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融──簡評章誌文和惜珍的長篇小說《面朝地中海的房子》

周瀚

女作家章誌文和惜珍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和深厚的中國情懷。她們合著長篇小說《面朝地中海的房子》,以華人獨特的視角觀看西方世界,通過聚焦法國尼斯一套面朝地中海的別墅,講述了中國人在法國的經歷,全面展現了法國的歷史、文化、宗教、哲學、社會等各方面內容,法國色彩濃重、生活氣息濃厚。小說揭示了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融,表現出作者對東西方社會的敏銳觀察和深刻理解。

一. 敘事角度和題材創新

小說以寫實手法,描寫了華人在法國的度假生活。敘事角度、題材和小說人物的安排頗為新穎。一般而言,華人在外國是在商店、超市、酒樓、洗衣店等領域努力工作,留下了艱苦奮鬥的心血和汗水。但此小說不是以華人在外國拼搏的創業故事為題材,而是描寫華人在法國購買別墅以便度假,期間與業主展開了一場歷時兩年的房屋爭奪戰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兩位女作者都是上海人,其中惜珍是著名海派作家,而章誌文(加籍華人)在加拿大、法國、上海和香港多地生活,視野開闊。兩人在題材上勇於創新,以中國人的眼光描寫法國題材,逐一介紹法國尼斯的街道、沙灘、廣場、酒店、教堂、歷史人物等等,極具法國色彩,卻又巧妙地將中國文化蘊藏其中,表現手法可謂超前。

小說中,大偉和艾麗思首先以度假者的身份出現,如此閒暇的生活,何其瀟灑。他們購買了一套位於法國尼斯蔚藍海岸邊的半山別墅。站在碩大的露臺上觀望,遠處,是一覽無餘的地中海海景和蜿蜒的阿爾卑斯山脈;近處,則是擁有法式風格的花園,茂密的樹木、碧綠的草坪、爭奇鬥艷的花朵,風景一片綺麗。因為這套別墅,他們在法國先後聘請了律師、花園建築設計師、管家、鋼琴老師、司機、廚娘、花匠、法文老師等。這些人多為說法語的法國人。大偉和艾麗思的身份由度假者變成僱主,亦由「外來者」走向本土化。在法國的別墅裏擁有地位和威信,受到大家的尊重和信賴。這套別墅是以中國人為主導,而不是以法國人為主導,這確實讓人意想不到。這不僅樹立了中國人的自信,還極大程度上顛覆了法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這正是此篇小說征服人心之處。

二.對法國的認知與建構

法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內涵的國家。法國人以浪漫和傲慢著稱,骨子裏有一種白種人的優越感,普遍瞧不起「外來者」。法國人對於大偉有截然不同的態度,當房東布魯諾知道中國人要買別墅的時候,覺得很荒唐。「法國人天生的傲慢和對東方民族的偏見使他無法容忍。一個中國人居然想要買他這個法國人的別墅,這件事聽起來就很荒唐。何況中國人買了房子肯定不會長久住在裏面,只不過是偶爾來度假時住住,就更不願意賣了。」因此他對「外來者」大偉不太友好,多處刁難大偉。小說通過描寫房東的變卦,凸顯了法國人的典型特質,反映了複雜的人性。既呈現出部分法國人善良的一面,也呈現出醜陋的一面。

面對法國不同階層的人士,大偉夫婦回應迥然不同。面對奸詐、狡猾、千方百計不讓大偉取得別墅的房東,大偉不卑不亢地應對,運用法律途徑為自己爭取合法的權益。從對這幢房子的一見傾心到拍賣成功卻無法獲得到提交法庭,這場房子官司足足打了兩年多。大偉的情緒經歷了過山車般大起大落,直到最終拿到別墅,他始終表現出中國人的堅忍和非凡的智慧。又如當司機皮埃爾告訴大偉面臨困難,既沒有地方住,也沒有錢買房子,大偉和艾麗思允許他在別墅免費居住半年。大偉還教他向銀行貸款買房子,其靈活的投資理念教會了皮埃爾如何去改善生活品質。這反映出大偉和艾麗思理解職員的真實困境,並具有同理心、樂於助人。

作者關注和審視法國社會和文化,並一針見血地指出,法國同樣存在著貧富懸殊。「在人們心目中,擁有眾多奢侈品品牌的法國是一個富足的國家,那裏的人們應該生活得很快樂。事實上,在表面光鮮的後面,法國很多普通百姓的生活並不容易。發達國家也同樣存在著貧富懸殊。」這是對法國的現代文明作出深刻的反思。

