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傳統的建築師水墨畫

賴慶芳

黎東耀博士所繪的水墨畫——《禱》。(作者提供)

看過不少水墨畫,唯獨黎東耀博士的水墨畫顛覆了我對水墨畫的恆常觀念,也令同行看畫展的外籍同事珍妮(Jannie)高聲讚歎……

黎博士畢業於香港大學;我與他與雖屬同屆同學,卻因不同系,讀書時期彼此從沒在校園碰過面。畢業後,我們剛巧在同一所院校工作,便呼他英文名字——斯坦(Stan)。後來,得知他是大學莊友的中學同學,頓時覺得世界真細小。他既是建築系教師,亦是香港註冊建築師。因其英文姓名與家中姐妹幾乎相同,令我印象較深。

與黎東耀博士同校工作多年,碰面機會不多,印象深刻的有三次,主要因為工作關係。

第一次碰面在講堂裏。黎博士一直專注建築範疇的學術研究,較少與同事午膳聚餐。那年我擔任文化及藝術講座系列的主持,他乃獲邀的講者之一。在講堂之中,他頌讚中國古代建築工匠之匠心獨運,更在講座中幽默地說:「林徽因不選徐志摩而選梁思成是正確的,建築師梁思成比文學家徐志摩好啊……」學生哄堂大笑。我也認同林徽因(原名林徽音)的選擇,因為梁思成乃未婚俊傑,而徐志摩是有婦之夫、有家室之士。林徽音不願因一己之情而令別人痛苦,同時毁掉自己聲名。她在愛情路上的抉擇十分理智,已考量別人的感受及自身承受輿論壓力的能力。陰陽之合也雖要天時地利人和,以免誤入情感苦海。

第二次碰面在教室通道上。建築系有自己的工作室,較少於主校園出現。偶然一次碰見,是在轉堂的走廊通道上。黎博士云:「從沒見過我系學生為其他學系的選修科如此拼命!聽他們說,正在做你給予的小說習作……」我開懷而笑:「真的?你們的學生如此認真!」最令教師感覺快樂愉悅的,莫過於真誠的付出,得到學生的認同與回應。若云人生是苦海,愉悅的工作環境肯定是苦海中的綠洲。

第三次碰面在會議室。彼此同是某行政管理架構的成員,在定期的會議中,各自代表不同學系。轉至港島工作適逢多事之秋,社會變化萬千、疫情肆虐不斷,環境變遷狠辣快急,苦海似是無邊,與黎東耀博士也幾年沒有聯絡。

想不到去年暑假在香港會展中心的畫展裏遇到他,實在有點意外!因為展場純是油畫、水彩畫、水墨畫,畫海裏沒有建築繪圖或模型。我問他為會來看畫展?他云自己也喜歡水墨畫,更展示手機裏的畫作照片。我與同行的外籍同事看到照片,驚訝不已……他順道邀請我出席典亞藝博(Fine Art Asia),云其作品會於場內展覽銷售。

同年秋天,我再次匆匆走進會展中心,觀賞其風格獨特的水墨畫。黎博士的作品顛覆了我對國畫及水墨畫的概念!其水墨畫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令人一看難忘,能於芸芸眾多畫作之中脫穎而出。其畫有三項表層特點、一項內層特徵——

其一,畫者採用素描視覺繪畫。黑白的水墨構圖乍看似素描,尤其所用的色彩只有黑、白、灰;繪畫的是素描獨有的三維空間圖像,並非常見的二維空間傳統水墨畫。

其二,以皴筆描畫皮膚紋理。水墨畫繪畫手指、額頭或臉部表情,展示常人皮膚放大後的紋理。觀者從黑白的水墨畫中,可聯想造物者的偉大——同一個人的身體,不同局部有不同的紋理;每個人的皮膚紋理不相同,形成獨特的身份認證,是造物者對人類鬼斧神工的創造。

其三,水墨畫中融入建築結構風格。或許因為畫者是建築師,其水墨畫展現建築結構美。以勾皴擦點染所繪的水墨皮膚,是一條條均勻有序、系統清晰的線條,明顯將建築結構的均稱與秩序鑄入畫中,令人看畫如看建築結構,線條紋理表露無遺。唯一不同的是建築結構較多直線,水墨皮膚則較多曲線。

表層的特點易知易見,內在的特徵不易見。黎東耀博士透過水墨畫展現自己的人生經歷、哲學觀點與悲天憫人的情懷。其畫作展題為《苦海三界》,以「陰陽界」、「美麗新世界」、「化石界」為三界,異於佛教「慾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之名,卻保留一點點連繫與想像。展區有畫者自述簡介:「身在亂世苦海,選擇出世還是入世,還是根本不容選擇?於外求山水與內明本心之間,作者(畫者)選擇了微觀檢視自身皮膚,把身體當作經文,寫一紋如抄一字,以三種方式與苦海動態共存。」畫者沒有「人生如苦海,學佛到彼岸」的觀念,而是選擇自我檢視式的內省,以達至頓悟。

《陰陽界.法吻》(左)、《陰陽界.溶抱》(中)、《陰陽界.自吻》(右)。(作者提供)

