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重貴
二〇二五年三月十二日,是偉大的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紀念日。在這特殊日子裏,我們懷著崇敬與緬懷之情,共同追憶他的足跡,感悟他穿越時空的精神力量。
近期我收到不少讀者來信,諮詢與購買我的作品《共和之父 孫中山》傳記事宜,並希望了解撰寫該書相關情況。於是我寫下此文,回顧那段與孫中山靈魂相伴的創作歷程。
創作的契機與初心
二〇一一年,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萌發撰寫一本關於孫中山傳記的想法。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革命運動,它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開啟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新篇章。而孫中山作為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和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他的生平事蹟和革命精神是值得深入挖掘和廣泛傳播的寶貴財富。作為一位香港文化學者,我希望通過自己努力,以香港的視野全面反映孫中山的一生,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位偉大的革命家,傳承他寶貴的精神遺產。
孫中山與香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他早年在香港求學,受到西方先進思想薰陶,逐漸萌發救國救民的革命思想。香港不僅是他思想啟蒙的地方,更是他從事革命活動的重要基地之一。他多次往返於香港與內地之間,聯絡志同道合的革命志士,策劃和組織一系列革命活動。因此從香港的視角來書寫孫中山的傳記,不僅具有獨特的地域優勢,也能夠更加全面地展現他在革命歷程中的思想發展和行動軌跡。
此外,我作為長期致力於孫中山文化研究的學者,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相關資料和研究成果。我希望通過一部系統、全面的傳記作品,將這些珍貴的資料和研究成果呈現給讀者,讓更多的人能夠深入了解孫中山的偉大一生。這不僅是對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紀念,也是對孫中山精神的傳承和弘揚。
傳記的創作過程
創作《共和之父 孫中山》傳記的過程充滿了挑戰與收穫。為了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我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走訪、資料收集、拍攝和研究。我廣泛查閱各類歷史文獻、檔案資料,包括孫中山的著作、演講、書信以及同時代人的回憶錄等。這些資料分散在海內外的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和研究機構中,收集過程十分艱辛。我沿著孫中山足跡,風塵僕僕走訪了中國的香港、澳門、臺灣、中山、東莞、廣州、桂林、武漢、南京、上海、北京、天津福州以及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我深知只有通過這些第一手的資料,才能還原一個真實、立體的孫中山形象。
在資料收集過程中,我發現孫中山的生平事蹟和革命活動涉及範圍極廣,從國內到國外,從政治到軍事,從思想到實踐,每一個方面都值得深入挖掘。因此,我決定將這部傳記分為十二章,每一章都圍繞孫中山生命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或重要事件展開,力求做到面面俱到,多方關聯,結構嚴謹,條理清晰。
在撰寫過程中,我力求做到客觀公正,以事實為依據,真實地展現孫中山的偉大形象。同時我也注重對孫中山思想和精神的深入解讀,通過分析他的革命理念、行動策略以及與當時社會環境的關係,揭示其思想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此外我還特別關注孫中山與香港的深厚淵源。香港不僅是孫中山早年求學的地方,更是他從事革命活動的重要基地之一。因此我在書中著重描繪了孫中山在香港的經歷,以及香港在他的革命事業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這也是本書區別於其他同類傳記的一個顯著特點。
傳記的內容與特色
《共和之父 孫中山》全書約二十萬字,配有四百餘幅珍貴歷史圖片,圖文並茂地展現孫中山傳奇的一生。全書共分十二章,從孫中山幼年時代寫起,詳細記錄他從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成長為一位偉大的革命領袖的歷程。書中涵蓋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如創立興中會、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等,深入探討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建樹,以及他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刻思考。
