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創作風格!林天行:中國畫創新發展重要里程碑

區漢宗

香港一位著名詩人向我推薦畫家林天行,其實林天行早已遐邇聞名,我周圍文化藝術圈的朋友,提起林天行,滿是崇敬的目光。專注於彩墨畫創作的香港當代藝術家林天行,是作品懸掛於香港禮賓府的藝術家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唯一位作品隨「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飛船遨遊太空的香港畫家。

林天行現為香港美協主席、全國文聯委員、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第十三屆全國美展評委、中國國家藝術基金評委、香港政府選委會委員(文化界代表)。

為了能讓當代人更加理解傳統藝術作品的美妙,林天行在多年來的作畫實踐中,融入了許多西方的風格和元素,將傳統畫表現得很當代。他「中西合璧」的創作風格,有時代的烙印,是中國畫創新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林天行指出,藝術家不僅要對傳統古代藝術瞭如指掌,也要深諳當代、西方的藝術,「知道人家在做什麼。水平最高是怎樣」,這樣才能融會貫通,創造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

林天行,原名林仚,一九六三年生於中國福州市,一九七八年開始先後師從畫家吳國光、林光、陳挺、劉牧諸位先生學中國畫及西洋畫。一九八四年移居香港後,仍繼續其中國畫創作,活躍於香港畫壇,並於八七年作品入選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

林天行《荷》

林天行多年對藝術不懈艱辛的探索,畫作呈現熱烈、絢爛、淡泊、堅貞、浪漫、深情,以及其色彩的神奇魅力。林天行的畫告訴你,這喧囂世界依舊有真情,有深愛。二十多年來,他則更加陶醉於中國傳統繪畫的精髓,並將中西藝術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香港詩人萍兒這樣評價林天行:「成為畫家是才華橫溢的林天行的必然之路。讓光陰的餘韻在香港的深處扎根,單純濃烈地活著。」

林天行《荷》

林天行一九八九年修讀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畫,系統性的學院訓練為林天行的創作奠定了更加扎實、廣泛多元的學養基礎;同時,八十年代末期受到西方現代美術思潮的影響,林天行逐漸開始了個性化的語言探索,他將中國畫進行解構,在被剝離的色塊和構成中尋找傳統山水畫的當代意味,同時又保留了筆墨和筆性的運用,傳承了中國畫的靈魂和精粹,開拓了水墨重彩當代的獨特視野領域,影響廣泛。

林天行新著《天行之路》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收錄其在一九七七至二○二二年的精選畫作。

林天行出版有《林天行畫集》、《景象香港》、《天行之荷》、《天行西藏》、《天行之路》等三十多個種畫集。他的創作多元,獨樹一格,除了聞名中外的彩墨荷花作品外,還有以「西藏」、「香港新界」、「鄉村風景」為主題的系列作品。

八十年代末期受到西方現代美術思潮的影響,林天行逐漸開始了個性化的語言探索。他將中國畫進行解構,在被剝離的色塊和構成中尋找傳統山水畫的當代意味,同時又保留筆墨和筆性的運用,傳承中國畫的靈魂和精髓,開拓水墨重彩當代的獨特視野領域。

林天行《荷》

林天行曾在北京、香港、紐約、柏林、不來梅、米蘭、新加坡、台灣、首爾等地舉辦過個人畫展,其作品經常入選百年中國畫展、全國美展、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等,並在世界各地參與聯展。作品為許多中外機構與私人收藏,包括:中國美術館、西藏美術館、國家畫院、廣州美術館、深圳美術館、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禮賓府、香港駐華盛頓貿易發展局、瑞士信貸銀行和香港中國銀行等。

林天行《荷》

林天行以荷蓮畫備受推崇,畫作動人心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一直是中外畫家的創作源泉,對香港當代水墨有深遠影響的水墨大師林天行,以其獨特的彩荷畫作聞名中外。

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中,荷是一種承載了很多歷史內容的文化符號,是一種具有很強象徵性的人格精神。畫荷,既是一種誘惑;又是一種危險。其危險在於,對於畫荷的藝術家而言,最大的難題是出新。前人無數的畫荷佳作就在眼前,模仿沒有出路,創新談何容易?林天行畫荷,超越了中西兩種畫法,成功地融匯兩家之長,畫出了形態各異、情趣豐富的、具有自己獨特個性,為他人所不可替代的荷。這豐富的荷的世界,是他內心的寫照,是他情感的獨白,在荷的世界中,他沉浸了自己全部的思想和感受。

