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然
編按:《小明上廣州》曾在網絡掀起熱潮,其爆紅背後源於一場對廣東童謠的歌曲化的文化工程。廣東兒歌之父、香港兒歌之父韋然回顧「小明」的誕生及傳播,更思考「小明」將來的去向。

《小明返香港》MV,由韋然填詞作曲,李家仁監製及主唱。 (YouTube截圖)
由《小明坐火車》開始,到《小明上廣州》幾何級數爆紅,小明一下子成為線上線下超級紅人的傳奇故事,原來也與《明報》有關。
一九七六年期間,文化人盧青雲女士在《明報》發表的一篇討論廣東童謠的文章,嘆惜珍貴的民間瑰寶被人棄之如草屐,怎麼沒有人好好地把廣東童謠歌曲化,譜成孩子的兒歌。當年讀了這篇文章後,有所感觸,遂不自量力地獨力展開了廣東童謠歌曲化這一個文化工程,搜集資料,到民間采風,一寫,竟寫了幾百首,差不多把搜集到的童謠都譜了曲,而在分類為兒童遊戲歌曲的類別中,就有由程麗明伴奏、香港大學合唱團的梁燕冰和曾家麗於一九七七年灌錄的《小明小明小小明》。其實,這首歌沒有像《何家小雞何家猜》、《排排坐》、《氹氹轉》、《雞公仔》等童謠兒歌廣傳出來。
二○○一年,我把《小明小明小小明》這首童謠再改寫為《小明坐火車》,交給李家仁醫生來唱,希望透過歌曲傳遞一些鄉土情給孩子,也讓香港的孩子透過歌曲,認識我們的國家。這首歌出版後若干年,我的姪兒來我家作客,「口噏噏」地唱着:「小明坐火車,坐火車到那一方……這火車到新會,這火車到洛陽……坐火車滿歡樂,坐火車走遍中國……」姪兒告訴我這首歌是他們學校的校歌,我才知道這首歌在香港的大中小學,都非常流行。李家仁醫生聽到這消息,常催促我再寫另一首小明的歌,但我卻沒有太着意,直至二○一○年亞運在廣州舉行,一時興奮,也想起了「阿哥行路上廣州,阿妹上船賣桐油……」這首地道的廣東童謠,就隨手改寫《小明上廣州》,借小明這一個虛擬的小角色,給大家介紹廣州的美景美食,也道出香港和廣州是樹同根、水同源,有時間要多去廣州逛逛。
《小明上廣州》的調子很上口,加上了年輕音樂人何沛澄的新派編曲,非常討喜,而我也特別為這首歌添加了時興的Rap Talk,加強了歌曲的流行元素。
「小明返歸啦!」
對李家仁來說,這急口令式的Rap Talk,差點兒教李家仁唱到叫救命。歌曲製作後,李家仁如常地到TVB的《都市閒情》獻唱。其後,李家仁的粉絲把電視台演出片段上載到互聯網,接着奇跡就發生了。歌曲上載至互聯網不到一日就成為網上熱搜,僅僅五日,就有六十多萬的點擊率,而歌曲同時在各華人地區都火爆起來,成為多個社交平台點擊率最高的歌曲,還得到Yahoo二○一一最高搜索率Yahoo Asia Buzz Award大獎,衍生的版本更不計其數,不同版本加起來的點擊人次總數有一億多,在省港澳都同時掀起一片「小明熱」,連帶我繪畫的小明漫畫公仔也火紅起來,先後成為多個產品的代言人。這十五年來,小明就是這樣地到處去,《小明去拜年》、《小明遊深圳》、《小明去東莞》、《小明去澳洲》、《小明去倫敦》、《小明探阿爺》、《小明搭港鐵》、《小明過聖誕》、《小明上武當》、《小明搭叮叮》、《小明去滅蚊》、《小明愛香港》、《小明去抗疫》……總之,事無大小都是小明的話題,地無遠近都是小明要去的地方。今年初,李家仁來電說小明是時候要回港一趟了。就這樣,我寫了《小明返香港》。
「當太陽要匆匆歸家,當落霞迎晚意飄下……當這城晚風中追憶,當夢兒仍惦記昔日,小明何事他鄉住,小明返歸啦!……小明快啲返香港,你家人在屋企等你,……東方之珠仍光閃爍,不離亦不棄,……一齊為香港打氣,一齊做齣好戲!……」
歌曲寫好了,也錄好了,派了台,也剛剛打上了國內的華語金曲榜。重看這首歌曲的MV,突然發現自己寫的歌詞,是否寫得沉重了一點呢?也天真地很想問問小明是否會真的「返香港」……

掃描二維碼聆聽《小明返香港》
(作者為香港著名音樂人。)
(轉載自《明報.明月灣區》2025年11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