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
曾敏之先生走了!消息傳來,有點震驚。印象中曾老總是中氣十足,雖然近年腳患,但總是精神奕奕,哪裏想到他也會告別人世間!
記得頭一次見他,大約是在一九七八年吧,當時我在廣州見到詩人韋丘,他說曾敏之已調到香港,叫我去找他。過了好一陣,有一晚經過灣仔道,便上去找他討教,開始了近四十年的亦師亦友的交往。
第一次給他主編的《文藝》周刊投稿,被他退回來了,並附一信,大意是說,感情充沛,文筆優美,但別離是有階級性的,囑我修改後再寄他。但我覺得無能為力,只好另投他處。過了幾年再碰到他,他竟主動提起此事,說當時思想有些封閉,說得我慚愧起來。
我也曾經陪詩人蔡其矯去見他,陪新加坡散文家石君去拜訪他,也都在靠近他報社也靠近我工作地方的灣仔「紅屋」餐廳喝下午茶,但那餐廳如今早已消失了。現在回想,曾老也走了,無限感慨。
雖然很遲才認識曾老總,但很早就認識這個大名。那時我還是印尼萬隆的一個中學生,讀到一本書——《魯迅在廣州的日子》,署名曾敏之,當時竟以為作者是女性。但曾公是昂藏男子漢,是四十年代曾以《談判生涯老了周恩來》馳名的一代名記者,又是名作家。他還在一九四七年底籌組香港作家聯誼會(後正名為香港作家聯會),我忝為三十一名發起人之一。成立那前一天下午,我途經灣仔道,在報社樓下巧遇曾公,他還招呼我:「記得參加呀!」記得創會時,他正當盛年,談笑風生,那時,他還在報館當值夜班的副老總,兼管《文藝》周刊,工作繁重,卻完全看不出疲態。
有一天下午,在現在已遁入歷史的灣仔「青文書店」看書,巧遇他,當時他主編的《文藝》版上準備發一篇別人批評我的中篇小說《天平》的文章。他安慰我,並叫我回應,一起刊出。其實,當時是我的寫作初期,但他對我多有關照。一九七九年八月,由曾公組織,應花城出版社之邀,前往廣州白雲山參加「文革」後首次的粵港文學座談會。記得他在電話中邀我參加時說的一句:「那裏風涼水冷呀!」同行的有海辛、杜漸、彥火、黃河浪、原甸。一九八二年六月,他又推薦我參加在廣州暨南大學召開的「首屆台灣香港文學學術研討會」,參加者有高旅、海辛、彥火、梅子、馮偉才等,還有台灣旅美詩人秦松。一九八四年,由中國文聯主席周揚率領的中國作家代表團,成員包括馮牧、艾青、艾蕪、袁鷹、邵燕祥、魯藜等,香港作家劉以鬯、羅忼烈、李輝英、黃維梁、小思、金依等十二人在曾公的組織、率領下也赴深圳相會,我也附驥尾參與。這些內地與香港的文學交流,有許多都是由曾公一力促成。由此可見他用力甚勤。當時在座談會上,曾先生曾表示,他以新聞記者的眼光觀察,不久將來,香港將會有一份新的文學雜誌問世。第二年一月,《香港文學》果然便創刊了!
不僅文學交流,在文學出版方面,一九八一年十月,他為花城出版社選編《香港作家散文選》;一九八三年二月,又為花城出版社選編《香港作家小說選》。需知,那時是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初期,香港作品進入內地,難度相當大。曾公為香港作品進入內地的努力與功德,顯而易見。
一九八○年七月我離開時代出版公司,前路茫茫,曾公約我在灣仔天樂里「天寶餐廳」喝下午茶,他安撫我,並主動提出,要介紹我去萬里出版社工作,可能見我以不是文學出版社而遲疑,他勸我說,在香港,愛好是愛好,工作是工作,也就是要以職業來養愛好。一言驚醒夢中人。
一九八六年二月,由曾公牽頭,我與也斯、施叔青、梅子等應邀前往廣州,參加在白天鵝賓館舉行的「首屆粵港作家聯歡會」,記得當時在入口處簽名報到時,曾公談笑風生,豪情滿懷;二○○五年九月,我應邀參加在杭州西湖畔舉行的「曾敏之文學生涯七十年筆會」,秦嶺雪、鍾曉毅和我在門前與曾公合影,那時的笑聲依在,於今人事已全非了!
曾公雖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卻活在我們的心間。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陶然簡介
一九四三-二○一九。香港資深作家、編者。本名涂乃賢,原籍廣東蕉嶺,出生於印度尼西亞萬隆,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一九七三年秋天移居香港。歷任香港作家聯會執行會長,《香港文學》總編輯、顧問,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及其轄下之《中國旅遊》畫報副總編輯,中國作協會員,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授,蘇州大學客座教授,廣東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著有長篇小說《追尋》、《與你同行》、《一樣的天空》,中短篇小說集《旋轉舞臺》、《平安夜》,中短篇小說選《蜜月》、《紅顏》、《陶然中短篇小說選》,中篇小說《心潮》,小說集《歲月如歌》、《連環套》,小小說集《表錯情》、《美人關》等。
check out here VoxEdit - NFT Creator
the original source infinity wallet ai miner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