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論香港文學館的糾結

夢迪

香港是一個多元包容的城市,擁有言論、結社等自由。文學人何嘗置身事外?

近日坊間就「香港文學館」掀起筆戰,對陣雙方(為行文計,姑且稱之為「生活館」和「作聯館」)各有解讀。

無端掀爭端  所爭何為?

本來經香港文學人(自然包括論辯雙方)經年持續不懈努力爭取,本屆政府終於認同成立香港文學館,並由馬會給予一定財政(開館經費)支持,據悉要逐年申請。這豈非值得全香港文學人當浮一大白的快事?無端掀起爭端,所爭何為?利益?名聲?正統?旁門?

筆者挑燈細看,概言之,卻原來關涉到——

(1)時間先後。「生活館」自謂他們二○○九年就倡議及爭取建立香港文學館,文字裏不無「先來後到」的隱喻。殊不知早在二○○四年,「作聯館」就有三十多位享譽香港及海內外的文學(文化)人已率先聯署,呼籲「香港必須建立香港文學館」!

(2)影響大小。「生活館」自謂他們館內(外)諸多文學「名家」並不知曉「作聯館」情事云云。反觀「作聯館」最早連袂發起呼籲的,饒宗頤、也斯、劉以鬯、金聖華、金耀基、羅忼烈、周蜜蜜、黃坤堯、黃維樑等,哪一個的分量都不比「名家」輕!在資訊發達、公開的香港,「名家」們竟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豈非咄咄怪事?

(3)館址誰屬。據悉「作聯館」獲批定址灣仔,居然也是「一宗罪」,因為說是刻意與「生活館」打對台,「生活館」說他們早就立足灣仔!那是很久之前的「明日黃花」了。現在他們「生活」在九龍新蒲崗大有街。挑事找由頭,以致如斯乎?

(4)官方?官方!「生活館」言及他們過去舉辦很多活動,與官方相關機構或有合作,或有資助。據筆者所知,「作聯館」三十五年以迄,舉辦了二百多場文學講座及其他相關活動,並未拿到任何資助,是由作聯會員以「羅漢請觀音」形式來辦的。邀請與香港作家交流的講座嘉賓,包括(排名不分先後)聶華苓安格爾伉儷、余光中、黃春明、柏楊張香華伉儷、陳若曦、白先勇、蘇童、賈平凹、王安憶、劉再復、於梨華、李昂、洛夫、陳映真、王蒙、鐵凝、高行健、余秋雨、劉震雲、馬悅然、葛浩文等。

(5)刻意劃分。統觀「生活館」及其盟友文章,他們很刻意劃分「官方」的、「建制」的及「民間」的等概念。君不聞:文學是全民的,香港文學館自然是全香港的,任誰無法也不可能視為一己小團體的囊中物。再說了,既然侈談「民間」,之前何必尋求「官方」相關機構資助與合作?(題外話:這種刻意劃分,不禁令人憂慮。這不是要人為造成對立、分裂嗎?)

文學館非私器

在此不妨重提「作聯館」潘耀明的公開表態:香港文學館屬於大家,絕非私器。他自己不入董事會,且文學館並非壟斷,歡迎其他文學團體加入競爭。

請允筆者再補提一筆。「作聯館」潘耀明自從二○○四年同一眾文學人聯署在《香港作家》刊文發出呼籲後,一直沒有停止向歷屆政府尋求支持,很早就在報刊連載文章為香港文學館發聲,除了〈饒公與文學館〉、〈倡建香港文學館〉、〈建香港文學館藏倡議書〉等系列文章,還在〈香港人太需要文學館〉一文裏,轉述了中國現代文學館時任常務副館長李榮勝關於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經過,及文學館八大功能的演講。

李氏指出,文學館「它有八個功能:第一個功能是展覽;第二個功能是講座;第三功能是保存各種文學活動、作家訪談等影視資料;第四個功能是建立文學館網站,方便查閱;第五個功能是出版文學研究資料叢刊;第六個功能是舉辦各種文學活動、作品研討會、新書發布會、作家紀念會、各種文學捐贈儀式、作家書畫展以及參觀、講座、聯誼活動等等;第七個功能是組織學者研究當代作家,並提供發表園地;第八個功能是組織文學交流會。」

以上文章都是有稽可查的。

言為心聲。這樣的表述,大家都是識文斷字的文學人,勿須多言了罷!

做出實績 方是正道

走筆至此,忽然想起柏楊先生在《醜陋的中國人》指出,「為什麼中國人聲音大?因為沒有安全感」,又說「中國人的不能團結,中國人的窩裏鬥,是中國人的劣根性」——信然!

香港是一個開放社會,競爭是好事,辯論也有助釐清是非曲直;但是如果一味糾纏下去,徒耗時間精力。相信全港文學人和市民都希望各方早日以行動做出「實績」,這才是正道。

 

(轉載自《明報》二○二三年八月二十五日觀點版)

夢迪簡介:香港自由撰稿人。

上一篇

讀《愛在瘟疫蔓延時》書香情味滿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