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傅聰(外一篇)

周蜜蜜

 

「我哪兒也不去,就在這裏練琴,像往常一樣,一天連彈七個小時。」

傳聰坐在鋼琴旁邊,用堅定的眼神望著我說。

嘩!七個小時!

我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差一點還要張開嘴伸出舌頭來:一天練彈鋼琴七個小時!太不可思議了!那需要怎麼樣的意志力才可以堅持做得到?我隨即向眼前這位被譽為中國蕭邦式鋼琴詩人的傅聰先生,投以無比敬仰的目光。他接著告訴我,其實他正常的練琴時間,是每天十個小時,最長的一次,連續彈了十四個小時之多。彈鋼琴,就是他的藝術生活──生命!

中國蕭邦式鋼琴詩人的傅聰先生。(資料圖片)

那是一九九四年,傅聰剛滿六十歲,他到香港來,要舉行一場特有紀念意義的鋼琴演奏會。我作為一個報紙的文化版主編,專門去訪問他。

眼前的他,一如既往,風度翩翩,帶著他那一種獨有的藝術家+音樂家+詩人的氣質,顯得神采飛揚,充滿活力,無論怎樣看,也不像是一個年屆六旬的人。

其實那時候,傅聰先生於我來說,並不陌生。當然了,我最早聽到他的名字,也和許多人一樣,都是從那本《傅雷家書》中認識的。幸運的是,我的家翁羅孚,與傅聰是相識相知的好朋友。因此,傅聰每次到香港來,羅孚都會請他吃飯,聊天,於是,我也有機會叨陪末坐了。

記得首次見到傅聰,我就被他特別的鋼琴詩人氣質深深地吸引住。他說他的父親傅雷教導他,首先要做好人,然後是藝術家、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我覺得從傅聰的身上,正是可以看得出這一切的最優秀的集合體。
「我真不敢相信,您已經六十歲了,根本就看不出來啊!」我對傅聰說。

傅聰獨有一種藝術家+音樂家+詩人的氣質。(資料圖片)

他微微一笑,說:「天天練彈琴,時間過得很快,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裏,我可以忘記很多煩惱和痛苦的事情,不知不覺的,轉眼就滿六十歲了。惟有父親對我的教導,是深深地埋在心底裏的。」他說著,濃眉下的雙眼變得更加深邃。

中國有句老話,說是「棍棒之下出孝子。」許多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都特別嚴厲。一些音樂家、演奏家的家教尤甚。所以那句老話,或許還可以改成:「棍棒之下出名家。」因為所有的演奏技巧,都必須從小培養,而且更需要堅持長期苦練而來。我曾認識不少已成大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鋼琴演奏家、二胡演奏家,他們都多多少少向我提過,童年的時候,曾被父母親舉起拳頭或揮動鞭子,天天強迫他/她長時間苦練拉琴/彈琴的往事。而傅雷對傅聰的教育嚴苛,已經有公開的家書為證了。傅聰還告訴我,他的父親傳雷「特別厲害,耳朵很靈,我那時候在家裏練彈鋼琴,有一個音彈的不對,他就會大為惱火,把手中看著的書一下子扔過來,大聲斥責。」

就是由於有了當天的傅雷,才有了今天的傅聰。

那一次傳聰在香港的紀念演奏會相當成功,廣受好評。

除了彈鋼琴之外,傅聰很喜歡看書。每一次在飯桌上,他和羅孚交談的重點,都集中在近期所閱讀的書籍內容上。記得有一晚羅孚請傅聰和朋友在尖沙咀的一間川菜館吃飯,席間傅聰說他剛剛讀過一位大陸作家寫的有關歷史和文化的書籍,內容引起了一些爭議,感到很值得關注和研究。他又向羅孚很認真、很詳細地詢問有關那本書的作家的種種情況和問題,一直談到夜深,意猶未盡,久久地還不願意離去。

後來也是因為傅聰的緣故,我認識了他的弟弟傅敏。傳敏也是一個愛書、編書、寫書之人,每當我們見面之時,常常會相互贈書、談書,而那些書也絕大多數是和傳雷與傳聰有關的。二○○八年,我去北京觀看奧運會的時候,應是和傅敏夫婦來往最多的日子,在感覺上,傅家的人和我們就像成為家庭朋友那麼親切。

