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須同行 光杆兒司令的集結號——懷念恩師廉立律師

劉利祥

編按:一級律師、天津市律師協會第八屆執業糾紛調解委員會副主任、民盟盟員廉立律師,二○二一年七月十日凌晨兩點十五分因病醫治無效不幸去世,終年六十三歲。作者為廉立唯一的徒弟,感觸萬千,特撰文追憶心中恩師、「人以廉立,法以廉行。勤以成事,廉以立身」的典範。

「廉立律師追求的,正是我們也想追求,而因為社會現實和個人條件,沒有勇氣或沒能去追求的。」袁偉明律師這樣感嘆「靈魂夥伴」。

我們為什麼紀念?我們紀念什麼?我們怎樣紀念更有意義?

廉立律師二○○八年六月三日在「法治,影響我們的生活」——紀念《法治縱橫》十一周年活動發表執業和普法感悟。(劉利祥攝)

莫里哀 波爾卡

黑雲壓城,把撲簌簌的雨滴抑了又抑。

七月的第十個凌晨,溽熱難耐,憋悶異常,當舉國仍沉浸在大慶歡騰的熱烈氛圍中,師父坐在他經常對我侃侃而談的沙發上,獨自走得太突然。接到難以置信的噩耗,我扔下醫院裏癱瘓的父親,抓起一件囫圇衣裳,攏了攏滿是油膩的頭,晃晃悠悠,衝進雨中。

近年來,接二連三看到律師訃告,高頻化,低齡化,屢創新高,屢破新低。太忙,太累,束縛得太緊,理想太豐滿,現實太骨感,鞭子抽得陀螺停不下來。這些都離廉立很遠,他常以被大夫誇六十歲的人有三十歲人的身體自居,勞逸結合,過著老天津人小富即安式的生活,應酬吃飯是從來沒有的。

誰也沒想到突然要送別廉立。我顫抖的手紮心似的一筆一劃在靈前擬寫悼詞。臨時知道議程中要召開送別追思會,自發趕來的領導囑咐火線擔綱主持的我:「千萬不要搞得太悲傷了」。我說:「師父最愛聽馬三立的相聲,也愛聽我說的相聲」。

廉老師口傳心授幾乎手把手教我,連他也開始做律師的女兒都羡慕。時來精闢的總結和鼓勵,留下很多理念、思路和方法,自成一派,做業務用不上的,做人也一定用得上。只要無球跑動,不愁不能進球;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一證一質,辯論總結;代理詞是律師的臉;刑事辯護不能總是「老三段」;不要拿自己名譽換錢;好好幹,多掙錢。好多絕門兒,還沒來及教我。他欣賞一氣呵成的代理詞,並說「多一分則肥,少一分則瘦」。發給我,就是最好的教材。他留給我最後一句話是:「數學老師問小明,一百斤魚,賣掉九十九斤,還剩多少斤。小明說十斤。老師不解。小明說,要我爸爸看攤兒,還能剩得多。」是相聲大師馬三立晚年的單口段子。

年近九十的另一位「老來少」相聲演員楊少華說:「我被稱為『中國的莫里哀』,但我不知道莫里哀是誰,我還沒死呢,就默哀了。」喜劇大師的中文名字竟然叫默哀。

有律師的地方,公眾印象往往喜憂參半。我小時候就聽過西方幽默,牧師站在草坪莊重地說:「這裏從此長眠著一位正直、誠實、勇敢的人,一位著名的律師」,在場者驚呼,「那麼小的碑座下竟然能同時躺進兩個人?」

律師圈兒,雖不都經天緯地,但一定是臥虎藏龍。

電視劇或鏡頭前的律師,都過著圓舞曲一樣的生活,而師父的節奏更像波爾卡,他說家門口修地鐵就等於送他半輛車,常到老城區大市場買菜,或每週末去「鬼市」逛逛舊貨破爛兒,這都不礙著喝手磨咖啡,聊中外老電影,聽黑膠的古典音樂,我去就給我「搖上一張」,他說唱機都是「海淘」的進口貨。