林天行《荷》

林天行讓中國人所熟悉的荷,有了除水墨等形式之外,有更多的繪畫表現語言。林天行的荷一方面保留了水彩擅長風景,以及語言上的那種優雅、溫婉、明麗的特點之外,更賦予水彩以很強的東方魅力和文化蘊含,他的荷花聖潔清靜、姿態優美、造型準確綫條流暢,烘托出畫面豐富而深遠的意境,其作品不拘泥於細枝末節,大氣而無瑣碎。

林天行《荷》

張大千被認為是中國畫史上「有數的畫荷大家」,素有「古今畫荷的登峰造極」之譽。張大千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咨詢委員會主席鄭培凱教授形容:從張大千的潑墨重彩到林天行的層疊賦彩,是畫荷傳統創新探索的歷程。林天行畫的荷塘,色彩繽紛,光影繁複,雖然用的是傳統筆墨,然而在構圖與設色上,卻很接近西方油畫的賦彩,層層堆棧,相互暈染,完全吸取了西方繪畫的技巧與繁複多變的審美追求,天馬行空,展現了畫家內心的體會,畫出了荷塘美景,也畫出荷花文化內涵的意境。

當代彩墨畫家林天行,其著名的彩墨荷花作品,獲不少各政、商界機構及私人收藏。(陳國峰攝)

見識了西方印象派的絢爛魅力,林天行將印象派的用色技法運用於中國畫上,以層層疊加墨彩的手法,探索出自己獨特的風格。近二十多年來,他更加陶醉於中國傳統繪畫的精髓,並將中西藝術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對比其靜逸柔和的荷蓮、菖蒲畫作,林天行的更多作品盡顯自在逍遙之特色,其濃艶生動的色彩、獨到的表現能力、精妙的構圖方式,無不讓觀賞者感受到藝術家源源不絕的力量。

像早期莫奈(Monet)等人的畫,趣味集中於畫面的形象、色彩、布置、氣象等直感的美,而不關心所描的內容。但是,印象派與中國畫其實是可以相互融合與匯通的,後期印象派繪畫在綫的雄辯、靜物畫的獨立、單純化方面與中國畫有許多共通點。林天行的畫作將印象派的色彩和構圖融入到中國畫中,成為當代畫壇成就卓著、自成一格的水墨藝術家。

林天行《又見彩虹》

林天行畫作展現色彩的舞蹈,畫中用橙紅色、綠色、褐色等色塊的撞擊,營造出充滿活力的舞蹈畫面。橙紅色象徵熱情,綠色象徵生命,褐色象徵人間氣息,斑斕的色彩在跳舞,輕鬆、自在,色塊綫條隨著心走,看似簡單的東西卻能夠深入細化,看似複雜的東西又可以概括提煉,有虛有實,畫在虛實之間!擁有明快色彩、極富視覺衝擊力的畫面精彩紛呈,你若置身其中,那種感受真是太美了!

林天行透過潑墨的手法及構圖的切割,把印象派色彩的豐富細膩性與中國傳統藝術融合在一起。作品的氣勢與風致韻度,達到自然生動,充分顯示其生命力和感染力。自古氣韻生動是判斷書畫作品優劣的最高標準,林天行的畫作,用情感和意識來畫畫,往往更注重畫的內涵,以此來表達特有的情趣,如陳衡恪所說:「不在畫裏考究藝術上功夫,必須在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

林天行《山居》

林天行《山居》令人想起北宋範寬的《溪山行旅圖》,但林天行的構圖、筆法、造詣,都結合了西畫的賦彩和層層堆棧,散發出雄偉厚重、堅實磅礴的氣韻,在宏偉氣質之外,這幅畫還蘊含著細微處的美感,如山居的屋舍和繞屋花卉。這幅畫捨棄了薄弱、纖瘦的形象,致力於塑造磅礴氣勢,帶來富有衝擊力的逼人氣勢。

新印象派中國畫詞彙源於西方印象主義畫派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繪畫中的應用。其藝術特點是把「光」和「色彩」作為繪畫追求的一個目的,利用色彩空間混合的原理,創造出具有強烈光感與空間感的畫面,同時,融入一種具有東方神秘感的精神境界。林天行畫作與西方印象派繪畫的最大區別在於:繪畫的精神融匯東西方,所創造的意境具有東方的人文精神。

