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香港作聯兩位令人敬佩的前輩

潘金英

作聯邁進二十五周年了!這標誌著作聯昂首向前,在文壇上閃亮著光輝的印記。

作聯自從創會以來,一路努力邁步,由無會址到有,由小眾作家到文學大群體,漸茁壯成長。今天,香港作聯已發展成一個全港很受重視和富有活力效能的文藝社團,在推廣文學創作和文化文流上擔當著很重要的角色,這當然不能不記會長一功。

潘耀明會長是繼香港作聯創會會長曾敏之任命接棒,是今日作聯最有代表性的文學人物。潘會長可說是香港文學的一面旗幟,他帶領作聯理事會,以香港為「基地」,時刻面向中國、放眼世界,將海內外華文文學與香港文學一起推動,經常組織各地華文作家、學者相互交流,進行各種文學研究、焦點訪談、出版特刊、編輯雜誌等,對於中港台及海外華文文學,無論是對文學、藝術或文化之推廣、發展,均貢獻良多。

我喜讀《明報月刊》,早在大學時代已經拜服潘耀明前輩了,心裏常想為什麼他能在文化、文學事業做那麼多的大事!非常特別的是他的大半生一直跨越在文學、報刊兩個行業上。他既是創作人,又是雜誌總編;在寫作和審改稿件過程中,他與文學結下一生情緣。如今我也因為文學因緣,有幸加入作聯;與潘會長接觸得多了,對於他的胸襟為人,卓越識見,更為敬佩。這使我憶記起許多年前的往事:當我和妹妹整理何達老師的遺稿時(那時潘耀明先生還是副會長),通過當時朗誦節籌委會好友孫觀琳老師的介紹,得知潘先生很熱心為何達老師的喪事奔走,又召集關心何達的朋友來開會,商議打點詩人何達的身後事及葬儀細節等,又協助孫觀琳老師為何達舉行追悼會,真令人敬佩感動。

作聯在潘耀明會長的領導下,一眾諸位理事會前輩如陶然、周蜜蜜、金虹、李遠榮等,都齊心為推動文學、弘揚文化盡心盡力,為凝聚會員付出心力,領著大家積極拓展文學的空間。作聯常能藉多元活動,給香港這片貧脊的文化土地,栽種更多美麗的文學花朵,如創作比賽、文化沙龍、作家訪談、研討及講座、出版特刊等,既有效提升會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又能凝聚本地文壇各文學團體,這是文人相互聯繫的好平台。我們甫加入作聯後常幸能躬逢其盛,有機會參與了多次「作聯」舉辦的大型講座及研討會,能認識到前輩作家如林曼叔、蔡炎培、寒山碧、金虹、黃維樑、黃坤堯等,拓闊視野,心中充滿敬佩和欣喜;又能一睹訪港大師的風采,心中勉勵自己要向大師好好學習。潘會長實極具慧眼,多年來廣邀兩岸三地暨海外作家來港進行不同主題之研討會,為作聯同人帶來連番的熱鬧和難得的交流機會。作聯曾有此榮幸約邀訪港的名家,包括有余光中、鐵凝、王安憶、章詒和、鄭愁予、陳祖芬、白先勇、閻連科等;其中大師白先勇獲邀來港時,更與作聯諸位作家聚餐交流,使所有會員雀躍不已。

作聯常能藉多元活動,給香港這片貧脊的文化土地,栽種更多美麗的文學花朵,如創作比賽、文化沙龍、作家訪談、研討及講座、出版特刊等,既有效提升會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又能凝聚本地文壇各文學團體,這是文人相互聯繫的好平台。(本會資料室) 

文學作品沒有讀者不成,但徒有作家而無評論家也不行。誰都知道在香港很少人做文學評論的工作,香港的評論園地很缺乏,因為文學評論是一刀兩面,不易討好;在文類裏面可謂最冷門,也最不易為。但作聯的林曼叔先生,卻義無反顧地闖進去文評路上,並一直默默開拓這荒徑。我在作聯一些文學活動的場合有緣認識到他,萬分佩服曼叔先生對文學的熱忱和幹勁。他對文學評論,充滿了魄力,無論文學批評這條路的處境如何艱難,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他創作、書寫評論,所策編的一份《文學評論》雜誌,辦得很具份量,當中常刊登學者各類文學評論和當今不同領域的研究,很有意義;也分析了中港台內外及世界文學的不同研究方向,贏得文學界的喝彩和讀者的尊敬。