活潑跳躍的波爾卡,總在第二拍的後半拍上稍作停頓,跳起來就停不下。而這次,休止符突然成了終止。曲終,人卻久久不願散去。

一人,活得一直像個小調,悠揚婉轉,有滋有趣,卻在戛然而止後,清風徐來,一眾,奏響明煦暢快的大調,像進行曲一樣慷慨激昂下去。總有些未完的樂章,是作曲不想寫了,或不能寫了,再有,唱片要翻面了,生活亦如此。不是狂想曲,沒有華麗的調子,只希望像廉立一樣的人,都是熱情有韻味又不願停止的波爾卡。

從捅馬蜂窩到為眾抱薪

正如波爾卡的明快節奏,《查爾達什舞曲》和《野蜂飛舞》,都是高手的對決,口若懸河,舌上雕花。

律師的基本技能是滔滔不絕,這並不是廉老師的強項,當年領導擔心他性格內斂開拓市場有難度,甚至給去公證處「旱澇保收」的機會,他思忖再三,卻說「實在太愛做律師了」。他說話幾乎不動嘴型,愛從後槽牙狠勁發出微弱而鏗鏘的話語,如同悶雷,擲地有聲,渾然而遙遠。法庭上循循善誘,娓娓道來,有理不在聲高,沒聽他喊過。最後走時,他也是牙關緊咬。謙和下不乏嚴肅,可惜再無妙語連珠。他曾在一篇〈退休以後幹什麼〉的文章中說:「我沒有退休一說,如果身體沒問題,至少還能再幹二十年」。每翻到此處,我便淚眼婆娑。

廉立「快樂的童年」最喜歡的活動竟然是捅馬蜂窩。先找一根竹竿,越長越好。找到目標,觀察地形,選好逃跑路線。在捅馬蜂窩以前,一定要找到一起玩耍的孩子們遠遠觀戰,這是向小夥伴炫耀本事的最好時機。拿著竹竿,戰戰兢兢地走到馬蜂窩前,看準了黏連處,穩、準、狠地一捅,扔下竹竿一路狂奔,就聽身後一群馬蜂嗡嗡地「一窩蜂」朝自己襲來。父母單位許多馬蜂窩,幾乎被他給捅遍了。當然,自己也常被馬蜂蜇得傷痕累累。

那夜開始,我發佈消息以後,無數個手機屏幕閃動,群組同悲,律界業外,自發紀念廉立律師。無數位同仁,徹夜無眠,熟悉的,不認識的,都在轉發紀念圖文,不約而合,鮮花蠟燭傳遞著,點亮彼此的黑夜。各界好友,特別是曾經對庭的檢察官、法官,服務過的當事人都來弔唁。送別追思會上,八屆天津市律師協會會長才華幾度哽咽深情地講:「在廉立律師身上,這種公正、這種剛直不阿的精神,這種只向真理低頭不向權勢低頭的精神,才是我們律師真正的脊樑,我覺得全體律師都應該向他學習。」

律界前輩陳麗大姐說:「一九七九年恢復律師制度之後的天津律師同仁,第一梯隊先後有若干人去世。活著的人得知後也只是一聲嘆息,唯廉立去世引發強烈震撼!」《法治日報》記者站站長來採訪,懷揣著同樣的問題。

為什麼引發如此強烈震撼?

