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慶芳
素來喜愛大自然,也喜歡種植盆栽。種植盆栽之時,發現它能給人類一點點啟示。
「盆栽」一詞有云源於日語 「ぼんさい」(讀音bonsai,漢字寫作「盆栽」),實源於漢代已出現的「盆景」,據聞於唐代傳進日本。清代劉鑾《五石瓠.盆景》云:「今人以盆盎間樹石為玩,長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約之,或膚寸而結果實,或咫尺而蓄蟲魚,概稱盆景。」元人稱盆景作「些子景」。我不懂種植精緻的盆景,只懂培植簡單的盆栽。三年前同學送贈的一盆蟹爪蘭,是仙人掌類花卉,花朵盛開時如鳥兒展翅而飛,優雅漂亮。蟹爪蘭今年花開二度,一月綻放後,三月再展翅,讓我樂上半天之餘,讚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去年香港經歷狂風暴雨,今年新春後肺炎疫情肆虐,世界各地學府改為網上教學,政府鼓勵居家工作。由於居家工作,避免與人接觸,工作之餘只能將注意力集中在陪伴身旁的植物盆栽。
兩年前,博學多聞的好友送我一株小菠蘿花,教我淋灑的方法——非淋於泥土之中,乃淋於葉心空洞處,泥土反而要時常保持乾爽。種植一年,菠蘿花健康成長,開出紅艷如手掌的花朵,持續三個月而不凋,好友解析它已變成了母親,正在孕育新生的一代。果然如好友所言,菠蘿花底部的綠葉生出一株小幼苗。好友云:「菠蘿花母親一般會生長一或兩株幼苗,等菠蘿花兒子長大一些,你可以將它拔出來,放入泥中培植;若太年幼拔出來,它成長不了……這株母親可以丟棄了。此乃生命的循環,它以生命孕育下一代,完成使命後亦終結自己的生命。」
好友主理大小事務皆得心應手,其能耐與學識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切亦依其言,等菠蘿花嫡子長大一些,我拔了它出來培植。然而,看著日漸凋謝的菠蘿花母親,我不忍心丟棄,認為它可以生存下去。菠蘿花嫡子長得十分健康,母親則日漸失去光彩,深紅色的手掌花也變了黑紅色。好友見之,問我何以不棄?我說:「總覺得它還可以生存。」好友以理性分析,認為它已完成使命,勸我割愛棄之;我則以心性處事,希望等它完全枯萎後才丟棄,那是對菠蘿花母親的尊重。它辛苦的孕育了新一代,不能得子而棄母。後來……
日漸枯萎的母菠蘿花竟然孕育了第二個生命!在它慢慢凋謝的深綠色葉縫之中暱藏了一株細小的嫩苗,我驚喜的發短訊給好友:「菠蘿花生了第二個兒子!」好友亦感意外——生命往往超乎想像。我每天查看幼苗的成長狀況,擔心幼苗未能茁壯而菠蘿花母親已凋零。幼苗與時間競賽掙扎成長,菠蘿花母親將生命給予幼苗而凋謝了。想不到的是,第一株健康成長的菠蘿花嫡子苗因不當的種植而枯死,此株在生命垂危之下孕育出來的次子幼苗反而成長旺盛。
一年後的今日,掙扎求存的幼苗已比其凋亡的母親還要強大,開出異常高大的花朵,同時生育了四株新苗!菠蘿花的成長啟迪我們:當一切以為已無希望之時,往往絶處逢生。當我們以為嫡苗可以順利成長,它反而早夭;幾乎無法出生的幼苗反而茁壯成長。或許造物者透過菠蘿花告訴我們:凡事不要絶望,大自然總有其不可思議之處。造物者之智慧,非人類能理解;命運的安排,亦非人類能預測。
造物者之神奇亦見於生命的頑強。去年秋天,同事送我一株薄荷。那是一株葉大而肥厚的分枝薄荷,是從母薄荷身上剪下來的;放它在室內可以令空氣變得清新,也有美化環境的作用。收到分枝的子薄荷之時,其粗幼如一枝筷子,略比筷子高長。同事因到海外公幹,也將母薄荷交給我代為看顧。同樣放在辦公室的窗台之上,子薄荷快速成長,短短幾個月已與母薄荷一樣高大,枝葉茂密,快速邁向一米的高度。本想等同事回來,向她展示子薄荷的驚人繁茂。然而……
