疫童書互譯共讀的平台建成及面世了。真太感謝、感動!

此美好的互譯共讀夢能成事,全賴整個團隊的熱情善心、無私奉獻、通力合作!志願翻譯的工作人員就常常徹夜在微信裏互相切磋,才能以每十天譯一本書的高速,完成翻譯工作,讓中國優質的抗疫童書,跨越語言障礙,以英、日、法、德、俄、西、韓、意等十幾種語言送到世界各地的兒童手中。這個幫助世界兒童,增進彼此了解、世界和平及友誼的閱讀平台,我們必要好好運用、推廣。我鼓勵老師推介給在家網上學習的學生。我舉行了疫情期間的網上親子閱讀講座,建議家長利用這平台和宅家機會,好好享受親子共讀時光。我也鼓勵寫作坊的學生,看生命樹童書網的故事後,延伸創作自己的故事和詩歌,小朋友寄回他們的作品,寫得用心和勵志呢!有小朋友看了《九千毫米的旅行》感到特別共鳴,因為香港的住屋也很狹窄,小讀者看了故事,才發覺原來想像力可以帶給人更廣闊的天地。故事中,小姐弟的父母都生病了不在家,香港的小讀者才知道自己雖困在家裏,但仍有父母陪伴,情況已經比別人好呢! 

張明舟先生說:「願世界各國兒童,都從生命樹童書網上的抗疫童書獲取有關新冠病毒知識,獲得閱讀樂趣,讓疫情籠罩下困守家中的孩子們心中仍充滿希望。」

凝望這張由獲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家羅傑.米羅設計的海報,鮮紅的生命樹拔地而生,活力滿沛,孩子放飛青鳥,就像這傳遞著文化和平的夢,通過雲端網路,飛到全球孩子心上……我期望更多志願者,更多閱讀推廣人將這美好的訊息和平台傳播開去。   

廣大的出版人、作者、繪者和譯者熱烈回應,免費捐出童書版權,及把新冠肺炎童書譯成外文,成就了一個造福兒童的創新平台──「生命樹童書」網。(資料圖片)

 

之二:視頻直播體驗

香港疫情第二波後,情況暫緩;接著,一件新鮮和具挑戰性的事來臨了。

由於疫情大勢之下,我原定許多圖書活動不能舉行了,廣州的表弟是媒體達人,他建議說:「何不做線上直播?」

現內地流行電商直播,疫情居家,網絡橫行,直播魅力不可擋,我覺得對網絡時代新事物要常關注,力求跟上潮流。如藉屏幕能和讀者以視頻交流,不失為新挑戰!我便到線上瀏覽研究,原來有多種主播成長課堂,電商主播已被視作一門專業。如今新興直播潮流成大趨勢,湧現不少人氣的KOL 

我首次接到視頻直播任務,是應青島出版社之邀:「潘老師,已安排了一場直播活動,由您主講繪本中的『詩意閱讀』。」我要於直播時段推介一套五冊詩繪本(包括我的新書《小八哥可可》、潘金英《大樹小樹》等)我心情既興奮又戰戰兢兢,雖然自己曾主持過不少講座,但要我以手機看著屏幕來視頻直播,對我這個初入門的主播是大挑戰!技術方面,我先檢查手機,下載相關App,留意直播注意事項及流程等。當我以為萬事俱備時,出版社發來微信,說需要用三部手機才夠,還要佈置現場背景,因這次是雙站直播(即有兩個直播端口),而第三部手機由助手協助截屏抽獎用。我真學習了!

直播那天,早上文友來襄助,用數台手機和電腦在阿阿熊書房搭了個簡約直播間。一場兩小時的直播,我滔滔而談,與屏幕後的觀眾互動,沒想到竟吸引了幾千粉絲捧場!因技術條件限制,這次直播雖未達最佳水準,但仍是值得而有意思的,盼多通過屏幕與讀者交流,期望觀眾看了直播,體會到這套詩繪本的魅力,讓閱讀像鮮花綻放,使書香生活充滿力量。

可愛的兒童。(資料圖片)

 

之三:兒童電子故事,歷史人物徵文

疫情第三波來襲,面對環境及生活的不斷變化,人們對未來有許多未知,我們更依賴電子科技和互聯網媒體。舊日典型的日常工作已不一樣,兒童的學與教更不再是傳統課室的模式,培養學生資訊素養更形重要,現代孩子更需備有學者特奈林和法德爾(Trilling and Fadel)(二○○九)所說的7C能力,包括了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資訊素養、團隊合作和領導力、創造力、自學力以至跨文化認識。教師最緊要給學生提供充分機會,以積極探索,學會從搜集到的資料分析消化,以解決問題。 

我參加策劃「聽聽寫寫學歷史──穿梭時空來創作」網上徵文活動,也於朱啟華博士牽頭的多媒體故事創作比賽,擔任評判和創作坊導師,我樂於參與這些創新的活動。活動由小朋友上載文章或故事參加、評審、決賽交流會等過程,全部於網上舉行,不受疫情隔離影響。我們喜見小朋友傳來自創的電子書,內容多樣,色彩繽紛,可見他們十分投入。

多媒體故事創作比賽網上決賽現場。(作者提供)

整個電子故事創作活動,我覺得是體現了給小朋友培養資訊素養的一個很好的過程。引朱博士在其著作所說,資訊素養包括了五個關鍵領域:開發主題;識別潛在來源;開發、使用和修訂搜索策略;評估來源;及識別如何以道德和法律的方式使用資訊,尊重知識產權。當小朋友參與這次比賽,其實就是開始一個值得探索和充滿挑戰的主題。他們要試著在電腦電子書平台上找相關資訊,決定故事人物、結構,怎樣配上插圖,還可以配音,工序都不簡單呢。在這些過程,教師和家長必要幫助小朋友培養正確的網絡資訊使用態度和習慣。於決賽評選日,小朋友還與評判及其他參加者進行答問交流,即場投票評分,小朋友在過程中對故事創作有更多認識,也分享到他人的創意。得奬故事自有出色的原因,有情節豐富有趣的, 或細節吸引有心思,也有小作者利用多媒體元素熟練出色,如圖文配合優美,利用了背景音樂及朗讀等;獲冠軍的英文故事,就有甜美的童聲朗讀,令人印象深刻。 此次獲奬學生還可得到特別的「奬品」,就是參加評判作家的故事工作坊,有機會合著出版電子書呢!

想一想,我們未來生活,大部分時間會在雲端上吧!

但一個人的生命豐厚度,最終的成績會達到什麼層次,不論通過什麼方式,雲上或雲下,都有賴我們付出多少努力,而內涵永遠是最重要的。

 

潘明珠簡介:中英日文翻譯、香港作家聯會理事、大細路劇團董事,公職任香港康文署文學專業顧問、香港書展文化顧問。並於文匯報及校園報寫專欄,主持香港電台文化節目《文學相對論》。近著有《心窗常開》、《三棱鏡》等。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