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城小巷 布衣大愛——讀徐重慶文集

譚芯芯

日前收到龔景興老師寄贈的《徐重慶文集》,儘管前兩年已經得知文集正在編輯中,但拆開包裝那一刻,不由得心頭一震,彷若江南清新秀色撲面而來。綠色綴金的封面,乳白色的書脊,典雅而又醒目;一方白底襯托著綠色的「徐重慶文集」五個大字,好一幅和諧典雅的畫面。

文集厚重。未展閱,一個念頭衝擊著我:這綠色托起的是徐重慶先生種植在湖州沃土上的文字,飄逸的綴金是他的生命在閃光。

龔景興老師等四位編者的名字很小,與大號重彩「徐重慶文集」咫尺呼應。編者匠心,風範感人。

應我請求,龔老師在扉頁簽名,筆跡大氣舒朗。令我驚喜的是一字排開的三枚或朱或白欽印:「人間過路書齋」、「徐重慶印」、「平常百姓」,它們濃縮了徐重慶的經歷,昇華為徐重慶精神。

冬日午後,暖陽彌漫著書房,我開始捧讀《徐重慶文集》。文集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印製出版。正文前的十六張照片,是擷取徐重慶先生萬卷千里於文化旅途中的精彩瞬間。先生文交甚廣,墨香文壇。浙江省新聞出版局鍾桂松先生的書序生動地介紹了徐重慶先生的人品和文品。

文集分為七個部分:第一輯 湖州人文,第二輯 文壇讀札,第三輯 文壇閒談,第四輯 達夫漫談,第五輯 文壇舊事,第六輯 魯迅研究,第七輯 作序題跋。

徐重慶先生留下的這些或長或短的文章,是他伏在「人間過路書齋」裏秉燭耕作、為歷史文化苦尋佐證的鉤沉成果,是一個深愛著湖州的「平常百姓」心路歷程的真實再現。慢慢地、細細地去品讀這些文章,能看見一個清晰可敬的徐重慶,能像他一樣,愛上湖州,尊重歷史。

徐重慶先生的弟弟徐湖參與了文集的編輯,並深情地寫了附記,讀者可從中感知兄弟智慧,感動於骨肉親情,感受到一介布衣徐重慶先生的寬廣胸懷和凡人偉事。徐湖在微信中對我說,他只是參與了編輯中的小事,真正辛苦、忙前忙後操勞的是龔景興館長和編輯們。

文集得到湖州師範學院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編輯歷時二年,四百八十五萬字,在徐重慶先生去世七年之際問世,它告訴讀者:師院、湖州、浙江、文學、歷史,感謝徐重慶,需要徐重慶。

龔景興老師是湖州師範學院圖書館原館長、該校沈行楹聯藝術館館長,近年又負責徐重慶藏品的工作。他以敬業之心、敬重之情,帶領一班人將徐重慶先生留下的文苑散葉編輯成書,並守護著徐重慶先生捐贈的萬卷圖書、印章、書畫、信件等寶貴藏品,傳揚著徐重慶精神,延續著湖州文脈。

《徐重慶文集》是湖州師範學院的豐碩成果,豐富了徐重慶藏品館。這些在煙雨小巷更深夜半捶打出的數百萬文字,不僅鏈接著徐重慶和親友們難以割捨的情脈,也引領著深愛故土熱愛文學尊重文化的人們,在歷史與現實的中華文化長廊裏駐足沉思,享受翰墨書香。

讀《徐重慶文集》,心中油然閃動布衣先生的身影;字裏行間延續著一個永生,徐重慶先生活著。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譚芯芯簡介:女,北京退休幹部。作品見諸於報刊、新媒體。

上一篇

一個夏天的相遇與告別──滇西紀行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