當我剛被評為三好學生時,他已經有了「人民滿意律師」稱號。一輩子不留污點,不做不齒的事,不把出名建在別人痛苦上,不炒作案件,不主動宣傳往當事人傷口撒鹽,零懲戒,無差評。好友張長山以蘇州園林美輪美奐作比,「匠人做給匠人看」。廉立被紀念,並不因為他辦過多大案件多有名,並不因為他的雄韜偉略財富等身,而「人」字的結構,都是從點點滴滴積累塑造起來的。

廣為紀念,除尊重惋惜,是感懷他幹實事勇擔當敢說話。當很多場合習慣了「好好好,行行行,是是是,對對對」時,廉老師總是一針見血地提出問題,比如律師與公檢法對話時,他就列陳了律師實際工作中的調證、會見、閱卷諸多障礙,打斷了「唯唯諾諾」、「相敬如賓」式的「穿靴戴帽」。

不做「聾啞」律師代表,不做「視障」政協委員。

他為行業鼓與呼,吸收先進的理念,建立完善規則,默默躬耕造福。當律師總被視為「麻煩的製造者」和「唐僧肉」,他掄大筆桿去據理力爭較真發聲,保護著大家,勝利了,規費不交了,人人受益,更樹立起「看似強大而往往又處於極度弱勢」的律師「不應是圍獵獵物那獵手」的客觀形象。

為調動小律所積極性,他分享大城市寫字樓共享辦公的經驗,當業內登報公告排名以創收多寡為考量時,他建議調整「嫌貧愛富」,當會費不分規模統一標準時,他提出不要「以大壓小」,不一樣的聲音往往為了一個群體,而大局在前,在自己利益面前,總是顧全與配合。管理者則希望聽到並虛心接納了很多好建議。

就當事人投訴紀律懲戒,業內執業糾紛調處,這些一天都不能停的律師協會「四樑八柱」硬骨頭,他主動來啃,不怕得罪人,還說如果自身不過硬,難當此命,常有經聽證被他建議處分的同行,心服口服,還覺上了一課。他帶領我們年輕人,自律為先,熟稔規範,辦就「件件鐵案」,並集體編纂警示錄向全員推廣。

總有廉立在,大家很踏實,也算幸運。老師傅總給大家把著場子,幫大家出著主意,替大家動著腦子。彷彿中藥舖的百子櫃,抽屜隨翻隨有。

他總說權利是鬥爭而來的,智能手機尚不發達時,曾有法院不允許律師用數碼相機拍案卷,只能兩元錢一張複印,他就穩穩當當一頁頁細細看,慢慢抄,半天下來,讓書記員先坐不住了,只好讓步。

諸此良多。這些都是兒時愛捅馬蜂窩練出來的啊!

若說廉立的存在是個時代,有點大,但律師行業面對爾虞我詐紛繁複雜的陰暗面與光怪陸離窮凶極惡的權勢力老鷹抓小雞時,渴求正直清白的義俠,伸開雙臂,用勇氣智慧為眾守護頂天立地。他就是。

為眾人抱薪者,沒有凍斃於風雪。

突罹不幸,同行間的巨大反響,業內外唁電不計其數,迅速引起官方及組織高度關注。頭條發佈訃告,二○二一年八月六日,中共天津市律師行業委員會、天津市律師協會發佈《關於在全市律師行業學習宣傳廉立律師先進事蹟的通知》,溫暖至高而史無前例。您是真實而鮮活,平凡但不平庸的。律師行業需要您,我們和您沒聊夠。眼淚匯入萬千江河,金杯銀盃,不抵一句口碑。不是一代梟雄,無冕之王,卻永遠被人記住。

即使功利一面下的社會,律界並不如外行渲染凡爾賽般浮誇,或是戲精人渣並存,伸手不見五指。無私熱心人士堪稱生死之交,一群有血有肉的漢子,讓情義二字生龍活虎。就像網紅抗疫醫生,這麼多人擁戴他,為他守護,只因會說實話擅辦實事,不讓厚道人心寒,少讓老實人吃虧。榜樣,總有人想著您,紀念您。

