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和我交往的兩件事

李遠榮

新型武俠小說以金庸、梁羽生、古龍三大家為代表。這三人,無論在作品內容或藝術技巧上,都使武俠小說走上新台階,成了廣大讀者所喜愛的文學作品。

梁羽生。

我和梁羽生交往,有兩件事印象尤其深刻,一是他從澳洲(他全家移民澳洲多年)返港時,在一個飯局上親筆簽名送我一本大作《萍踪俠影錄》,二是他有一本《梁羽生評點「民國聞人詩詞」》中有一篇題為〈王映霞的兩首詩〉,十分詳盡地提到王映霞(郁達夫之妻)贈送我這兩首古體詩始末(頁四十二)。

梁羽生贈送作者的簽名大作。梁羽生書中記錄了李遠榮與王映霞交往的故事。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筆名梁羽生。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出生,廣西蒙山縣人。早年在桂林中學畢業後,入廣州嶺南大學經濟系就讀,一九四九年畢業後專攻中國經濟史,他的興趣旁及中國歷史的其他方面。畢業後,他於一九四九年九月參加香港《大公報》工作。初任英文翻譯,翌年改任副刊編輯,曾主編該報「文藝報」(周刊)和「大公園」(綜合性副刊)。一九六二年起,任該報撰述員,專事寫作。梁羽生是個文壇多面手,他用梁惠如的筆名寫歷史小品,用馮喻寧的筆名寫隨筆,以李夫人的筆名寫「李夫人信箱」,以陳魯的筆名寫棋話,都十分受讀者的歡迎。

一九五二年,他以義和團事件為背景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在香港《新晚報》連載後,引起人們注意。由於小說比較注重人物刻畫和心理描寫,注重歷史背景的交待和地理環境的點染,寫法上頗有新穎之處,被海外文壇稱為開創新派武俠小說先例的佳作。

梁羽生從一九五二年寫作至一九八三年封筆,共創作三十五部武俠小說,約二千萬字。

其中以明代「土木堡之變」為歷史背景,描寫忠臣于謙抗戰事跡的《萍踪俠影錄》,尤得讀者好評。這些作品出版前在香港《大公報》、《新晚報》、《商報》,新加坡《星洲日報》、《南洋商報》,以及東南亞和美洲中文報刊發表或轉載,有較大影響。有的作品《雲海玉弓緣》、《俠骨丹心》、《白髪魔女傳》、《萍踪俠影錄》被編成電影搬上銀幕,八十年代中期,《萍踪俠影錄》還被改編成京劇,在北京上演,十分賣座。在海外,英國女作家、漢學家伯倫菲爾也曾撰文推崇他的武俠作品。

作者李遠榮與梁羽生(右)合影。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層次較高,屬浪漫主義文學,宣揚俠道正義力量,他說:「武是一種手段,俠是一個目的通過武力的手段去達到俠義的目的。所以俠是最主要的,武是次要的……什麼叫做俠?俠就是正義的行為……對大多數人有利,就是正義的行為。」

除武俠小說外,梁羽生有三大拿手好戲,即寫散文、聯話,再加上他對棋藝、棋話的研究。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李遠榮簡介:祖籍福建南安,一九四一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市。一九五一年回到祖國,一九五九年考入暨南大學中文系,一九六四年畢業分配回家鄉當中學語文教師,一九七三年到香港定居。出版專著《名人往事漫憶》、《文海過帆》、《博采珍聞》、《李光前傳》、《翰墨情緣》、《郁達夫研究》、《李遠榮評論集》等二十多部。散文《海峽兩岸一家親》榮獲一九九一年《人民日報(海外版)》舉辦的「共愛中華」徵文比賽優秀獎;散文詩《承諾》榮獲一九九八年中國散文詩徵文比賽優秀獎;散文《名人與我》入選《香港當代文學精品》(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李光前傳》名列一九九八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十大暢銷書。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兼任香港文聯常務副主席、香港文學促進協會常務副會長、香港作家聯會監事等職,被聘為暨南大學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華文文學發展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等。

 

上一篇

他的詩,真香──念張詩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