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若軒
記憶裏端陽時節的香港,軟煙色的天空上也許住著一片海,廉纖密密,朝夕纏綿。是論文答辯的前一晚,蘇蘇和我相約要在滄浪亭裏掛滿了淡紅色山茶花的那幾天,穿著藍布罩衫,手捧《紅樓夢》一起拍照留念。
本科時期的四年是味同嚼蠟的記憶,蘇蘇大概是我貧瘠的青春裏為數不多的訪客,因著志同道合的緣故,相伴在別人的掌聲之外觀摩,在《春明外史》與《廣陵潮》縱橫交錯的筆記塗鴉之間閒逛。流連於自我空間內部的兩名女子,她們的四周萬籟俱寂,只允許剩下紙筆相磨的聲音,而時間亦永遠是夏日的午後。
自九龍圖書館出來的時候正遇上培正中學的學生下課,看見手持《紅樓夢魘》的女生從我前方走過,覺得青春的影子瞬間被拉得很長很長,驕矜未脫的女孩子可以無限制的躲在年紀的象牙塔裏揮灑筆尖下的小小歡愁,紅綠燈轉換之間,竟然多了幾絲對這熱忱澄澈的嫉妒。看到似睡非睡的陽光此刻浮於地上,恍惚間記起和蘇蘇不曾履行的「紅樓舊約」。
未染塵世風波之時,有別於常人的興趣愛好大概都是命運的特別饋贈,現在懂得了已過耳順的張愛玲為何要走進紅樓裏十年一覺的原因,大概是對《紅樓夢》在她桃李碧玉之際給予綺麗才思的一種報恩,心思純淨的人報起恩來從來不做任何商量,才有了那部《紅樓夢魘》。
格子間裏的少女情懷總是要挑選一段自造的光怪陸離的人間,雙腳是不能完全落地的,放逐傷春的靈魂,任憑她們謫居在掛滿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樓梯上。面對風雲歷亂的春申舊事泣涕漣漣, 靠近直實瑣屑的日常時又顯得有些薄情寡義。
近年來我和蘇蘇依舊保持著電郵往來,她閒時四處遊蕩,偶爾路過亭子間,看那些染衣香遊,暗逐芳塵的少女們言笑晏晏,時不時往籃子裏扔幾個落蘇,才想起今天是要去菜市場的。我人過香江,仍舊追求許多年前的一語之艷,但至今還是無人魂絕。我們終究會在同一個終點相遇,彼時歡笑怨懟和自戀志氣會拌著幾顆樟腦丸慢慢嚼碎,一併嚥了下去。
青春的舊約是時光盡頭的獨家藏本,找不到堅實的理由去忘記,時不時從心海裏冒出來,搭上一搜小船,在潮去潮還中連篇累牘。好在此刻念舊的風氣尚未啟動,便也開始一切的漫遊。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石若軒簡介:女,香港都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