天意在,更多是你或知或不知的幕後英雄。

光杆兒司令千秋苦旅

我不知道廉老師如數家珍文藝復興時期的外國知識是怎麼獲得的,不僅對畫作和樂曲輕車熟路,更在歐洲的博物館中,遠淵博過中文導遊的講解。

相聲《案源兒》劇組在日月潭「排練」,攝於二○一一年元月二十二日。(劉利祥提供)

伴隨著百年歷史的叮噹車有節奏地搖擺,夏日晚涼,我來到中環遮打花園的終審法院,第一次席地坐在蒙著雙眼的自由女神像前。這是內地家喻戶曉的港劇《壹號皇庭》取景地。

與廉立同齡的人,往往仰識他,將他與施洋大律師相提並論。而我們這一代人,更多受到香港律政劇的影響。兒時我的玩伴,攢齊一百多個硝酸甘油藥瓶,纏在金髮套上,用燙頭機烘烤,再把六個錦旗拆散連穗縫到一起,用木工榔頭做法槌,就為過一把開庭癮。

廉立不僅紮實鑽研親力親為誠信做好每一件案件,還關心立法,發揮律師社會功用。組成《民法典》的《侵權責任法》徵求意見時,他就參考到高樓林立的香港諸多案例及規定,建議草案中將高空拋物責任,由可能造成侵害的責任人「賠償」變為「補償」,一字之差,歸責原則更清晰,更服眾,最終條文與他趨同。他字斟句酌,一個標點都不放過。他還期待把理想寫進法律,就想像港台做純一人品牌個性化的「精品屋」律師事務所。果真,內地《律師法》修改採納他多年關注的問題建議,二○○八年六月一日起施行,允許設立個人律師事務所。據《每日新報》報道,他六月二日就遞交申請,後領來「天津廉立律師事務所」執照,開張津門首家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個人律師事務所。

名副其實成了「光杆兒司令」,是「博友」給他起的外號。誰要叫他「廉主任」,他還覺得官大一級不好意思。可工青婦產學研全由一人負責,連個助理都不帶,做事也從不支使他人代勞。我開玩笑,抱著賬本睡覺,夢裏可以盤點,醒來給自己發工資。

沒有一個人和廉立是同事,他卻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誰曾想,他畢業於舊英租界著名的耀華中學,同學很多已是文化演藝界名人,他卻曾在食品廠做保全工,他看到工人拿大鋁飯盒往家帶巧克力和砂糖,就不想再待一輩子。他是努力者,一下班,就騎車穿過梧桐交映的承德道,趕去紫竹林的人民圖書館,踩著古老的木地板念書。他是幸運者,趕上改革開放大潮,國家求賢若渴,司法系統公開向社會招幹,一九八七年與各界優秀青年被充實進隊伍,如今仍是中流砥柱。

二○一○年天津律師曾到訪台北律師公會,他白天座談十分關注當地一人制律師事務所,晚上拉我找巴士去圓山大飯店,還搭捷運到淡水終點看老街。去高雄,從酒店借出腳踏車,我們去找「行政中心」,還路過了「高等法院」,半夜回來才弄清,一直騎在摩托車道,納悶怎會衝上火車站高架橋呢?就這樣我們被封為「最佳夜遊神」。

躬行調查,關注民情,借鑒舶來,到哪他都這樣。政協提案總切中肯綮,成為範本,不僅提出問題,要給出可行的辦法,既要少花錢,又要辦實事。他總把奇思妙想建立在大量實地勘研的基礎上,提出諸如老樓區加裝電梯、食品安全示範一條街、網購體驗城、社區老年影院等,在當時看來很先進,現今已逐步成為現實的建議。

廉立的「大筆桿子」又快又準,不僅常為行業起草材料,在《天津律師》刊物及《天津日報》、《今晚報》等,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承包園地爬格子,法眼看天下。他和網絡寫手當事人玩笑,寫法律文章出活兒太慢,得查資料,找索引,反覆論證,登出來胡說八道讓同行恥笑,給社會錯誤導向,可沒編小說稿費來得好。

