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公園尋覓

陳曉芳

香港地質公園。陳曉芳 畫。(作者提供)

如果沒有疫情,有許多人此時可能在世界各地自由穿梭。

徜徉在泰國的沙灘,享受沙清水碧的深海潛水,或者與戀人沐浴北海道的溫泉,入住大阪環球影城夢幻酒店。又或歷經十幾個小時的飛行落地在一處不為人知的小島,看漁夫打魚,見日出日落。生活在別處一段時間,才真正體會到故園的親切。

川端康成在〈花未眠〉裏說:他在凌晨四點半見海棠花在花瓶裏開得如此嬌艷未眠時,感動得語無倫次,心中祇有一個念頭,就是要活下去。

而徐志摩在〈翡冷翠山居閒話〉裏直接就說他要去山中看花,就想一個人去,不要結伴而行,還特別強調不要年輕的女子陪同,因為她會像綠草叢中的花蛇一樣纏著他,專制的打攪他欣賞大自然之美。

西貢已來過許多次,來地質公園是第一次。

去地質公園的必經之地是西貢。

說到西貢就令人想到空氣中的海水味。海邊漁船上面的海鮮被打漁人用紅紅藍藍的塑膠兜裝著像極了畫盤裏的色塊。而購買海鮮,拎到海邊大排檔舖頭去加工製作過程充滿原生態。

說來說去沒說到正題,這裏離一億四千萬年前的海底運動而形成的六角形圓柱那個地質公園相差四個小時的路步行路程。

據說這個地質公園是六十年代為了修香港最大的水庫萬宜水庫而被炸開了一座山才得以發現的。

所以西貢萬宜水庫地質公園這一條線形成了一條香港郊外的獨特的景點。

甚至有市民說,如果沒有到香港地質公園你就沒有來過香港。

這個地質公園與北愛爾蘭的巨人堤道、台灣澎湖和韓國濟州島可相提並論。觀之探之確實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哪裏知道西貢出來沿著麥理浩徑走了一兩個鐘也不到盡頭。

萬宜水庫郊野公園一路風光無限,走著走著已對沿途的風景著了迷。萬宜水庫邊雙「T」字形的石堤,水庫的碧浪裏的一艘一艘白色的風帆新奇有趣幾乎忘記了自己的目的地,已經過去了幾個鐘,還不知道我們要去的公園在前方何處?

走累了,停下來擦擦汗,喝口水。天是那樣藍,海水也是那樣藍,海邊的小村莊在小路的盡頭而我們卻不敢踏步進入怕沒有時間打道回府。

在幾乎沒有其他交通工具可以通往地質公園的情況下,我們慶幸自己腿腳還行,不然只能花上百元大鈔坐的士才能進入了。沒有過度開發的好處是增加了人類踏足的難度,從另一個角度也起到了保護其不受破壞。

不管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為之。這些原本存在於此的山山水水的自然風景打從人們給冠以了公園景點這些冠冕堂皇的名詞,這個地方便多了一個炫耀的資本。經政界商界宣傳曝光之後昔日的靜謐不再,人潮湧動,絡繹不絕。多數人如曾經的我煞有介事的拎上相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自己的記憶,來不及觀望與思考或者停留。唯有匆匆攝錄,初看每個人出來的片片好像都是如出一轍。細看每個人攝入的光影角度都有出入。就像人不可以同時踏入同一條河流一樣,每一個人不可能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同一光線,同一角度下拍出同一樣的照片。如今的我索性什麼都不拍。反正相機也沒有別人的貴,手機也沒有旁人高級,更別說拍照的水準了。回去打開電腦一搜索就會有一大堆別人辛辛苦苦拍來的既專業又壯觀的大片。雖然不能抄襲,但是可以欣賞。

風起雲湧,朝霞夕陽遇見是天意是緣分。(資料圖片)

當歷經幾個鐘的徒步行走,站在百米高的六角形石壁前,它靜置萬宜水庫東壩,五彩斑斕的橋嘴洲火山岩用大自然的畫筆調製出了深淺不一的赤,或棕,或紅或黃,或青藍,又如鬼斧神工的雕刻,六角形的圓柱刀刀蒼勁流利,那是風那是水那是歲月的痕跡。

凝望遐思流連忘返,徘徊復徘徊,此時早已忘卻了來時道路的崎嶇奔波與勞累。

欲知有色還無色,須識無形卻有形。

歲月往復,昔日重回,火山帶著海底的泥沙奔騰翻湧,炙熱的岩漿流光溢彩。翻天覆地之後歷經千萬年的沉積,海水雨水淅淅瀝瀝嘩嘩啦啦循環往復的沖刷,成就了今日之瑰麗巍峨!

人活一世最多百年,與這樣的千年萬年歷久不衰相比真是太微不足道。

雄偉壯觀只能用來描述這樣的自然場景。

東壩上有一塊碑,寫著「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在背光中倒顯得格外凝重深邃。

有遊客站在碑前留影紀念。

返回的路上,有人談起今天的新聞,說有一個女孩子到了一處風景地打卡,不慎掉入水潭,香消玉殞。

何嘗不是呢?生命的真諦在來來往往的過程當中已然是美好的體驗。你不必刻意為了別人想看到的風景而冒著生命的危險來博取歡悅。生命的實質是什麼呢?活在當下。

「逢時遇景,拾翠尋芳。」

或搭車或徒步,車窗外遊走的風景,腳下匆匆跑過的蜥蜴,忽然的一場大雨或彩虹都是一種艷遇與驚喜。

風起雲湧,朝霞夕陽遇見是天意是緣分。放開身心去感知大自然的真美,與一朵盛開的玫瑰對話,與一棵樹對話。讀出一朵花的悲喜,傾聽一段小溪和海浪的歌唱,遠離蝸居帶給你的禁錮,遠離塵世的骯髒與病毒的驚恐。與天光雲影共徘徊,也許你就尋找到了你要尋找的,放下了你要你該放下的。

看山山笑,看水水喜。

「我看江山多嫵媚,江山對我亦如是。」是趣味是來自內心深處的歡悅。

陳曉芳簡介:女,自由創作者。自幼愛好文學,現居香港。擅長以散文隨筆記錄心情與市井文化,部分作品散見於紙媒和網路平台。部分文字曾發表於雙月刊《香港作家》二Ο一七至二Ο一八年度。於二Ο二Ο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小說《夢裏夢外》。

下一篇

尋訪杯渡大師有感(外一首)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