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澎
本期的《香港作家》以「一瓣書香——我所喜歡的書」徵稿,於是想起了近年在網絡上興起的「五本好書」運動,即由某位專家推薦他所熟悉的那個知識領域裏的五本好書。例如,〈語言哲學的五本好書〉、〈知識論的五本好書〉等。我本人也曾經為某個網絡媒體寫過一篇〈邏輯學的五本好書〉。
為什麼是五本好書,而不是七本或十本?我想這類文章的對象,大概是那些對某個領域的知識有興趣、想稍微深入一些了解的讀者。如果你只介紹一兩本,似乎不足以令人較深入地了解某個領域裏的知識。但如果你介紹十幾二十本,又會把人嚇跑,人家未必想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五本看來是比較合適的,既不會給人太大的精神上的負擔,又令人覺得讀完後對有關知識的了解不會太膚淺。於是,就決定也再寫一篇這樣的文章。
這次選擇介紹有關思考的五本好書。為什麼選擇這個範疇?首先,思考方法學是我最熟悉的領域。其次,掌握思考方法的重要性毋庸多言,每個人都應該懂得如何確當地思考。這五本書適合於每個人閱讀。
一、李天命:《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
思考離不開語言,我們是通過語言來思考。沒有語言,我們或許只能進行一些十分簡單、原始的思考,無法做出較複雜、深入、抽象的思考。既然我們必須借助於語言來思考,那麼準確、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對思考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許多思想上的混淆、謬誤,就是不當地使用語言導致的。而李天命這本書,就是教你如何在思考中確當地運用語言。
所謂「語理分析」,按照李天命的定義,就是「通過對意義或概念的釐清去處理問題」的思考進路。它是思考方法學中最基本的環節,也是確當思考的起點。因為當我們要解決一個問題時,首先必須釐清有關問題或概念的意思,然後才能進一步解決這個問題,它是我們能有效地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因此,要學習思考方法學,要掌握確當的思考方法,第一步就是學習語理分析。
李天命這本書非常簡明扼要地論述了語理分析的思考技巧,講述了種種須要小心避開的語言陷阱。它非常適合初學者,是學習思考方法學的絕佳入門書。
二、戎子由、梁沛霖合編:《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這本書是李天命巔峰時期的著作,也是他最好的一本書。在這本書中,李天命進一步將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提煉、概括,建立了「三大語害」的分析架構。這個架構不但非常精要,而且實用性非常強。如果能充分掌握這套方法,它會是思考上的一件利器。
此外,這本書也收了幾篇李天命論戰性和批判性的文章。李天命的這類文章以尖銳著稱,對各種邏輯謬誤的剖析、對種種思維弊病的揭示,展示了李天命的機智與敏銳。讀這些文章,不但能欣賞到李天命的詞鋒,對提高我們的批判思考能力大有裨益。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石頭論證」的討論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性。石頭論證是要否定上帝是全能的這種說法。它這樣論證:如果上帝能造出一塊自己搬不起的石頭,衪就不是全能的;如果上帝不能造出這樣的一塊石頭,衪也不是全能的;因此,無論如何上帝都不是全能的。李天命認為石頭論證駁倒了全能論,我認為沒能駁倒。因為石頭論證暗中預設了上帝不是全能的,從而犯了循環論證的謬誤。讀者讀這本書時,不妨深入地思考一下石頭論證是否真能駁倒全能論。
三、劉彥方:《批判性思維與創造力:越思考越會思考》
劉彥方(Joe Y. F. Lau)是香港大學哲學系教授,教邏輯學、批判思考、分析哲學、心靈哲學等。他這本書的原著是一本英文著作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Think More, Think Better,後來才由別人翻譯成中文。我沒讀過中譯本,不知譯得好不好。看得懂英文的讀者我建議你讀原著。英文原文不難讀,表達清晰,語言簡潔、明快,沒有艱深的用詞和結構複雜的長句。
這本書涵蓋思考方法學的各個方面,以批判思考為主,也涉及創意思考以及如何做決策。批判思考的內容包括:定義的方法、警惕語言陷阱、辨識及評估論證、演繹論證、歸納論證、因果探究、科學方法、統計和概率、謬誤剖析、認知偏誤,等等。全書正文二百三十一頁,分二十四章,每章介紹一個概念或一種方法;平均每章不到十頁,讀起來較輕鬆。每章後面都附有一些練習題,讀完這本書,可令你較全面地掌握思考方法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美中不足之處,是這本書只用一章來論述謬誤,顯得較為薄弱。謬誤種類繁多,只用一章(共十一頁)來論述的話,勢必對許多謬誤只能一筆帶過,無法做深入的剖析。我認為,一本講批判思考的書,謬誤剖析應該佔相當的比重。
四、大衛.麥瑞尼:《任何人都會有的思考盲點》
這裏介紹的其實是大衛.麥瑞尼(David McRaney)的兩本書:《任何人都會有的思考盲點》(金棣、黃貝玲譯)及《你沒有你想的那麼聰明》(鄭煥昇譯)。雖然是兩本書,但第二本其實是第一本的續集,故可以將它們視為同一本書的上、下冊。英文原著的書名更有意思,它們分別是:You Are Not So Smart和You Are Now Less Dumb。中譯本譯得不差,可以一讀。
這兩本其實是心理學的著作,講的是思維心理學,論述種種思考上的盲點與認知上的偏誤。人們之所以犯某些思維上的謬誤,有時不是因為邏輯能力不濟,而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如人性上的某些弱點等;這些弱點我們每個人都有,它們是演化的產物。例如,心理學上有一種認知偏誤叫「肯證偏誤」,當你對某件事形成偏見後,就只會看到支持它的證據,而忽略了不利於它的證據。因此,推薦了這本由心理學家寫的書,有助於我們了解各種思考與認知偏誤的心理根源。
這兩本書總共論述了四十八種認知上的偏誤和十七種思考上的盲點,讀完後能比較全面地了解我們人性中與思考有關的種種弱點,使我們能有意識地克服這些弱點,從而減少思維與認知上的偏誤。
五、舒克:《怪誕現象學:二十一世紀科學防騙指南》
最後介紹的這本書極為有趣,它由舒克與沃恩(Theodore Schick, Jr. & Lewis Vaughn)合著,英文原名是How to Think About Weird Things: Critical Thinking for a New Age。這本書我也沒讀過中譯本,但看內容應該不難準確地翻譯成中文,估計中譯本也不會太差。
占星術可信嗎?是否真的有特異功能?飛碟是外星人駕來的宇宙飛船?地球人曾被外星人綁架?尼斯湖怪是真的嗎?是否真的有雪人存在?百慕達三角真的是危險的區域?鬼神存在嗎?真有通靈這回事嗎?神蹟是怎麼回事?美國登上月球是造假?預言可信嗎?這本書結合科學知識與邏輯分析,破解六十多種世界上的怪異現象與謎團,科學性、邏輯性、趣味性齊備。這令我想起另一本同類的書,方舟子的《神秘現象不神秘——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謎》。兩本書同樣精彩,可以互相補充。
最後總結一下:這五本都是有關思考的非常好的書,它們內容各有偏重,可互補不足。第一本可作為學習思考方法學的起點;第二本令你進一步掌握語理分析這種思考利器;第三本內容全面,涵蓋了思考方法學的各主要內容;第四本則是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各種思考的盲點與認知上的偏誤;第五本則結合科學與邏輯,教我們如何看待那些怪異現象與迷信。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張海澎簡介: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文學士及哲學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學任兼職講師,教授邏輯學、思考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