第一章:孫中山幼年時代。講述了孫中山的出生、成長背景以及他早年求學經歷,這一時期經歷為他日後的革命思想埋下了種子。第二章:孫中山香港求學時代。著重介紹孫中山在香港的求學經歷,包括在香港西醫書院的學習以及受到西方先進思想的薰陶,這些經歷對他的思想轉變和革命觀念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第三章:孫中山行醫時代。描述了孫中山在香港學成後,赴澳門從事醫生工作並接觸到社會底層民眾疾苦,從而促使他棄醫從政投身於救國救民的革命事業。第四章:孫中山創立興中會。詳細敘述了孫中山在香港與志同道合的革命志士共同創立興中會的過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誕生,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開始。第五章:孫中山倫敦蒙難與流亡日本。講述孫中山在倫敦遭遇清政府綁架的驚險經歷以及他流亡日本期間的革命活動。第六章:孫中山創建中國同盟會。描述了孫中山在日本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創建中國同盟會的過程。第七章:辛亥革命。濃墨重彩地描繪辛亥革命的全過程,從武昌起義的爆發到清朝統治的結束,展現了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力量推翻封建帝制的壯舉。第八章:建立中華民國。講述了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過程,以及他在任期間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九章:二次革命與中華革命黨。描述孫中山在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後,發動二次革命以及創建中華革命黨的經歷。第十章:孫中山護國與護法運動。講述孫中山為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制度而發動的護國運動和護法運動。第十一章:改組國民黨與創辦黃埔軍校。描述孫中山在總結革命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改組國民黨,創辦黃埔軍校,培養革命軍事人才的過程。第十二章:和平奮鬥救中國。著重展現孫中山晚年致力於國共合作、推動國民革命以及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而奮鬥的歷程。
書後還附錄五篇與孫中山相關的資料,包括孫中山辛亥革命年表、孫中山自傳、孫中山家譜暨孫氏宗譜、孫穗芳博士向香港大學贈送孫中山銅像以及香港各界紀念辛亥革命百年倡議書等。這些附錄資料不僅豐富了傳記的內容,也為讀者提供了更多的參考和研究價值。
《共和之父 孫中山》傳記在創作過程中,力求做到紀念性、史料性、思想性、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它是對孫中山偉大一生的紀念,也是對辛亥革命歷史的研究和總結。書中所引用的歷史資料真實可靠,所闡述的觀點客觀公正,所展現的人物形象生動鮮活,同時還融入我對孫中山思想和精神的理解和感悟。通過閱讀這部傳記,讀者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孫中山的生平事蹟和革命精神,感受到他為國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傳記的出版與影響
《共和之父 孫中山》傳記由構思至完稿,耗時一年。二〇一一年十月出版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和好評。它以獨特的視角、詳實的內容、生動的敘述,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許多讀者表示,通過閱讀這本書,對孫中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敬佩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質。同時這本書也得到了許多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部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的傳記作品,為孫中山研究領域增添了一部重要的著作。
此外,《共和之父 孫中山》傳記還被全球多家中山紀念館、圖書館以及政要、名人收藏,並邀請我到全國各地舉辦講座和座談會。體現了這本書的影響力和價值,也反映了孫中山的革命理念和奮鬥精神跨越時空,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傳播和深遠影響。
感悟與展望
作為一名孫中山文化學者,多年來我一直致力於孫中山的研究和宣傳工作。通過創作《共和之父孫中山》這部傳記,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孫中山的偉大精神和人格魅力。他追求真理的開拓進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愛國主義情懷,天下為公的博大胸懷和放眼世界的開放心態,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堅強意志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品德,深深地感染著我。在創作過程中,我彷彿與孫中山先生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的思想和精神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前行。
百年回望,精神永存。紀念孫中山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裏,讓我們再次致敬孫中山,緬懷這位偉大的革命先驅。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弘揚中山精神,復興中華民族,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我希望通過《共和之父孫中山》這部傳記,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孫中山,傳承他寶貴的精神遺產,為振興中華努力奮鬥。
(本文圖片為作者提供)
孫重貴簡介: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副理事長、孫中山文化協會秘書長、香港文化和旅遊協會會長、香港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歷任香港作家聯會理事和四間大學客座教授等。出版個人著作三十餘部,作品發表在《香港文學》《人民文學》《詩刊》等百餘家刊物和新媒體,入選眾多中外選集及教材。榮獲「冰心兒童文學獎」五次、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文學藝術成就獎」等百餘獎項及「中國當代徐霞客」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