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古城 、棉花堡、加柏都斯亞、奇石林──土耳其深度遊第二章

林馥

離開巴格門古城(Pergamon)後,到古薩達斯(Kusadasi)住一晚後,吃過豐富早餐就出發去以弗所古城(Ephesus)

以弗所古城聽說比巴格門古城更歷史悠久,聽聞聖經的以弗所書就在以弗所古城完成。以弗所古城是古羅馬時期的商業及宗教重鎮,也是羅馬帝國於亞細亞省之首都,以弗所古城建於大約西元前六世紀。由於旅客不太多,所以很快購得門票進入古城參觀,遊覽以弗所古城會發現當中有不少殘破及東歪西倒的石柱,這裏同樣曾經發生大地震,以致城鎮摧毀,經過歲月摧殘只遺留殘破石牆石柱,珍貴古蹟文物就要靠後世人來保育。現在很多旅遊景點會設置電子儀器,遊客只需戴上耳機每經過一個景區便聽得歷史資訊。經講解後在古城可以見到圖書館、劇場及古時廁所。現在旅行拍照不用帶照相機,手機也可以拍攝到美麗風景,而且轉發去出也較方便。在景區不時見到有幫遊客拍照的攝影師,他們會走來向你拍照,這個在很多國家的旅遊區會有的,例如韓國,可能這是他們賴以維生的工作,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關係下旅客減少,對當地生意或多或少也會影響,有可能造成全球性經濟大衰退。

以弗所古城中的圖書館。

遊覽時當地攝影師會走近來幫遊客拍照,而且會將拍好的照片一張張擺在旅遊車前讓旅客自行購買,在以弗所古城拍攝的照片收十里拉一張,等於港幣二十六元,有人認為不便宜,現在每人都有一部有拍攝功能的手提電話,這門生意可以話是日落工作,因遠道而來我還是幫他們買了二張照片。

作者於以弗所古城的大劇院

不能不說,在以弗所古城有部分地方正在修建工作,見有不少鐵架做鞏固工程,不知修建後的古城會否失去古城風味。保留歷史悠久的古城能吸引四方八面旅客到訪,多少也能帶動當地經濟,但過於人工化修飾就失去歷史原貌。

在以弗所古城中的勝利女神尼姬Nike,據傳Nike Logo就是參考這個勝利女神設計出來

 

另一個景點是棉花堡(Pamukkale)位於土耳其西南部。棉花堡的白色泥土,源於含鈣的泉水因冷卻沉積下的石灰層形成白色。因早年遊客眾多造成污染,現在棉花堡很多原本有泉水的地方已經乾涸,當地政府為了保護這個天然資源,已經限制遊客進入。但我們造訪時遊客不多,所以很快可以進入參觀及拍照,要知道進入棉花堡某範圍不能穿鞋進入,起初赤腳踏在白色泥路上,不要以為像棉花般軟綿綿,其實像踏在沙石一樣要步步為營,但步入中間位置雖有小小跣腳但就好一點,沙石小了行起來也比較舒服。

棉花堡的白色泥土,源於含鈣的泉水因冷卻沉積下的石灰層形成白色。

棉花堡也有攝影師走來幫你拍照,還教你「擺靚甫士」,但他們拍的照片收費不便宜,也要五十里拉二張,可以個人喜好自由選擇購買,雖然這裏的售價比以弗所古城的相片還貴,但想到千里迢迢來到棉花堡,就向他們購買了兩張照片。

所以去棉花堡有攝影師走來要求幫拍照時,如果不打算幫他們購買相片,就拒絕拍照!免浪費他們時間,因他們似乎很有耐性教遊客「擺靚甫士」拍照,以表示他們的專業。

 

加柏都斯亞(Cappadocia),原本坐四驅車去觀賞熱氣球升空的壯觀美景,但當天天氣不適宜熱氣球升空,所以無緣一睹熱氣球漫天飄浮的美景。我們只坐四驅車在奇石林穿梭觀賞奇石林的風景。嶙峋的奇石,是由早期火山爆發形成的岩石,再冷卻及經過風化侵蝕而形成,早在大約西元四世紀時期,據說基督徒為了逃避其他教派迫害會躲藏在這些石洞內。

一支支石柱從遠看像一個戴帽子巨人。

對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看到這麼壯觀的奇石都會感覺大自然的威力,一支支石柱從遠看像一個戴帽子巨人,由於岩石上有小小洞口,早期的人在石洞生活,會在洞穴內煮食,炊飯時岩石群的小小洞口會飄出一縷縷煙來,白色煙霧緩緩飄出,被當地人稱為「仙境煙窗」。

在奇石林可以發揮每個人的想像力,因石頭的形狀在每個人的眼中可能有不同,有些人看到像駱駝、蘑菇頭、火箭、人臉甚至是聖母像,這是十分有趣之地方!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林馥簡介:原名林麗香,香港女作家,香港作家聯會會員、鑪峰文藝社會員、華文微型小說學會會員及香港小說學會會長。著有長篇小說《偷心野丫頭》、《宇宙傳說》、《夏日狂風》、《網路巡邏隊長》。另有作品發表於《香港作家》雙月刊、青少年刊物《青果》季刊,以及被收錄於二○○四年《香港微型小說選》、《二○○三年香港最佳推理小說選》和《二○○四至二○○五年香港最佳推理小說選》等。曾獲二○○四年度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兒童故事組」等獎項。

上一篇

人性的傳播與隔離──文學裏的疫疾感染了什麼?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