幽默的細胞,讓廉立成為「寶藏」般有意思的人。他為天津律師創作相聲《案源兒》,我們在日月潭佛光寺,還排練對詞兒呢,「搖律師」對瘸著腿上台的小律師說:「你這腿,大夫說好了,但律師說沒好,還得治!」參加全國辯論組隊,或大型慶典活動,文案多出自他手,猶如源源不斷的炮彈,細膩不失趣味,總能蔫抖出倆包袱兒,讓人忍俊不俊樂上半天,尷尬場合也一下化解了。他的離開,很多人悵然若失,「沒有人跟我們聊天兒逗你玩了」。

之於法律與市場,浮躁下謊言和銅臭中的一股清流。

廉律師曾為天津市語言學會糾正學術不端反遭誣告的案件,在二審力挽狂瀾轉敗為勝,細節收入《震驚海內外的學界打假大案始末》一書。當論文摻水成果造假等問題曝光在網絡科技下真正引發社會關注,以學術不端為名,做打擊異己之實,時至今日,亦不罕見。有針對性極強的所謂公開信,廉律師和我「被簽名」。那是我第一次勸不住他,他牙咬下唇,義憤填膺,說:「我在西開教堂邊,爸媽工作的醫院裏長大,兒時眼前是主任醫師被貼大字報揪鬥,管風琴十字架被砸爛,無論是否有抄襲,今天如果我們對不了解的情況簽字支持,導致不認識的當事者精神失常或上吊自殺,每個人都是兇手和罪人!」當我們澄清的《聲明》發出後,上百家海內外媒體登門追蹤採訪,上萬次消息轉發,組織者書面道歉,可能是廉老師出的最大一次名,我卻對他多了更有性格與人情味的認識,並以最生動的方式記住了法科教材上學過的「姓名權」三個字。

在混亂的年代,他卻樹立了最清晰的是非。他生前最後一篇博客文章,還在區分「好人」與「壞人」。

紀念廉立的業內外賢達同仁,沒有一個自詡為知名律師。而廉立加入的一個微信群,他自嘲為「者名律師群」,說他們平民百姓不僅頭上沒有草,歲數大了也開始頭上不長毛。

低調有低調的情懷,高調有高調的隱憂。眼看別人朱樓起,他只求吃得飽睡得著。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在北京大型律所執業,有同事年輕有為,但第一桶金是把當事人「做掉」所得,還常到對面寫字樓衛生間成卷捯紙補貼家用,他就很不屑,事務所開通一分鐘一塊六的信息台電話接待諮詢,當時月收入過百的人都不多,主任讓穩住了慢慢聊,他卻總簡明扼要,話多了就有「圖財害命」的負罪感。

我們曾在《律師文摘》十周年慶典時,見到張思之律師,「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被譽為幾乎沒打贏過官司的「新中國第一大律師」。而我讀法學院時,來校講學的「民法泰斗」江平先生曾攬我合影。廉老師說,很多律師把與大師的合影,作為個人向外炫耀的資本,而不是自我進步的勉勵,如果是我,就只和你「歡樂使者」拍照,而不和那些「大律師」合影。可翻來找去,爺倆也沒照過幾張相。

潤物無聲,謙謙君子,涓涓細流。他離我們那麼近,但始終感覺是有距離的,至今卻又未遠離。他說即使朋友不交往了,也要漸行漸遠,自會形成分水嶺。

一個律師如果以法律作為行為準則,那說明他對自己的要求太低了,因為法律是道德的底線。為恪守律師職業道德,廉立律師有著看似簡單,實則畢生堅守最為稱道的準則。律師接案「三不」,即不為當事人請託關係;不承諾案件結果;不亂收費。不披露以下內容,即涉及本人業務的內容,如案例、辯護詞、代理詞等;涉及本人當事人的內容,如顧問單位的情況等;涉及本所同行業務及當事人的內容。不做「三拍律師」,即先拍腦門胡說八道;再拍胸脯包打官司;最後拍大腿懊悔不已。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正氣、正義、正直。廉立的去世,讓時而誰也不服誰的律師行業,達到空前團結。我們都期待真善美,把他作為化身。

