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歲月——百歲賢婦小傳

賴慶芳

百歲賢婦者,戊午年生於滬,居香江;性和譪、樂助人,生育四兒女。

賢婦幼年失恃,其父繼娶。賢婦敬之,每晨天未明,助繼母製食以賣於巿。繼母因勞累而卒,終未得慈愛之潤澤。及笄之年,因父母之命嫁潘甫為妻。夫家窮困,家翁早逝,與夫婿擔負家姑叔妹之贍養。婚嫁後,歷中日酷戰、二次世戰、國共之爭,於戰火中苟存性命。年廿二而生長子,卅一而產長女,又曾育兩嬰而夭折。其時一家生計艱辛,故其夫遠赴香江謀生。

五十年代癸巳年,賢婦攜四歲稚女與夫團聚,長子為學業留滬。賢婦離鄉背井,因目不識丁,少邁外區,居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務。翌年生育幼女,又次歲生育幺子。

六十年代,香江人多拮据,賢婦與夫婿節衣縮食,應滬之親朋所求,盡以積蓄接濟;又應長子求索之信,寄滙育養之;計廿一載春秋,未嘗斷遞銀票、糧油、肉食、衣裳、藥物予滬之愛兒。積蓄盡滙而香江三兒女漸長,求學之資難籌。長女輟學營生幫補家計,賢婦為他人看管嬰孩以資生活。賢婦仁厚,護愛嬰孩有加,一針一線親製衣裳;嬰孩返原生之家,賢婦倍感依依,甚難割捨。幾經辛酸苦澀,賢婦終見幼女幺子肆業小學。奈何租資難付,一家五口遷居狹小房間,空間缺如,賢婦夜寐鄰里善人之板間室。

七十年代甲寅年,賢婦夫婿抱恙,長子以念親之理探病之由,攜女臨香江,同躋狹小斗室。斯年,長女執意下嫁心悅者而決絶離家,賢婦痛心之餘,備受夫婿辱責。啞忍多年終難忍,賢婦去家絶音訊;其夫登報尋妻女,始因心軟返歸,如常照顧闔家起居、烹煮飲食、打理雜務、服侍夫婿梳洗——夜用爐火燒水,以備其夫沐浴之用。賢婦廚藝了得,為三代炊煙備菜之餘,曾為店舖煮食而獲高度讚揚。

八十年代初,長子自立門戶,既接滬之岳母妻女定居香江,遂斥賢婦欠其育養之責,藉以斷絶往來。賢婦痛心疾首,其夫狠斥長子過河拆橋——以探親之名謀居港之實;昔日念父之信皆虛,惦母之言皆謬。又長女自配雜貨店小二,賢婦備受夫婿怒斥,歷十年寒暑之久,心靈受創如炙之羔羊。長女雖育兩兒,皆學有所成,然賢婦心靈傷口難癒。癸亥年,賢婦難忍夫婿傷疤再挖,夫婦分庭而居,幼女幺子擇伴慈母。

九十年代丙子年,賢婦以耄耋之年,與二女幺子合購資助之居,終得業主之名,頗感慰藉;又幼女挽賢婦暢遊天下,遠及暹羅與星馬,亦樂也融融。

千禧癸未年,賢婦之夫隨幼女返滬,處理祖屋之事未遂,舟車勞頓而誘發隱疾。是年夫婿辭世,賢婦傷感;長幼二女不和,姊妹情逝,賢婦痛心。鮐背之年,賢婦罹患肺結核,須以輪椅代步,幸得幺子同居照料。母子暇閒逛公園、外出品茗。幺子上班,賢婦常致電慰問;幺子出勤,賢婦獨處居室,煮食乏力。因長女居近,烹調合己之所好,故順請烹調昼食。然,長女恨母之偏私,不勞幼妹而勞役之。壬辰年,長女一家音訊斷絶;己亥年,始知長女已駕鶴兩載,鳴呼哀哉!

賢婦抱恙數載,亦患心率不正、認知障礙之症,嘗於寓所跌倒而左頰縫針、左腿斷骨而需施手術。庚子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賢婦僅得幺子看顧——日夕梳洗餵食、侍奉解手。因作息顛倒,無閒休憩,幺子倍感吃力,偶爾撒幽怨之氣,賢婦亦諒之。賢婦與幼子命相依,貌相似而性相近,母慈子孝人稱善。

賢婦畢生奉獻夫婿兒孫,生兒育女而不辭勞苦,操持家務而青春耗盡,可惜兒孫成群而離散,晚年僅得一子相伴在側。據悉,幼女再婚之宴,乃賢婦開懷樂極之時;閒暇與親家聚餐,亦乃其愉悅時刻。日落西山之年,賢婦抱病臥牀,淚濕被蓆而未聞子孫慰問。甲辰年,賢婦黯然仙遊,終壽壹百零六歲,幺子孓然一身,傷痛欲絶。

賢婦者謂誰?潘家朱氏媳婦閨名秀寶也。幺子年近古稀,評其慈母云:「品性溫純,慈祥心腸,辛勤節儉,一生為父、為兒、為女、為孫、為親人,任勞任怨無半言,克盡婦道,逆來順受,滄桑一生。養育之恩、愛護之情,恩情比天高比海深,種在心暖在身。願世世續母子情、世世報母之恩。」

甲辰冬,幺子欲為其母立碑,轉輾求諸曾事之學府。余於學府執教,聽同袍言之,故答允為之撰文。乙巳春,得潘家阿弟者傳送資訊,遂撰茲文以記香江百歲賢婦之命途。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賴慶芳簡介:歷任香港科技大學導師、北京大學訪問副教授、香港珠海學院副教授。現任香港大學碩士課程講師。

上一篇

祝《時代回聲:李烈聲訪談錄》新書發佈會成功舉行組詩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