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豪 《香港作家》網路版執行主編
疫情歲月,大家彷彿都有所迷失,忽略了身邊不少的事物,尤其是文化風景,近日疫情放緩,各旅行社開始推出本地遊,當中不少是以本地人文歷史、風土情懷為主題的,其實只要我們靜下心來,重新觀察,便會發現周邊充滿著很多寶藏──能滋養心靈的文化勝景。
今期特輯「尋找失落的文化風景」,本地作家大寫「香港情懷」,東瑞砌一盤文化記憶的拼圖:從日夕相處的唐樓蹤影之消失,到中環舊碼頭不知不覺的拆撤並重建、巷子速食廳窄逼拘束中爬格子,以至那些與他因為投稿或被邀請寫稿而來往的「紙質的前輩」,四片成圖。
「南昌街的茶樓商鋪,白日昌盛;夜市地攤,生意獨特,百業中唯務兩科……為客看掌相,與君鬥棋技。尋常百姓一時興起,會在星月下追逐燈光,來到南昌街這另類文化區尋訪高明。」(1)黃秀蓮刻劃老香港那燈昏影雜中上演的南昌街地道光影。徐國強立於宋王臺前,憑弔七百四十多年前的歷史,發思古之幽情。
潘金英、潘明珠兩姐妹率先提出小學生文學散步,帶領學生參觀饒宗頤文化館等多個文化勝地;並為了預先作考察,及尋覓新界區歷史遺跡,訪察了當年在周恩來和董必武指導下於屯門創辦的大專院校──達德學院,還有愛國商人潘君勉的元朗家宅一級歷史建築──潘屋。
香港的自然風光是另一線醉人風景,高要凌雁活現了東龍島岸巨獸岩石刻,陳曉芳在造化鍾神秀的地質公園尋覓,李藏璧搖扇眺望獅子山「你的歷史我的故事」,林琳記下香港賽馬場這個充滿貧富階層集體回憶的體育賽事舞台。
身在日本的華純隨三重大學荒井教授的引領遊走了伊賀的忍者博物館、上野城天守閣、俳聖松尾芭蕉紀念館、蓑蟲庵,感受到了伊賀風情以及芭蕉詩人以其「俳禪一如」、「風雅之寂」的俳風所帶來不朽的藝術生命力。長安分寫對亞維農少女、日本社會「下流」風景、布拉格歐舍尼墓園等地的深刻經歷,激發出對生存、人生的省思。居德的夏青青細遊茜茜公主故居波森霍芬,從斑駁光影間倒影出茜茜公主(伊麗莎白皇后)跌宕起伏的一生。
此外,旅歐詩人楊煉此去經年再論劍,從「一座向下修建的塔」:「潛人性之淵以尋詩,探思想之巒以覓真。破故格以圖變法,攢險句以辟新局」(2)。辭章沉吟悱惻,詰問逐心剖膽。蔡曜陽潛讀了潘耀明《這情感仍會在你心中流動──名家手跡背後的故事》,高呼乃一項功德無量的文化工程!而劉利祥懷念「人以廉立,法以廉行。勤以成事,廉以立身」的典範、恩師廉立律師,獨有懷抱。
文學文化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只要潛心探尋,都能在生命裏擁抱一道道文化風色。
註:
(1)黃秀蓮:〈燈昏影雜南昌街〉,本期。
(2)楊煉:〈一座向下修建的塔(上)〉,本期。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