廉立,就是不能消逝的風景。

真理越辯越暈

有時手中是矛,有時手中是盾,武器只有專業知識和法律規定。至於人脈、勾兌、運作,這些在廉立的辭典中不存在。

「廉司令」與「歡樂使者」(作者,右)相聚電台直播間,攝於二○○七年十二月一日。(劉利祥提供)

律師要是以專業水準和應得收入贏取尊重。廉老師以此價值衡量,慎獨自我約束。師娘總玩笑,「誰讓他姓廉?」廉老師很早就主動為老年人半價,遇到職業倫理衝突,必有令人欽佩的選擇。他做行政訴訟「民告官」,多代理手無寸鐵的個人,而面對強大的壓力,總能火眼金睛抽絲剝繭發現問題,當有專門服務機關的律師找到他,以重金邀請給用權者培訓怎麼讓老百姓打不贏時,他微微一笑,擺了擺手。到湖南株洲辦刑事案件,法官為他專業的辯護折服,但可能一下子徹底影響定性,請他能否多留一天交流,他說,多留一天就加大當事人開支,要節約當事人每一分錢。法官只得在法院上班前,清晨開門邀他去辦公室沏茶上座,臨別還真摯地問,要去天津您不會不認識我吧?

一嘴天津話的美籍華文作家陳九對我說,你是律師,一定是有故事的人。

我常在廣播裏電視上講故事,可比做律師年頭多。而廉老師,早已通過網絡,成為香港鳳凰衛視《時事辯論會》的互動嘉賓。他辦公室的書櫃頭格,封面朝外莊重地擺著一本書,叫《真理越辯越暈》。這是主編鍾麗瓊(網名「觀棋不語」)寄給他帶有十八位主持人和辯手簽名的節目新書。他珍視這禮物太厚重了!或許,在真理越辯越暈中觀棋不語,也是作為律師,從問道,到知道,再傳道,神往的更高段位與境界吧。

我們各自為戰,擦肩並播,終在直播間相識,更在博客圈相知。

原天津人民廣播電台「最具影響力節目」新聞廣播《法治縱橫》的前監製、高級編輯李文剛,難掩激動,冒雨來送行。他說「廉立律師的去世,不僅是律師界的損失,更是媒體的重大損失。」他要發動更多傳媒力量,關注「廉立這個人」「廉立這樣的人」,前幾天還和我念叨「廉立再也沒有了,不會再有了」,充滿惋惜與不舍。

當年,天津市幾百名律師全員走進電台,千淘萬漉,適合媒體並被媒體青睞的,不過幾位,廉律師脫穎而出。每上直播,正襟危坐,雖然電台不用總西服領帶,但他準備的文案卻比本人還要工整規矩,把素材像案件一樣吃透,即使已享譽津門,卻只想著把節目做好,從不宣傳自己。他自覺社會責任所在,《法治縱橫》影響了許多年輕人,甚至聽眾還走上了律師的道路。他說透過電波為聽眾解答法律問題,是最幸福的事。

他像個夫子,更玩笑,自己是一個奇跡。在當下社會,他能夠存活下來,這樣做律師,不僅沒餓死,反而有很多回頭客,口耳相傳,慕名而來,更是奇跡。

廉律師和我,去廣播電視,他說咱是蔣介石的弟弟「講介(這)勁兒」。我們說,公益節目必須支持,商業節目要支付稿酬,給予律師行業必要的尊重,倒貼做隱性廣告誇大宣傳的,堅決不做,我們自信,沒必要。律師不必爭先恐後抛頭露面淪為媒體取之不盡的免費資源。做有品行的律師,做有品質的節目,「誰該給誰錢」自毋庸再議。

