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火在心間

黃秀蓮

青春的容顔,給營火會的火光照得份外柔和動人。

營火會特別適合年輕人,熊熊火焰透出如春的溫暖、爐火烤出來的肉帶著騰騰的煙火氣,甚至那不太穩定的火力、有點隱約的光芒、原始煮食方法的復現……都是年輕人最愛追求的。更何況,營火會多在空曠且清幽的環境裏舉行,精力旺盛的年輕人多喜歡往遙遠的地方去。香港雖是彈丸之地,要覓得宜於燒烤的郊野卻輕而易舉,所以哪個年輕人不熱衷營火會?真是「人不燒烤枉少年」。

營火會特別適合年輕人,熊熊火焰透出如春的溫暖。(資料圖片)

玩得最開心的一次在七十年代,我隨著大夥兒燒烤去,地點在石澳沙灘。這類團體活動表面好像只是吃吃玩玩,輕鬆身心,其實是建立友誼甚至愛情的理想機會。搞活動必然有旗手,團體裏人才濟濟,有領袖之才者大有人在,但組織康樂聯誼者是一類,發起義務工作者與搞選舉當會長的又是另類,這是我靜中觀察而得的結論。可幸是人人都年輕純品,無爭勝私心,有參與熱誠,營火會便格外興會淋漓了。

巴士停在大路,我們三四十人浩浩蕩蕩走了一段路,終於碧波入目,背起大袋炭的、摃起成捆叉子的、挽著林林總總東西的,卸下擔子,舒一口氣,不吭辛苦。鞋子踏上沙子,有點浮,太陽西下,星夜把沙灘交給我們。領袖不會發號施令的,可是人人自動自覺,樂於出力,有些懂得撿拾石頭,用來壓住鐵絲網,炭給嘩啦嘩啦倒出來,鐵絲網上平鋪著炭。生火起爐需要技巧,有經驗的自然流露身手,幾個火爐差不多時間冒出小小火焰來。什麼都不懂的就負責分派豬扒、雞翼、蜜糖、紙巾等,總之,誰都不肯讓自己閒著,誰都不願人前失禮,誰都不肯留下自私懶散的形象。

那到底是宗教團體,所以大家先手拉手圍成圓圈,唸天主經、唱聖詩,禮儀感發揮了提升心靈的力量。在火光裏,不止容顔,連態度也柔和了,善意的關顧在光影搖動下顯得自然親切,毫不造作。

營火會的高潮在腐竹雞蛋白果糖水飄散香氣之時,一個男生的母親著兒子揹起鍋子,只因食烤肉最上火,這種糖水清熱降火,一定要煮一大鍋,人人一碗。甜品洋溢母性的體貼,叫所有人五内都清潤了。

爐火成灰,殘羹已盡,才清洗叉子,收拾物資,不留垃圾在沙灘。朗月相伴,走到大道,怎知遠遠見巴士已抵達站頭,且開出了,正朝我們的方向駕過來,勢將一掠而過。糟糕了!郊外的巴士班次特別稀疏,走了一班,恐怕要等到天長地久才有下一班。一時情急,幾十隻手狂揮,揚手呼叫,青春的激昂果然能打動人心,司機把巴士停在我們面前。半路中途,迎客登車,實在難得,司機處事富於彈性又充滿人情味,車廂裏冷風裏迴迴盪盪著歡呼。

那麼愉快的營火會也像火光,轉瞬熄滅,一畢業不止各散東西,而且學系不同,際遇各異,隨勢浮沉,運道稍為低沉的自然不願現身,發跡的也忙於大展鴻圖,再難藉著一爐火來維繫,團體自然星散了。

在這團體我僅是過客而已,有所得者是自覺到言行青澀,想急起直追。那次逸興遄飛的營火會,在爐火旁邊,我留意人家怎樣發揮優點,多於留意烤肉的生熟。看別人用叉枝撥弄炭塊,學會輕輕一句,頭頭是道地說明燃燒的箇中道理;看炭塊由燒得通紅到燒得變灰,是時候加炭了,卻不爭先搶做,總是先問一聲,尋求共識。有理有序有節地做事,不多不少不誇地說話……當然,成長之路修遠兮漫漫乎,不是一次半次活動就可以一蹴而就,而是上下求索日積月累的修為。不過,點點星火,藏在心間,總會偶爾一閃,亮起柔光的。

七十年代似乎風光正好,中產階級湧現,社會一片朝氣,年輕人充滿機會,青春煥發如烈烈的爐火……然而青春始終暗度,年輕人很快就不復年輕。

近年來,舍下常有良朋光臨,營火會早已不合口味,圍爐共享火鍋則常有。從選購食材到熬一鍋湯底,我也勝任裕餘了。

炭塊由燒得通紅到燒得變灰,一爐火光,曾經照過青春的容顔,如今餘熱猶在爐邊--以青青的生菜、嫩嫩的豆腐、生猛鮮蝦、安格斯牛肉……暖人胃腸。噫,秋去冬來了。

黃秀蓮簡介: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師承余光中 ;曾任中文大學圖書館任白珍藏展──「九十風華帝女花」策展人。著有散文集《玉墜》、《灑淚暗牽袍》、《歲月如煙》、《此生或不虛度》、《風雨蕭瑟上學路》、《翠篷紅衫人力車》、《生時不負樹中盟》。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