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傑
巴黎一個冬日
乍陰乍晴
時而穿入拉雪茲神父公墓的陽光
把一座座匠心獨具的墓碑照亮
罕見的銀妝素裹
已逐漸褪下
露出了原來的寂寥境況
唯獨主要通道上的皚皚積雪
叫人想起
雨雪霏霏昨夜從天降
方圓四十四公頃的墓園
成了歷代名人長眠之所
墳墓鱗次櫛比
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蕭邦
這位十九世紀音樂大師的軀體
除了心臟
在親手譜寫的葬禮進行曲中下葬
他決定自己那顆心
應該送回到
日夜思念的波蘭故鄉
他並不孤寂
不乏知音人前來瞻仰
一個少女雕像坐在碑頂
雙臂摟著
訪客送來的一大束鮮花
長髮披肩的她
低下頭黯然神傷
只活到三十九歲的天才
給世人留下了無價的文化遺產
他的夜曲
恬靜醉人如夢如幻
他的鋼琴協奏曲
有氣質兼有幻想
他的波蘭舞曲
英雄氣勢在迴盪
他的作品無不閃爍著
劃破時空的浪漫主義光芒
在當代音樂領域
不論東方西方
繼續受到高度的尊崇與讚揚
離開蕭邦墓地
繞道去看巴黎公社牆
鮑狄埃和多列士
也葬在附近一帶地方
偶爾在特殊的日子
才再有機會感受到
英特納雄耐爾曾經感人的力量
議會道路的激辯
年輕人沒聽過
老一輩的人也已經淡忘
註一:歐仁.鮑狄埃(一八一六—一八八七),法國革命家,詩人,巴黎公社主要領導人之一,《國際歌》作詞人。《國際歌》的法語歌名是Internationale,英特納雄奈爾是法語音譯。
註二:莫里斯.多列士(一九○○-一九六四1),法國政治家,法共領導人,主張走議會道路,曾在六十年代引起論戰。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曾家傑簡介:文學藝術愛好者,資深攝影人,撰寫攝影評論,曾從事翻譯工作,近年愛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