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風華──柳侯祠與英烈塔

閻陽生

柳侯祠 。(資料圖片)

國際上對於各種「美麗度」的評選,不管是景觀還是夜色,都要倚仗一個重要的底蘊:文化和古跡。在這點上,因財富比拼和遊客吞吐而遙遙領先的香港人,一走進柳州市中心的「柳侯祠」就不說話了。

郭沫若題匾的「柳侯祠」渾厚古拙,今人只有歐陽中石可以類比。郭老建國後身居高位卻再無佳作。而唐宋八大家也多成就於官場落敗之時。祠堂中的《荔子碑》雖也難脫文人唱和官場稱頌之窼,卻因韓(愈)詩、蘇(軾)書、柳(宗元)事而「世稱三絕」!流傳千古,可與之媲美卻鮮有人提及的,是毛澤東抄柳宗元詩的手跡。「桂嶺瘴來雲似墨」、「萬死投荒十二年。」號稱亞洲第一「盆景」的柳州天斧神功,不知為什麼當年對在柳宗元眼裏卻是滿目滄夷。而同樣的詩句在毛澤東狂草中卻穿雲破霧,一吐胸中塊壘。

祠堂中的《荔子碑》。(資料圖片)

二十年前。我在岳陽樓。看到毛澤東手書杜甫「老病有孤舟」後沒有下車。長歎一聲,擲筆而去。那是杜甫停厝岳陽走投無路的淒涼老境。我一直疑惑:高居廟堂的毛澤東,何以如此了解顛簸戍邊士大夫的苦境。

毛主席的墨蹟陰文行雲流水,鐫刻在深黑的水紋大理石上。羅池的水順著茵茵青苔,從旁邊靜靜流過……

毛主席的墨蹟行雲流水,鐫刻在深黑的水紋大理石上。(作者提供)

千年羅池是柳州最具女性意蘊的地方。綠樹掩映下,清泉噴湧,傳說是柳江之源。相依一色的是柳宗元的衣冠塚。千古絕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秦晉雪原,蒼涼空寂。卻被這南國的一灣江水,纏擾得欲走不捨欲留不甘。

柳侯衣冠墓正是這種情結的印證。柳宗元是山西河東(現屬永濟)人,和我的出生地陽城、關公故鄉解州相鄰。那才是「望眼山無色,一雪鳥不飛」。屍骨還鄉孝順父母。衣冠留任教化邊民。

柳侯塚處在書院的後窗外,一排綠竹隔而不斷,既有書聲入夢,又無雜人干擾。建立書院,解放婢女,作為柳宗元啟蒙邊疆文化的兩項具體措施,肯定事出有因。作為封疆大員和一代文豪,綠袖添香、紅顏鋪床是當然之事。

都說圍柳墓繞行三圈,可獲靈感。這裏也是我每次回柳州必去的地方:「無詩繞古墓,有病怨嬋娟」。

柳州市解放紀念碑。(作者提供

隔水望月,可以看到殘照下的柳州市解放紀念碑。文革後。柳侯公園改名為人民公園。解放紀念碑順理成章地代替柳侯祠成了主要景點。

但這座紀念碑,絕不同於解放後,遍布全國各省市的解放軍英雄烈士紀念碑。下面竟然是北伐戰爭中陣亡的第七軍將士!筆者為弄清這座墓碑的來龍去脈,曾尋覓先賢足跡,追根溯源不禁感慨萬分。

紀念碑建於一九三二年八月,原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陣亡將士紀念塔」。塔高十三點一米,簡潔樸素。和美國華盛頓的紀念碑,都是仿照埃及方尖碑的樣式。原塔身有黃旭初題詞:「捐軀報國,氣壯山河;千秋萬載,式是巍峨」。塔座有李宗仁、白崇禧作的序。

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柳州解放一周年之際,改為「柳州市解放紀念碑」。時任封疆大吏紛紛題詞。碑正面為柳州市長魏伯書「柳州市解放紀念碑」,北面為廣西省委書記、省政府主席張雲逸寫的「為爭取人民徹底解放而鬥爭」;右面為廣西省副主席陳漫遠題的「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左面為柳州市委書記的「為建設人民的新柳州而奮鬥」。

再細察之,前兩位省市主官題詞雖有「解放」字樣,但主賓語焉不詳。張雲逸主席的「爭取人民徹底解放」 似是在指出未來奮鬥方向。後兩位似乎意識到中心點已經從「戰爭」轉為「建設」。陳漫遠的更具體到「生產」、「經濟」,彷彿是三十年後在作回應鄧公「改革開放」的報告。

羅池的水順著茵茵青苔,從旁邊靜靜流過……(作者提供)

他們好像都故意避開紀念碑下面的犧牲者。戰場兩邊你死我活的軍人,現在隔海相望,惺惺相惜。國軍兩個題詞主將,李代總統宗仁十年後,不顧毀譽欣然回國。「小諸葛」白崇禧公子先勇跨海峽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如此深厚的歷史不知如何向天外飛來的歐美澳賽艇選手翻譯,畢竟一半的國人都不知道 古匾應該是從右邊念起的。賽艇營地俄羅斯國旗掛倒之事確實有失國禮,但歐洲三色旗的變幻組合即使我遊歷多年也難以分清。

就在前幾天,法國炙手可熱的小鮮肉總統馬克龍抵達阿根廷G20國際峰會,就因為主辦方分不清這種三色旗而無人接機。對這種小插曲,主辦方不必過於緊張。重要的是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隨著十年的F1大獎賽,把柳州這座千年古鎮渾厚的文化展示在世界舞台。

柳江風華 。(作者提供

近年來,是否重修紀念碑的爭議又起。移葬還是復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筆者以為,這也應該徵求對岸的意見。因為塔下遺骨雖盡是國共兩黨英烈,但畢竟列在國民革命軍序列。但時過境遷,北伐遺孤無從查找。所幸兩軍主將後人,依然活躍。

所幸新世紀以來,潘公揚長避短招賢四海,香港十年破壁成為世界華文旅遊文學的中心。我亦有幸添為特約作家,得以仰望白先勇諸位大師頂背。敢借小稿詢問白先生高見,及當時立碑的情況和令尊作的序言嗎?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閻陽生簡介:祖籍山西。八十年代畢業於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市政系,後到德國留學。曾任全國工商聯宣教部副部長、《中國工商》雜誌總編等。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