萬萬沒想到,在二○二○年最後的幾天,新冠病魔侵襲了遠在英倫的傅聰,消息傳來,令人痛心、不安,我那天晚上焦灼不堪,徹夜失眠,只是不斷地默默祈求他能擺脫病毒,早日康復。但翌晨起來,收到的卻是最最不欲收到的壞消息……

傅聰彈奏的蕭邦《C小調夜曲》。(資料圖片)

一連幾天,我一遍又一遍地地聽著傅聰彈奏蕭邦《C小調夜曲》的錄音,在如詩如歌的琴音中彷佛又見其人,心內悲喜交加,難以形容。傅聰雖然離開了人世,但是他的音樂依然還活著!但願在天國之上的他,能與苦心教導他的父母親長久相聚,一同沉醉在他們畢生至愛的音樂世界中,釋出最深厚、最純真的情感。

 


我愛秋風勁。(資料圖片)

情景交融的散文寫作

我們都知道,散文的立意其實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寫作。作者的感悟是體現作者獨有的情志、獨有感受和獨有的體驗,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完全來自於作者對生活的深入觀察、感受和理解。散文立意只要從生活實際出發,憑著鮮明的感受,敏銳的觀察能力,同時代共同跳動的精神脈搏、深厚的感情、豐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會寫出心靈受到觸動的文字,令情感昇華,創造出獨特的意境。

散文的意境是情與景的交融,是意與境的統一。優秀的散文意境,有著詩一般的意境,即所謂「詩情畫意」,呈現出一種淡雅、閒靜、情景交融的境界。誠然,散文中的情感,有的說得明白,也有的寫得含蓄,但文章內對景致、人物、事件的描畫感悟,也可以細細的、深深的流露出來,引人思考。

我手上的一本散文集《我愛秋風勁》,收錄的都是情景交融的好作品。「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作者石中英有感而發,在文中寫道:「是秋景美嗎?但春光不比它更美?當嫩綠、青翠的萬千幼苗破土而出的時候,鳥兒又歌唱了,那情景,充滿了令人振奮的新生與活力。

是秋景良久嗎?但春不比它更良久?春之後是夏,新生的有著燦爛的前景。但秋呢?秋以後便是冬了。當秋風掃落葉,花草謝了,萬物也默默地準備著寒冬的來臨。寒冬將有死亡、毁滅。

但我們實在愛秋。

不是天生愛秋的風景,而是這世界的「風」和「景」令我們愛秋天……

當盛夏已經過去,既望春日,為什麼不愛秋風勁吹,吹響毁滅腐舊的號角?

沒有秋風的蕭殺,不會有春的明媚。

沒有秋風掃落葉,不會有春風綠幼苗。」

作者在描寫秋的景色,以及秋與夏和冬的相連關係時,一層一層地抒發自己的感情,作出了合乎邏輯和情理的推論,達到了情景交匯的效果。

文集的各篇作品,也令讀者可以看到,作者正是在「秋風勁」的環境中成長的,並且在勁吹的秋風中反思人生。分別描繪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各種人物的狀況,又表達了敢於把自己的熱血、汗水和眼淚都奉獻給普羅大眾和弱者的意願,值得讀者細閱和思考。

周蜜蜜簡介:又名周密密,曾任電台、電視編劇、專題電影節目編導,影評人協會理事,報刊、雜誌執行總編輯,出版社副總編輯。1980年開始業餘寫作,作品在海內外發表,並且多次獲得各種奬項。至今已出版100多本著作及多部兒童電視劇、電視節目,其中部分作品被選入中、小學教科書。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作家聯會副會長、香港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兒童文學藝術聯會會長、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委員會評審員、護苗基金教育委員,世界華文文學聯會理事,香港電台節目顧問。

上一篇

最純粹的意義——英培安留給我們的遺產

下一篇

醒獅行、歲晚滬上遇雪二首(外一首)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