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祝賀香港作聯成立三十五周年

白舒榮

猶記「『三十而立』──香港作家聯會三十周年慶典」的隆重熱烈情景,轉眼三十五周年。

從三十到三十五,這五年,太多的驚心動魄,太多的磨難考驗。香港作聯的作家們,團結凝聚在潘耀明會長的領導和帶領下,同心同德,頑強抵禦狂風巨浪,為文學辛勤耕耘,成果傲人。

香港作家聯會近幾年最大的成就,莫過於香港文學舘終於誕生。十九年前香港三十多位著名作家和文化名人簽署倡議建立香港文學舘。建立香港文學舘成為幾代香港作家前仆後繼的堅持和執念。

現任作聯會長潘耀明先生認為「文學是一個國家、城市的文化精神支柱和靈魂。作為國家新規劃之一:將香港打造對外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如果缺乏了文學這個重要元素,香港這棵文化之樹,將會是失血的、蒼白的。因為文學是原創的,戲劇、電影等等的表演藝術,基本上都是改編自文學著作。因此,給香港文學更大支持及提供更多資源,建立香港文學舘,刻不容緩!」(見二○二二年四月潘耀明在《呼籲在西九文化區建立「香港文學舘」》的信)。繼饒宗頤、曾敏之、劉以鬯等已去世前輩前賢的努力,潘耀明會長再接再厲、不屈不撓、仿若走火入魔般心心念念不放過任何機會,為香港文學舘的建立不懈地鼓與呼。

香港文學舘的誕生是香港文學界的大事,是對香港作聯成立三十五周最璀璨的獻禮。

約略回顧,我同香港作聯頗多交往。

香港作聯創會會長曾敏之先生是我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雜誌分管聯繫台港海外華文作家時的第一位業務指導者。

九十年代,我曾作為中國出版代表團成員,赴香港訪問,蒙香港作家聯會邀請。

從一九九○年初到二○○○年末,我負責主持《四海——台港澳海外華文文學》·《世界華文文學》雙月刊時,香港作聯及其他香港作家與這份雜誌有過深深淺淺的交往。劉以鬯、曾敏之、彥火、也斯、嚴沁、曉帆、夢如、張詩劍、陳娟、梁鳳儀、阿濃、黃維樑、梁錫華、海辛、王一桃、犁青、齊桓、舒巷城、陶然、顏純鉤、周蜜蜜、林陰、夏婕、林湄、金東方、漢聞、盼耕、路羽、張漢基、吳應廈、李洛霞、夏馬、巴桐、鄭炯堅、東瑞、黃國彬、傅天虹、孫重貴、亦舒、盧瑋鑾、張君默、馮湘湘、黃傲雲、春華、王心果、徐訏、柳蘇、朱蓮芬、黃河浪、陳浩泉、施友朋、唐至量、江揚、黃碧雲、董啟章、金庸、溫瑞安等等近百位作家曾賜稿,給與大力支持。其中有多位作家經我手出版過著作。

香港回歸祖國意義重大。我同曾敏之會長、時任香港作家出版社社長詩人犁青先生,在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進入倒計時之際,共同策劃籌資,於一九九五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香港作家文叢──紫荊花書系》,十位作家的十冊著作入選。《書系》出版後,我請「中國名人協會」贊助,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四方苑八方廳,隆重舉行了「首發式」。曾敏之會長和犁青社長親赴北京出席。中國名人協會榮譽會長姬鵬飛給首發式活動發了熱情洋溢的賀信。中華名人協會顧問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程思遠、吳階平,及各界名人王照華、胡克實、錢信忠、崔乃夫、蔡誠、曹岩華、宋之的、符浩、胡絮青、凌子風,中華名人協會會長榮高棠,中國文聯秘書長高運甲,中國文聯出版社社長,及首都學術界、文學界、出版界、發行界代表,一百餘人出席。新華社、中新社、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新聞出版報》、《文藝報》,《中國藝術報》,《中國文化報》、《中華讀書報》、(香港)《文匯報》、(香港)《大公報》等十餘家新聞單位的記者也參加了首發式活動並予報導。中央樂團著名的「八隻眼」演唱組和著名歌唱家劉淑芳等即席演唱了自己的傳統精選歌曲。

我曾有幸於二○一一年九月二日參加香港作聯「新會址啟用剪綵儀式」。

為創建「世界華文文學聯會」,曾敏之、劉以鬯、潘耀明等著名作家,尤其曾敏之會長「嘔心瀝血」為之奮鬥了十多年後,於二○○六年十二月初「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在香港成立。我有幸作為籌委和代表,見證了這難忘的歷史時刻。

曾協助「聯會」創建的文學季刊《文綜》首任總編輯林耕先生組織文稿,如今協助潘耀明總編輯繼續為《文綜》服務。感謝聯會對我的信任,使我在自己耕耘了多年、比較熟悉領域,仍有繼續發力的機會。

二○一八年十一月,「『三十而立』──香港作家聯會三十周年慶典」尚令人懷念,轉瞬五年。

祝賀香港作家聯會三十五華誕!

在歷史長河中,三十五歲的香港作家聯會「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前程遠大,任重道遠。

白舒榮簡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編審。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香港《文綜》文學季刊副總編輯、世界華文文學聯盟副秘書長。

上一篇

半寸光陰不可輕——專訪香港作聯監事長張國良先生

下一篇

〔賀詞誌慶〕吳志良:鐵肩擔道義 健筆為家國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