大偉和艾麗思雖然喜歡法國文化,但是以一種平等的心態去看中西文化。在現實中,他們既沒有將法國人凌駕於中國人的意識,也沒有將中國人凌駕於法國人的觀念。他們認為大家是平等的,應該互助互動互融。在文化交匯中不僅保持住特有的中國文化特色,還尊重法國文化。

三.對中國的認知與建構

大偉和艾麗思心系中華文化傳統,即使身居外國,仍不忘向外國友人宣傳中國文化。中國人文精神在別墅裏延伸。在一樓的走廊裏,懸掛著一組中國風景畫,司機皮埃爾經過時會看上一眼。「他經常好奇地問艾麗思:『太太,你們中國人是不是現在仍有人像畫內一樣,頭上戴著斗笠,坐上小船出去釣魚?』艾麗思禁不住笑了,她說:『皮埃爾,那上面畫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現在中國人和其他國家的人一樣是坐汽車或開車出去的。』」皮埃爾跟許多法國人一樣,從來沒有去過遙遠的中國,中國對他來說,充滿了東方的神秘和吸引力。他表示做夢都想去中國看看。由於大偉夫婦在尼斯和皮埃爾相處最久,早已把他當成朋友並十分欣賞他為人忠厚、老實、工作勤奮、忠於職守。當聽到他的想法,大偉夫婦不僅支持,還親自買好機票邀請皮埃爾夫婦去上海旅遊。皮埃爾夫婦在上海住了一個星期,就住在大偉夫婦的家。「艾麗思天天開車帶他們到上海的特色地方去玩。外灘、城隍廟、南京路、淮海路,玩到哪裏吃到哪裏。有一次,艾麗思請他們到皇朝大酒店吃飯,皮埃爾看到那麼豪華的餐廳,還有餐廳裏碩大的魚缸,裏面有各種彩色的魚游來游去,餐桌上擺放著燙金的餐具,他緊張得都不敢坐下來。」皮埃爾夫婦沒想到中國上海如此先進繁華,絲毫不比法國差。上海之行徹底改變了他們的看法,皮埃爾太太也沒有了法國人特有的傲氣,並對上海萌生了一份尊敬。而艾麗思帶他們遊覽上海時,心裏亦充滿了民族的自豪感。

小說由此揭示了一個道理:世界是多元的,即使各國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人們亦應該廣泛交往、充分理解從而達到深度交融。這對消除誤解和偏見尤為重要,惟其如此,世界才會更加美好、和諧。

四.結語

小說的敘事形式是單線條,以時間的先後順序來記敘在法國所發生的事情。小說的前十章寫打房屋官司,跌宕起伏,頗為吸引人。後半部分除了介紹在別墅的工作人員,還以遊記的形式介紹法國的歷史、文化、藝術。其中藝術家包括梵高、畢卡索、塞尚、馬蒂斯、莫奈、高更,城市包括尼斯城區、西米耶、石城EZE、俄國教堂、摩納哥和芒通等等,描寫細膩、介紹全面。讀者猶如置身歐洲,去了一趟文化藝術之旅。普羅旺斯的風情、南法小鎮的浪漫,令人回味無窮。小說遊記化凸顯了作者開闊的視野、淵博的知識和高雅的審美情趣,不過其弊端是同時削弱了小說的情節性。

在小說中,作者反覆表達尼斯的別墅是「天堂的一角」,它不僅是作者的感情寄託,還構成了一種精神意象,象徵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閑窗聽雨攤書卷,獨樹看雲上嘯台」,大偉夫婦擁有別墅是幸福的,何其悠閒雅致。正如法國作家蒙田所言:「確切的人生是:保持一種適宜狀態的與世無爭的生活」。小說的文化內涵豐富,男女主人公從最初經歷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到最後能把中西文化完美地交融在別墅裏。無論是中國人,還是法國人,在別墅都能和諧共處。因此它是超地域性。小說把「東方遭遇西方」的故事演繹得非常精彩,拓展了中國當代小說的文化視野,頗具東西交融的藝術風貌。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周瀚簡介:文學博士。現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作家聯會常務理事、國際當代華文詩歌研究會執行主席兼秘書長、《國際漢詩研究專刊》社長、《國際漢詩探索》及《五洲華人文藝》《五洲華人詩刊》執行社長兼總編輯等。出版詩集《靈魂,在陽光中飛舞》、《周瀚短詩選》及學術著作《唐代帝王詩歌與詩壇》。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