我與曼叔先生結緣於一次作聯的講座和聚會,記得初識曼叔先生,見他風塵僕僕、頭髮灰白,卻是眉清目楚,思維清晰,說話快人快語,簡潔有力。他笑對著我和明珠說,你們姊妹怎麼不投稿來《文學評論》給我呢?然後從包包裏掏出一份《文學評論》,熱心鼓勵我們投稿。我們雖然身為後輩,但他對我們很客氣及看重,多番叮囑我們也多寫點評論文字。我愧因事忙而一直少寫,後終於投了一篇《評工人文學獎得獎佳作》的評論文章。發表後,曼叔先生寄稿費及《文學評論》給我,雖不常見面,我們也能從電子郵箱裏收到他的鼓勵電郵,我們都非常感動。他常鼓勵我投稿到「我喜愛的香港文學作品」欄目,令我好生動力執筆,之後就又用心寫了有關欣賞韋婭詩歌的文章。我們細讀林曼叔先生精心策編的《文學評論》,常有所得著及啓發。

我非常欽佩林曼叔前輩,他老當益壯,壯是壯志的壯,他有心整理文史資料,《文學評論》愛文學的精神令人感動!他魄力驚人,在香港鮮有人有此能耐及心神,為他人整理文學資料及評析,令人肅然起敬!他手執一支停不了的筆,所寫的文章深入淺出、字字珠璣;所編選的評論專書就用作家名字命名,已出版了《何達評論集》、《黃慶雲評論集》、《劉以鬯評論集》、《也斯評論集》等多本,從評論集的字裏行間,令人感到了編著者的寫作字字灼熱,散發出生命的熱力,不禁共鳴及拜服。林曼叔前輩將一段段幾乎被人遺忘的文壇歷史披露於世,不但經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文學創意,也對不同名家各做了高度凝練的總結和評價,對文學研究的貢獻確真匪淺!

當林曼叔先生編《何達評論集》時,曾詢問明珠和我關於曾編輯過「朗誦節懷念詩人何達」的事,我們隨即遍尋手頭上昔日有關詩人何達的手稿相片軼事資料,因事隔多年,很多東西已找不到(胡從經也曾問過借用有關資料),後來我們把手頭找到的原稿及一些資料性的回憶影印稿(不同作者寫懷念詩人何達的文章),連同舊相片;於當年暑假整理好交給秀實跟進,最終在曼叔先生的努力下,終見《何達評論集》成書面世。整理評論集成書的過程雖很艱巨,但他渾忘了自己的年齡,面前彷彿是走不完的路,也盼望年輕人和他一起邁步。我相信對於林曼叔先生來說,只要肯為文壇獻出心力,就沒有辦不到的事,由此可見其擇善固執的堅持,令人感動。

在香港這個各忙各的爭分奪秒的社會,沒有人太關心文學界發生的事。印象很深的記得林曼叔先生得悉也斯老師不幸病逝,就第一時間想到即做一個「懷念也斯特輯」,隨即廣邀也斯老師的同事學生朋友撰稿;他不遺餘力地約稿、整理也斯多種難得的影藝文學資料及研究資料,安排版面圖片,趕在四月號的《文學評論》刊出「懷念也斯專輯」,十分熱心難得,令我非常敬佩!

一個文學組織二十五歲,是正值青春年華,活力十足;「作聯」這塊能凝聚作家的文學天空,有幸得到能幹盡責的會長和理事的努力,在艱難的環境中成長、發展、進步;我相信「作聯」的活力和可貴之處,是它為兩岸及海內外各地的文學人提供自由交流,互取經驗的機會,我們會員藉此平台常歡聚一起,人人都可從這同一片天空下認識更多文學上同行的朋友,並有所獲益。在未來的日子,期盼「作聯」繼續發揮凝聚力量,有更多年輕會員加盟,與文學結緣。我衷心祝賀「作聯」銀禧生日快樂!祝願大家勤筆耕,攜手寫下作聯新一頁!

下一篇

《南宇星團詠》──賀香港作聯成立廿五週年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