四月某日回到辦公室,看見子薄荷無端崩倒地上。純白的圓柱形花盆是我喜愛的器皿之一,破裂損毁,滿地泥濘,薄荷主幹與枝椏斷成三四截,我十分心痛。為何會無端倒下?窗外煙雨齊飛之時,也屹立不倒,為何在平靜之日反而崩塌?是枝幹太重造成傾斜?還是一時擺放之誤?作為種植者,我也難辭其咎。幸而,母薄荷倚著書櫃,立於窗台另一角平安無事。我心痛地掃著地上的泥濘,拾起斷裂成幾截的殘枝,扶著殘敗的主幹,想著:命運作弄人?如此美好的子薄荷為何會由窗台倒下,痛苦的倒在地上?我想著該如何處理?常人或許會將它丟棄,我卻不想讓它無辜結束生命,畢竟是同事送贈的薄荷,更何況它本來是多麼的快樂健康!深信植物生命力的頑強,決定將殘枝連同破花盆帶回家中「療傷」。
回家後,破碎的花盆用橡皮膠圈扣著,等候購買新花盆。重傷的主幹以竹籤支撐著,其餘的殘枝以水養植,直至長出根來,再移至泥土栽種。經歷一個月,主幹長出美麗的葉芽,葉芽快速成長,形成婀娜妙曼的姿態,比之前更有詩意、更富美感。呀,薄荷生命尚且如是,何況萬物之靈的人類?縱使經歷不同的磨折,總能挨過去;縱使因環境的摧殘,以致傷痕累累,終能茁壯成長,變得更吸引更美麗。
同事回港後,我將無破損的母薄荷「完璧歸趙」,笑對同事說:「我怕你不認得它!」母薄荷已長高了一倍,且向上生出了兩椏高枝。同事見到時嚇了一跳,笑說:「你替我看顧得這麼好!你這兒真的適合植物生長!」我微笑,一切歸功於薄荷強大的生命力。
強大的生命力還見於聖誕花。去年聖誕節平安夜,外籍朋友送我一盆咖啡杯般大小的聖誕花。我見過無數聖誕花,無一例外不是鮮紅色的。聖誕花的所謂「花」其實只是綠葉之變色,由綠葉變紅而已。然而,朋友送我這盆聖誕花竟是粉紅色的,讓我感到詫異。有多年種植經驗的同事也慨歎:怎會有如此粉紅的聖誕花?
一直以為聖誕花只能「紅」數周,很快便會變綠或枯萎。奇怪的是,這粉紅聖誕花竟然挨過了農曆新年假期,又再挨過了疫情肆虐的三四月,一直紅至今,粉色未褪;只是新葉越長越多,與舊葉形成一半翠綠一半粉紅的參差狀態。我將相片發給外籍朋友看,她十分驚訝聖誕花經歷半年還是粉紅色,讚美著說:「你有綠色的手指(You have green fingers)!」我微笑,此非我之能耐,乃聖誕花頑強的生命力所致,我唯一做的只是尊重大自然的生命。
盆栽雖是人類栽種的植物,其成長卻是自然界奇妙之力,非人類之力能為之。我從盆栽的種植深深體悟:當人們以為事情會如想像般發展之時,它往往出人意表、超乎人想像。若學懂尊重生命、尊重大自然,大自然會賜與人類美麗的景色與衣食住行所需,因為它是無窮的寶藏,若人類因貪婪而殘害生命,上天必定予以嚴厲懲罰,且給予刻骨銘心的教訓。
蟹爪蘭、菠蘿花、薄荷、聖誕花等盆栽,默默地伴著我耕耘,伴我熬過不少寂靜的午夜,清晨喜見它們喚醒窗外的太陽……
(初稿撰於二○二○年五月二十五日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辦公室;修訂於二○二○年六月十一日黃金海岸寓所。)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賴慶芳簡介:
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碩士課程講師。歷任香港大學導師、香港科技大學導師、香港城巿大學兼任講師、北京大學訪問副教授、馬來西亞拉曼大學訪問學者、香港珠海學院副教授。研究興趣包括唐宋詩詞散文、歷朝小說、古代歷史人物及審美、婦女文學、文學創作。現亦為日本島根大學亞太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香港作家聯會學術部副主任、全港青年學藝比賽評判、香港小說學會理事、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理事、亞洲華文作家協會(香港分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