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卓寧

曾敏之回鄉探親。(資料圖片)
曾敏之先生離開我們已經十年了,不知道是時間過得太快,還是曾老給我們留下的記憶太深刻太溫馨,每每想起,都還恍若昨日;然而,還是不免夾雜著深深地傷感,曾老真的遠去了。
曾老先生的新聞生涯、文學創作、文化推廣,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啟,至二〇一五年一月仙逝,縱貫新舊兩個時代。期間,身為大公報記者於一九四六年六月在重慶兩次獨家採訪周恩來,隨後寫下的長篇專訪《談判生涯老了周恩來》轟動一時,他也因此成為中國記者採訪周恩來第一人。一九七八年曾老先生奉派香港《文匯報》擔任代總編輯、評審團總主筆。期間他在香港創立香港作家聯合會並任會長,創建世界華文文學聯會(香港)並任會長,奔赴呼號成立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對海外華文文學開疆拓境、躬行垂範、保駕護航……。
如果說,我們對曾老先生的人生偉業都有著深深的共情;那麼,我自己與曾老還有著一份特別的「老鄉」情。他祖籍廣東梅縣,落籍廣西,出生在廣西羅城縣一個仡佬族山村(一九一八),在那裏渡過了童年、少年,還曾以才是個十五歲的俊秀少年即擔任小鎮上的小學校長,後又轉輾廣州半工半讀,經香港回到廣西,先後在桂林、柳州辦報、寫作,直至抗戰後離開,再回廣西,便是「過客」了。但是,廣西這片生養他的熱土卻成為了他永遠的牽掛,永遠的心魂之所繫。他家鄉小鎮郊外有一個平橋塘,碧幽的潭水之上橫架著一座小平橋,晚年回到闊別數十載的家鄉,浪遊半生的曾老鄉情噴湧,寫下了一首《七絕.平橋》:「休問浮沉身外事,且銜哀樂手中杯;多情自有平橋水,照得的天涯浪子回。」表達了他對家鄉那濃釅醇厚的拳拳赤子情。正是如此,因而無論他一生「浮沉身外」多少事,天涯歸來仍是熾熱如初的「少年郎」,並一直以他可能的任何方式關心她,回報她。 ……特別是,一九八五年,他以敏銳的時勢文化洞察力和豐富的海外文化資源,透過廣西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主持創辦並由他本人擔任名譽社長的《海外星雲》。 《海外星雲》因其內容富含創意,視角獨到、報道深入、資訊量大獲得國家重點扶植,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成為全國唯一的全方位、多角度傳播國外經濟、文體、科技、社會、軍事、影視等各方面信息的綜合性重要刊物。
而我,就正是在廣西文化界津津樂道、如數家珍地感懷曾老對廣西文化經濟建設的關心,對曾老都無不充滿敬佩和感激的言談中「熟悉」了曾老。直到後來二〇〇二在廣州的海外華文文學會議上第一次見到了「傳說」中的曾老,真就是那麼地慈諭那麼地通透。當他得知我來自廣西時,無不真誠、親切、慈祥的一句,「哎呀,我的廣西小老鄉」,那股沁透心脾的暖流至今想來還是馨香盈懷。再後來,每每見到曾老,「廣西小老鄉」就成了曾老對我的「暱稱」。我也是在一次次如沐春日暖陽的「老鄉見老鄉」的親切溫暖中,感受到了曾老對後學的關懷和呵護,領略了曾老的睿智和練達,親歷了曾老對海外華文文學事業的嘔心瀝血和遠見卓識。

曾敏之回鄉祭祖。(資料圖片)
二〇〇八年,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確定由我在廣西南寧組織承辦第十五屆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年會,這無疑是莫大的信任,當然也是極大的壓力。如果說「南寧年會」能夠圓滿的、並獲得交口讚譽的成功舉辦,莫不是曾老尤如「壓艙石」一般所給予的盡心竭力地關心與支持。過程中,每次見到曾老,他不僅關切地詢問籌辦的細節,還總是叮嚀遇到困難就跟他說。最令我感動的是,他還親筆給曾任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退休)時任廣西文聯主席的潘琦,希望他給予會議大力支持;還有令我難以忘懷的,會前收到論文達七十多萬字,其中赫然出現署名為「曾敏之文」的《拓展華文文學的新局面》一文。文章言簡意賅地闡述和倡導「華文文學都必須以民族特徵、民族氣派構成主體性及總體風格,……以凝聚不分海內外中華民族的力量,對中華民族的復興必能起推動的作用。」其站位之高、氣魄之大、視野之宏闊着令我感慨和振奮。這不正是會議論文集、或者說華文文學的願景最合適不過的「代言」嗎?我立即去信曾老徵詢能否將該文作為會議論文集的序言,曾老欣然應允。如果與會者還有記憶,南寧會議來自海內外的學者、作家和嘉賓二百多人,其中海外作家近一百人,會議規模之大構成之豐富應在歷屆年會前列。曾老則不顧九十高齡的年邁腿疾,精神矍鑠地如約而至。而大會開幕式,除了與會的正式代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領導、廣西文聯、廣西作協、《南方文壇》的領導、廣西重要作家/評論家悉數到場,廣西僑辦、台聯的領導也蒞臨了會議。一個國家學術團體的學術大會開幕式能夠獲得地方省級重要部門的相關領導和人士如此的重視和捧場,應該也是一時無兩。這一盛況又何嘗不是曾老的人格影響力、曾老的精神感召力所致?
若把曾老的一生描述為「傳奇」似乎也無不妥,但這個「傳奇」絕非一般世俗意義上的「離奇」「稀奇」。那是飽經滄桑而不屈,歷盡磨難終不倒的一種高潔、一種剛正,一種從容。因而,曾老卻又是極寬宏、謙遜、重情、仁愛的。有幸成為曾老的「小老鄉」也是我最深切的一種體驗與心得。
曾老先生,您與我們永遠同在!
二〇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陸卓寧簡介: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