在典亞藝博裏,我看到的就是「陰陽界」的畫作,如畫者所述「以手指探索情慾,經歷陰陽界」。放大的姆指與食指蘊含男女之道,如一幅《陰陽界法吻》就呈現男女之間的法式擁吻,顯示男女相戀。另一幅《陰陽界溶抱》描繪男女之間的難捨難離、藕斷絲連的深情。還有《陰陽界自吻》是大「我」的一指親吻另一指的「自吻」,亦可暗示男女一方的自動獻吻。畫者自述:「亂世中,有人寄情星宿山河,作者(畫者)卻寧願遁入零距離微觀世界,與自己的皮膚交心對話。」

若觀者對畫作傳達訊息有較強的觸覺,看其畫知其意,難免會在這「陰陽界」畫作之中感到熱血沸騰。畫者成功透過線條展示手指的紋理,也成功透過手指傳遞欲言又止的訊息,讓視覺變成聽覺,體悟畫者的心靈獨白。

水墨畫中的一點紅,正是作者的印章。印章在巨型的畫幅裏顯得細小。然而,在全幅黑與白之中,一點紅是唯一的色彩,故此引人注目。與此同時,印章亦成為詮釋畫作內涵的一部份。印章之象徵意義,觀者可自得之。印章之赤紅如人心,寄寓陰陽之道之始生、滋養與興盛,或云男女之心之靠近、蔓生與相印。

除了「陰陽界」,我頗欣賞那些臉部表情的局部放大——「美麗新世界」,一如黎博士自述:「以閉目抗拒磨難,自欺身處『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之中有五行的重要元素:三幅水墨畫。水墨畫展示的乃芸芸眾生面對外界的反應——清一色的閉目抗拒。這些臉部表情全由皮膚紋理組成。我還笑問:何處找到「滿是皺紋的模特兒」?他笑著回答:「那是我刻意皺眉縮目的自己。」小冊子有其自述:「通過作者(畫者)自畫像,幻想被虐者、施虐者與旁觀者內心。」創作靈感源於柬埔寨,畫者曾造訪金邊吐斯廉屠殺博物館,目睹殘暴施虐者遺留下來的刑具囚牢與受虐者觸目驚心的血痕。

黎東耀博士展示了悲天憫人的情懷,思考人海中種種苦難,皆因有施虐者,也有麻木旁觀者,才有受虐者的悲哀。若如此說,或可以將水墨畫「木」理解為旁觀者的麻木態度,「金」為施虐者的金屬利器,而「水」為受虐者擁有的大自然世界。在美麗的新世界,人們皆閉目不見,此非孔子所述的「非禮勿視」。據我的理解,儒家所訓乃該視即視,不平則鳴,非禮勿視勿言勿聽,親君子遠小人。

《美麗新世界.金》(左上)、《美麗新世界.水》(左下)、《美麗新世界.木》(右)。(作者提供)

「美麗新世界」的於二〇二〇年入圍英國斯特拉特福藝廊(King House Gallery)藝術比賽。另外一幅題為於二〇二一年入圍意大利棱鏡藝術大獎(Prisma Art Prize)藝術比賽的決賽,並且獲得加拿大藝術代理獎(Biafarin Award)及最佳藝術家網頁獎。「美麗新世界」作品系列為畫者了結幾年的心靈苦海,也開創了美麗的新世界。

然而,不論黎東耀博士所繪的「陰陽界」或「美麗新世界」的水墨畫,個人認為可以歸結於禱》這幅作品。「陰陽界」乃人類生生不息之道,在於男女陽剛與陰柔之結合、陰陽諧協並存,才可「禱」求上天延展下一代。在「美麗新世界」,則要「禱」求上天能令旁觀者不再為「木」,施虐者不再有「金」,受虐者才能重返大自然「水」世界,就如阿凡達科幻電影的美麗水世界。這幅水墨畫更獲得二〇一八年度大華銀行水墨藝術大獎之銀獎,足見禱》的力量。

在黎東耀博士的畫海中,觀歷其人生經歷與哲學思想,感覺走進一個微型卻無邊的世界,但非佛家的苦海,而是悲天憫人的人文心海。得知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媒體的採訪,也知其師承馮永基先生——香港著名建築師及畫家。三年學藝,能揚名海外,實在不易。祝願黎博士他日能青出於藍更勝於藍,成為另一個香江著名畫家。

二〇二三年陽春三月撰,原刊於《灼見名家》。

賴慶芳簡介: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碩士課程講師。歷任香港大學導師、香港科技大學導師、香港城巿大學兼任講師、北京大學訪問副教授、馬來西亞拉曼大學訪問學者、香港珠海學院副教授。研究興趣包括唐宋詩詞散文、歷朝小說、古代歷史人物及審美、婦女文學、文學創作。現亦為日本島根大學亞太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香港作家聯會學術部副主任、全港青年學藝比賽評判、香港小說學會理事、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理事、亞洲華文作家協會(香港分會)理事。

下一篇

冰川、岡仁波齊、徒步林芝仲措(各三章)──劉萱散文詩選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