從東海之濱的福州來到南海一隅的香江,帶著對藝術的虔誠,林天行悉心地灌溉、培育這棵藝術樹苗,自己也在藝術庇蔭下,成長為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家。林天行風韻目標、簡潔舒朗、高雅不群,畫面之中流露出一種剛正不阿的正氣,這是他為人們推崇的原因所在。

《八仙嶺雄姿》水墨設色紙本,37 x 36 cm,2022年。

「有意味的形式」成了美學中最流行的口頭禪。《八仙嶺雄姿》「有意味的形式」,將西畫的光影效果,嵌入中國畫的用筆構圖,在綫條、色彩以及某種特殊方式組成某種形式或形式間的關係,激起我們審美的感情。這種綫、色的關係和組合,猶如西畫光影與中國用筆構圖形成的一幅交響樂。林天行畫作形式之有意味,是因為形式後面隱藏著畫家的感情,人們不能靠理智和情感來把握這感情,只能在純形式的直覺中,才能把握它。

《獅子山下紫荊花開》水墨設色紙本,59 x 40 cm,2022年。

林天行力圖更好做到中外繪畫融合,繼承中國畫傳統,又遵循用多種顔色描述景物。韻在音樂的角度看是指韻律、節奏,在林天行畫作中也能感覺到這種韻律感,畫面的中的筆墨、造型、空間等等的碰撞,都能産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是我們所感悟到的畫面中的「韻」。氣韻所在自然離不開筆墨的運用,畫家的情感、意境、技巧在創作中無不通過筆墨來呈現,筆精、絕妙者氣韻生動。這些都是生命的存在和鮮活的形態。中國畫最高的目標,便是要畫盡意在,講到畫品亦以神品逸品為尚,能品最次。林天行畫作氣韻生動,誠屬神品逸品。

《街景》水墨設色紙本,36 x 38 cm,2012年。

郭若虛(宋)說顧愷之的用筆是「堅勁連綿,循環超忽,調格逸易,風趨電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街景》一看便令人覺得神趣盎然,煙雲宕蕩,如浮紙上,深浸紙背。宋元畫家,多有專長,如李成的寒林,米芾的雲山,黃大痴的峰巒峻秀,草木華滋,倪雲林的平遠流治,蕭然物外,都是各具一格。林天行作畫與造化造物遵守的是相同的規則,繪畫「雖一藝乎而實有與天地同其造化者」。要知在天地以靈氣而生物,在人以靈氣而成畫,是以生物無窮盡而畫之出於人亦無窮盡,惟皆出於靈氣,林天行故得神其變化也。

林天行展覽作品《獅山雲涌(二)》,2022年

此畫以明亮濃重的色彩,糅合棕、黃、橙紅,錯落有致,可覺風雲動態,婉約而靈動,野性與詩意並存,獅山所代表的香港精神巍然不動。林天行以在紙上形成有衝擊力的筆痕,其力度、速度感給人具有藝術的威懾力和感染力。重力度美的「皴」與雲朵的柔美形成了鮮明對比。仿佛將獅山動靜之間的言語釋放出來,傳遞給觀賞之人。

《維港詩情》水墨設色紙本,39 x 60 cm,2022年

曹丕說:「文以氣為主」,劉勰提出:「氣以實志」、「情與氣偕」。在《維港詩情》中,「清勝之氣」、「風氣韻度」等,那氣勢磅礴大氣,時真時幻,或是高低起伏、抑揚頓挫、起承轉合。而這種氣,往往可以反映出畫家的精神、法度在哪裏,這種氣和能量的美感,帶出來另一個詞:「韻」,即審美層次。

《霞映維港》水墨設色紙本,45 x 49 cm,2022年

維多利亞港,渲染了悠久的文明,從久遠的時空裏從容走來,那漫天的星斗都是他睿智的眼睛,一個浪的嘆息都讓你回味無窮。然而,更多的是曠古的沉默,是激動的吟唱。維多利亞港兩岸,海風掠過摩天大厦、霓虹燈光、如梭人流,呢喃著這座國際大都會的光榮與自豪。林天行《霞映維港》水墨設色,畫家獨具匠心,將南國一景,抽象為一種更為形式化的獨特視覺體驗,成為點綫面交錯的唯美舞蹈。維港是林天行的精神家園,更是他藝術靈感的無盡源泉。

