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乎?沉思乎──讀胡少璋先生散文《「美笑」兮,「美哭」?》

遲強

「美笑」兮,「美哭」?

大標題瞬間吸走了我的眼球:美笑?美哭?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至此,我立馬有了一睹為快的念頭。

花美,看了心情喜悅,笑了,我們姑且稱之為「美笑」;反之應是「美哭」,看了美花會哭或想哭,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但來澳洲後,聽說了,並且看到了令人「美哭」的花。

這文章一開篇,就開門見山地詮釋了所謂的「美笑」、「美哭」,使人恍然大悟。但是,胡少璋先生不就此駐筆,而是一杆子捅到底,把謎底揭了出來:

這種紫色的小花是長在參天大樹的樹冠上。這種樹是藍花楹(英文:Jacaranda)。

哦,藍花楹(Jacaranda)!我知道。它是一種春夏之際盛開的木本花卉,原產於南美洲,澳大利亞最常見的藍花楹品種據傳來自阿根廷。它花骨朵不大,但枝葉繁茂,妙曼多姿,顏色深淺不一,由藍、靛藍到紫均有呈現,最深色接近深紫色。為此,胡少璋先生才會在散文中有這麼一說:

藍花楹是這種樹的名稱,「藍」字當頭,開的卻是紫花,藍與紫是不同的兩種顏色,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沒有人去嚴格地區分的,反正兩個「兄弟」差不多,所以,說藍說紫都說得過去。

藍花楹的花語:寧靜、深遠、神秘、高貴、「在絕望中等待愛情」等等,不一而足。據說在藍花楹怒放且月明之際,能諦聽到樹梢上傳來的喃喃細語,那是男女情侶花前月下的耳語。故而愛戀男女若攜手在樹下許願,即能喜結連理,白頭偕老,直至地老天荒。

當我們帶著這種美麗的傳說,再回讀〈「美笑」兮,「美哭」?〉一文,心即刻被文章中的這段描寫溶化了:

一邁進大街,就有一種異樣的感覺,街兩旁並排著高大的藍花楹已合攏在一起,大街變成一個深深的洞穴。車輛就像在洞裏行駛,如果能在直升機上觀賞,那就好像是一條流向遠方的藍色長河……

多麼生動而貼切的比喻:之一,大街因藍花楹而形成了一個深深的洞穴,車輛就像在洞裏行駛;之二,從天上俯瞰:茂密的樹冠組成的奇景,宛如一條流淌的藍色長河。其豐富的想像力,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不僅如此,文章繼續描寫:

這裏天是籃的,海是藍的,花是藍的,地也是籃的,這裏的行人、車輛……一切的一切都變成藍的了,因為,全部都被浸泡、吞沒在藍色的光暉之中了。

由此,我憶起了中國當代散文大家劉白羽先生的名篇〈天池〉中的一段描寫:

古人云:「人在畫圖中」,我到天池就有這種感覺,彷彿自己落入深藍色湖面倒印著雪白冰峰的清澈明麗的幻影之中了。這一天之內,我覺得風是藍的,陽光是藍的,連我這個人也都為清冷的藍色所滲透了。

胡少璋先生描寫藍花楹之藍,與劉白羽先生描寫天池之藍,雖人、地、時各相異,但都同操妙筆,異曲而同工:色彩之明麗,色調之統一,令閱讀者頓生侵膚之感!

隨之,胡少璋先生引領我們前行,漫步大街觀賞美景:

微風吹過,樹冠輕輕地搖擺著,藍色的花瓣象天女散花一樣落英遍地,我們就在鋪著藍地毯的行人道上漫步觀賞。這裏簡直是藍色的童話世界,我什麼也沒有去想,什麼也想不起來,我彷彿被藍光所溶解,如醉如癡,如夢如幻。

麥克杜格爾街啊,您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悉尼增添一抹紫色的光輝,使之美上加美,如果有人要尋找「人間天堂」,那就請您到麥街來吧!

讀到這裏,我們已經明白了什麼是「美笑」了,因為該散文語言的美,所描繪的畫面的美,也已讓我們似乎看到了美景──麥克杜格爾街和美花──藍花楹,閱讀之餘,我們自然而然地美笑了!然而,什麼是「美哭」呢?你看,即使胡少璋先生也和我們一樣,在此時發出了疑問:

走出麥街,我問同窗:我們並沒有「美哭」,哪到底「美哭」從何而來呢?

旋即,他就給出了答案:

……要追根就要追到悉尼大學的校園裏去了。在最古老的教學樓,即四方樓的拐角,有一棵古老的藍花楹,每到開花季節,紫色的花開滿整個樹冠。

可惜,它開花的季節卻在十一月,這很接近學校的考試,所以,學生們就稱之為「考試樹」。悉尼大學外國留學生多,對「考試樹」特別敏感。當然,學生們想法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平時不讀書,考試到了,就「臨時抱佛腳」,他們開玩笑說,見到美花就「美哭」了,於是,「美哭」一詞就傳開了。

靚麗乎?靚麗也!為此,有人美笑,有人卻美哭!所為何來?胡少璋先生卒章而顯志:

……當今,高分選才風靡世界,就說澳洲吧,高考平均分要達九十分以上,才有資格報考醫科和法律……我祈望那些貪玩懶散的,不要再「美哭」了,要儘早覺悟,勤奮努力,將來為社會多作貢獻!

全文至此結束,凡一、二千字。其中,僅有兩個人物──「我」和「同窗」;場景也僅限兩處──麥克杜格爾街和悉尼大學最古老的教學樓,那四方樓的拐角處。沒有什麼情節和細節可言,也沒有什麼鋪墊和襯托,但是,景致的描寫,生動而細膩,形象且貼切;語言的運用和詞匯的選擇,也是下了功夫的,是十分唯美的。尤其,結尾處的沉思,即議論,胡少璋先生以長輩的身份,語重心長地告誡那些「美哭」者不要再貪玩懶散了,要早日醒悟,及時努力,將來才可為社會、為人類多作貢獻,從而讓情、景、理達到了高度的合諧統一。

撰寫於澳大利亞悉尼市,二Ο二二年五月十二日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遲強簡介:本名池慶翔,筆名池青橡、欣強、遲鈍,男,編輯,作家。一九四八年出生,祖籍中國福建省福州市。自八十年代初發表作品,先後以多副筆墨,馳騁於文學創作的不同門類之間,從小說、散文、詩歌,到舞台劇、文藝評論等,均有涉獵,作品散見於中國大陸、香港、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的華文報刊雜誌,其中有些被評獎或收入選集。一九八四年,加入中國作協福建分會;後赴澳;現定居悉尼,為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華文作家協會會員。

上一篇

大地詩情、登獅子山二首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