執業多年,我無緣和師父在法院對庭,卻在電台多次以正反方「開辯」。第一次「對壘」是二○○七年十二月一日,討論「公民打一元錢官司該不該提倡?」。後來,廉老師帶我首以「律師」角色上節目是二○○九年五月二十三日,替「祥子」掌舵「捧哏」。我的原則是沒有把握的不說,絕對不胡說、不亂說、不瞎說,但直播解答,著實像老師薅起脖領子把不會水的我直接扔下十米跳台,濺起層層水花。

後來,電台加大了新聞性和及時性,每小時滾動播出,早晨八點多獲知立法消息,或突發法律事件,編輯主持人要第一時間連線請我們快速點評,都是新鮮事,要先了解再剖析說觀點出結論,難度不亞於一篇論文,需精準而在五分鐘內口播完成,準備則只十來分鐘,頂多打個腹稿,沒有敏銳的新聞感和寬厚的知識庫,決來不了。我卻和師父成了AB班「戰友」,眷戀和惦記那永不消逝的電波。

早年間他就關注到,香港單向旋轉門制度,即只能資深律師轉做法官,區域法院以上的法官不能回任律師。將香港的法治理念與人文關懷,介紹傳遞給千家萬戶聽眾。他就喜歡到有年代感和人氣的地方,說,香港如果粉刷一新,就像茶壺沒了釉兒。老手藝人堅守用榜書的遒勁字體寫招牌,花紅柳綠映著霓虹,掛滿九龍城寨街尾窗頭。這大概也是廉立的樣子。

懷念在中心公園和海河邊小樓,與師父徹夜促膝暢談的日子。

相聲大師馬三立說,不騙自己,再說不騙觀眾,我們下功夫沒下功夫,觀眾聽得出來,我們不是來蒙事,我們是說相聲,我們不是出洋相,出怪聲,超刺激,這種逗樂我們不是,不是那樣。不是那種超刺激的手法來可笑,那根本不可笑。

我自恃沒掌握什麼真理,但仍一張口就能讓別人笑,已少說話的我,確也是越辨越明,越辯越暈的。

另一個廉立

三十四對於六十三,就是廉立的律齡與生命,法律佔據他並不算長人生中的一多半。

廉老師執業二十年時,還沒帶過一個徒弟,寫過一篇長文〈年輕的律師同行,我也很困惑!〉發表那天,恰是我生日,講「青年律師跟對了老師很重要,都是所謂『名律』,有的靠忽悠起家,有的靠和法官三陪攬案,有的靠業務實力在業內站穩位置,青年律師跟上好的老師,終生受益,跟上壞的律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並說出苦心的顧慮「我怕選擇錯了徒弟,如果我遇到一個心術不正的徒弟,他太貪婪,太急於成功,到處惹禍,犯不該犯的錯誤,尤其犯職業道德方面的錯誤,讓同行都知道他是我廉立的徒弟,我會感到恥辱。我怕遇上素質不高的徒弟,雖不至於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徒弟到處丟人現眼敗壞師傅的名聲,我可不能接受。如果我選擇徒弟,我不會只看他畢業於哪個學校,我會主要看他的為人處事是不是正直?有沒有責任感?厚道不厚道?心術正不正?」我則對廉老師敬尊於心,他也時常講起剛執業時跟隨一著急就蹲大茶缸子爆脾氣胖胖的程汝水律師學習的經歷。當我參加全市實習人員培訓,業務精湛的前輩說,如果能跟廉立學習,那是你莫大的幸運和幸福。

新時期的師徒關係怎麼處?師父痛心年輕律師鮮有好師傅帶,主動做起實習人員面試考核主考官,還評定高級職稱律師,為行業把關,從未缺席,直到生命最後一刻,焦急的評委們列席,詫異他多年來第一次爽約,其實那時,他已經再也不能赴約了。