《八仙嶺春色》水墨設色紙本,45 x 49 cm,2022年

西畫善於用面表現一切物體的輪廓、明暗、質感,畫上見到的是各個物象之間的面,綫條不顯著。中國畫是跋涉於山水之間,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心中領會美景的真諦,加上自己對生活的體驗,繪出胸中丘壑。中國工筆劃多用重彩,用筆、著色很嚴謹,寫意畫則用淡彩畫成,用筆、著色很隨意。林天行將中西藝術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五色繽紛的顔色自然和諧地交融在一起,描繪了一幅理想中的桃源。整幅畫筆力俊逸,色彩清艶,精細中有一股雄偉幽深的氣勢。

《港灣故事》水墨設色紙本,35 x 39 cm,2022年

中西繪畫本來有著涇渭分明的界限,但是時至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兩種不同的藝術開始正面交鋒,其結果是雙方都以對方為突破自己瓶頸,二者的不斷滲透、融合,彼此對接、互補,從而結束了中西藝術相輕的局面,自此中西兩種藝術開始逆向交匯,並最終彼此不可分割地糾纏在一起,這正是藝術正、反、合規律的具體體現。林天行將中國畫的傳統筆墨技巧與印象派光影有機融合,把中國水墨的皴擦、氣韻和西畫中的明暗、體塊相互統一,從而使顯現出了現代氣息。

《靜靜的維港》水墨設色紙本,36 x 38 cm,2022年

中西繪畫作為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體系,有著本質的區別。西方寫實繪畫是以焦點透視法和科學理性精神為依托,中國傳統繪畫則以「步步移」、「面面觀」等多點透視法則與主體內在情致為依據。西方古典油畫以透視、明暗、結構、光影等相對科學的手段對物象進行摹仿;傳統中國畫則通過以大觀小、綫描(白描)等筆墨形式描繪物件。從一定程度上說,拋棄傳統中國畫的筆墨程序、氣韻意趣也就扔掉了中國畫的最高成就,這也是近現代中國畫「西化」模式所面臨的一大難題。

但是,「國畫西化」作為一種國畫創作路向始終沒有停止,蔣兆和、李可染、田黎明等藝術家繼承前人的衣鉢,繼續探索國畫與西畫如何進一步融合、共生,進而將中西兩種繪畫體系中具有的各自優勢加以整合,創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畫藝術。林天行繼續在「國畫西化」的道路上摸索前行。《靜靜的維港》不是簡單的「中國畫」加「西洋畫」,而是以中國畫的文化、審美精神為核心,吸收西洋畫的藝術技巧,將二者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呈現出雄肆豪放、濃麗沉厚的風格。林天行的中西融合表現為一個中西繪畫修養全面的畫家,創作中具有生動的意境和強烈的情感張力。這種獨特風格是在繼承和發展中國繪畫美學優秀傳統以及擷取西方進步繪畫美學思想的基礎上,通過反覆實踐而形成的。

林天行為香港水墨設色的先驅,對香港當代水墨設色有著深遠影響,其作品更經常參與全國美術作品展、當代香港藝術雙年展、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百年中國畫展等以及世界各地兩百多次聯展。林天行作為香港水墨的開拓者與踐行者,對香港當代水墨有著深遠的影響,以獨特的視覺方式,完滿的構圖與空靈的意境,形成了強烈的個人風格,開拓了水墨重彩畫的新景象。

中國文化十分強調作者主體的精神感受對於作品的影響的。「神居胸臆」而志氣統其關鍵與物象相結合,始終在感性形象中運動並伴隨著主觀情感的體驗和自由抒發而物我相化。「風骨」是與「媚邪」相對的,做人要有「骨氣」 「氣節」,不能偏離中道,只有「中正」才能永恒而生生不息。我們生活在這個浮躁虛華的時代,人們受到各種現實問題的左右而追逐名利。然而畫畫畢竟不是件功利的事,在各種名利面前,很多畫家缺少了些「氣節」。在這個被浮躁、虛華、苟媚、庸俗充盈著的社會,尤其可貴的是,林天行畫面之中流露出一種剛正不阿的「骨氣」,他的品格、骨氣、氣質、志趣和情思,激濁揚清、弘揚正氣,沒有這種質量與氣節是畫不出有風骨、有氣韻、有格調的作品的。林天行「善養浩然之氣」於胸中,則於畫必超然清骨,於人必剛正不阿,於社會則必有助教化。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區漢宗簡介:香港資深媒體人。

下一篇

小書蟲暢遊大書海(外一題)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