廉立與徽州的廉姓牌坊,攝於二○一八年九月十七日。(劉利祥提供)

廉立律師執業三十四年,我是唯一的徒弟。他課徒很謹慎,我認師也極挑剔。每場合有前輩對我褒獎稱道,師父都略有些自鳴得意地轉達。遇年輕人請教,他都特別認真地解答,並不吝鼓勵。他說,學業務假以時日,先做人。最好亦師亦友,不要人身依附。他推給我案件從來分文不取,年節躲著怕我上門。這樣一個可敬可愛的強匠人能認可我,不是徒好,是師好。師輩尊重廉律,愛屋及烏抬愛肯定我,博採眾長方為佳話。社會多一分正直與誠信,雖難少一分邪祟和欺騙,但定會多一分戰勝的力量。真情永在,浩氣長存。

我知道廉立有個哥哥叫廉棟。師父過世後,廉棟伯伯發信息給我:「祥子,我和你師傅是血脈相連的兄弟、你與他是純潔的師徒和摯友,他的忽然離去怎麼會不讓我們悲傷和思考呢?平日裏,我們都是為了生存各自奔波勞,可誰又會去憂慮與我們的緊密相連的部分會突然地失去。讀到你寫的最後一句話『感謝您的感謝』,我忽然想起了蘇芮《牽手》那首歌,我對那首歌的詞只是有些凌亂的記憶,搜索了一下,才第一次看到了過去不以為然的完整的歌詞。我們都具有在艱難困惑的境遇中尋找快樂的本能,好玩的哏事就是維他命!我們會再見的,照顧好自己和家人,加油!努力!還是要再次感謝你」。我覺得他是另一個廉立,他覺得我是另一個廉立。

那已經是我照顧爸爸住院第八百九十三天。

師父走時,暴雨下掉兩天一夜。醫院高層窗外午夜,罕見霹靂頻閃。天哭地號山河同悲,出發則大水淨街雲過風清。媽在病房說,你爸沒走,意外,但你師父走了,更意外。我說,後輩追隨怹,怹就永遠不會走。

像怹一樣為人作業,不傻也不孤獨,收穫真與正,留下清流之名。來送別同仁對怹最多評價是正直精深,而說我重情重義,有我這樣的徒弟也是師父的幸事。真的,師徒一場,值了。願「廉立」二字成為法律業界誠信、精準、乾淨、盡責的永恆金標準。

「人以廉立,法以廉行。勤以成事,廉以立身。」自譬為唐吉訶德的我的刑法學導師張逢太教授,這樣評價我的師父廉立律師。我拍拍仍陷於沮喪之中和我一樣家有重擔但火速來幫忙的弟兄路漫遠那挺立的肩膀,感慨「以廉立人路漫遠」。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業者仁賢需要攜手進步,抱團取暖必須共同前行。同行需同行,同行須同行。

見賢思齊。我們都是您的「繼承人」。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劉利祥簡介:播音名祥子,網名歡樂使者,祖籍四川的天津人。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理事、天津市歷史學學會藝術史專業委員會委員,愛好地方文史、相聲戲曲、交通、旅遊、方言及民俗,著有《天津地名故事》等。律師,仲裁員,廣播電視編輯主播,新聞評論員,曾任政協委員,受聘政府智庫。發表散文因視角獨特筆觸幽默小獲讚譽,作品刊於《光明日報》、《深圳特區報》、《今晚報》、《香港文綜》、《澳門日報》等,並多次摘獎。致力於海內外歷史文化交流與非遺活態保育,並將研究轉化為現實優勢,自勉「探索無休止,跨界無極限」,以「把日子過成段子」為樂。

2 条评论

  1. 拜读佳作,往日侃侃而谈之情景历历在目,你是他唯一知己、唯一的徒弟,人生足矣。

    1. @lee zhang 謝謝欣賞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