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恕我不能送你!

凌  雁

立冬。(資料圖片)

立冬已經是十天前的事,這節氣沒有敲門而是穿越天際橫空到來,沒有遭遇任何阻擋或障礙。是早上的風應該寒的時候,是漲潮湧來的水應該寒的時候,是心頭上血脈有點兒冷凝的一刻。雖然無力的船尾馬達持續低沉地發出悶響,他卻沒有半點介懷或抱怨,反正在水流當中不進則退,能夠維持著一種平衡狀態,與朔風和逆流打個平手又有何不可。這艘借來的釣艇可能會抵受不起風急浪高的外海凌虐,他也沒有打算強迫它去穿越鯉魚門海峽;沒有聘請船家,也沒有攜帶魚竿釣餌,他沒有打算去俘虜海中的生靈。今日,他只希望帶給自己一點緬懷,緬懷那過去了的日子。陽光映照著前面山頭的將軍澳墳場,是一片灰白;波光盪漾,彷彿浮現出那年頭他們一起在黑漆海中的卑微身影。那年頭的夥伴,身影已經逐漸離散變成模糊,他垂下頭來想盡量尋回那褪色的記憶,在記憶中默默地獻上祝禱。

陽光映照著前面山頭的將軍澳墳場。(作者提供)

快將接近四十七年的光陰偷偷地流逝,過去了的歲月是那逃亡的歲月。黑夜裏潛伏在山頭的是很多很多青年人,渡過許多許多分不出臉頰上是夜露抑或是淚水的悽苦時刻。他帶著幾天乾糧,隻身跑越了不知多少個不知名的山頭;在那臨近邊界的黃昏,遇上了素未謀面,彼此家鄉相隔幾百里的另一個他;卻在同一時間跑在同一段路上,結果交上了生死難忘的緣份。彼此交換了姓名和家鄉的地址,為不可預測的未來投下生命中不能再大的賭注。雖然四周叢林裏偶然會有閃動而過的人,但他們一旦感覺彼此投契便結成一夥,對其他人更要提高警覺。

沒有月色的晚上,隨著水退的步伐和浪拍礁石的海濤聲,他們奮力吹脹自製的浮泡,靜靜地滑入海中,離別故土時沒有遇上太大困難。可是,這裏的鹹水原來不像家鄉的江河那般慈祥,浪潮有狠狠的勁兒,他在此刻方才察覺先前在家鄉的泅泳練習不足,浮泡的設計不佳,要應付當前情勢實在力有不逮。沒有退路,卻也是命不該絕;全憑身旁這位泳術非凡的夥伴給予全力協助,兩人終於悄悄地爬上後海灣的泥灘,他慶幸自己能夠生還,在夥伴的耳邊他輕輕地說了一句:「兄弟,我欠了你。」

天還是很黑,他們只有兩件事記在心頭,一是每次移動都要尋找最近距離可供匿藏的叢林,二是要朝向有燈光的地方和沿著公路附近走。這樣的邊藏邊走實在令人疲憊,也不知道過了多少時候。他們窺見公路上間中會有軍車和警車經過的燈光,很是嚇人。萬一,是萬一;他們商議著,若果不幸被軍警發現就應該分頭向不同的方向走,減少同時一起被拘捕的機會,待往後有機會再聯絡。

看不到頭見不到尾的橋面。(作者提供)

在距離公路不遠的一處彎角後方的叢林內,他們正打算探頭窺望公路的情況,冷不防轉彎處突然亮出一輛軍車的車頭燈光。真的不妙,是夥伴的衣衫一角被照亮了。「往後走!」夥伴低聲發出近乎號令的指示,人卻朝向沒有遮蔽的公路前方奔跑。夥伴的身影吸引著車輛向前方追,目的明顯地只有一個,引走軍車以便讓他可以藉機退向身後的大叢林躲藏起來。靜靜地聽到軍車在前方遠處停下,沒多久又聽到車輛啟動然後遠去,夥伴的身影也隨著一去無蹤。淚水從眼角掉到地上,他腦海中只有一句說話告訴自己:「兄弟,我又多欠你一次。」

他算是個走運的人,天亮後他在屏山村落的一戶農家裏獲得收留,通過不少方法終於聯絡上在九龍區的親戚,輾轉地成功抵壘而獲得展開新生活的機會。在塑膠業方興未艾的年代,他以超乎常人的刻苦精神奠下生活的基礎,然後結婚、育兒、以供款方式購置一輛小巴,走上很多人眼中的成功之路。他始終沒有拋開心中的那個結,透過多番去信,終於收到夥伴的回信。夥伴被那輛軍車拘留了,還快速地被遞解回鄉。在那年代,夥伴被多番轉移和拘禁,再沒有重越那邊界的機會。

經過了二十年的時移勢易,兩地環境有著很大變遷;在最近這二十多年來,這對以前經歷過短暫生死相交的夥伴,經常會彼此間兩地互相往來。退休了,「我們喜歡一起飲茶時就聚首,還有什麼障礙呢?」他們時常以歡欣的心情這樣地說。可是,世間的事情發展卻往往是天意弄人;這對夥伴自從本年初疫情開始至今已經超過十個月沒有正式會面了,只有靠手機傳遞影像和聲音。糟糕的是,夥伴看來衰老了很多;放不下的心情總是忐忑不安,但又能幹些什麼呢?

三天前突然來了一個訊息,是由夥伴的兒子發送過來的短訊;夥伴去世了!離世依然是這般灑脫,沒有留下一言半語,沒有留下半句叮嚀;猝然而逝的夥伴讓他來不及反應。沒有做過任何病疫檢測的他,既沒有任何檢疫報告,過境也會被隔離,在幾天內怎有可能去親送夥伴的最後一程呢?一艘快艇高速駛過,滾滾的排浪令釣艇顛簸,心情也在顛簸。放眼遠方只見前面正在興建中的將軍澳跨海大橋,兩堵矗立的橋躉承托著安然不動的一截橋面,在那狂潮起伏當中卓然紋風不動。就算讓他站到穩如泰山的這一截橋面上,那又如何呢?在一截看不到頭見不到尾的橋面上同樣都是什麼地方也去不了啊!

凌雁簡介:原名馮轉成,祖籍廣東省高要縣,二十世紀中葉生於香港。高中時代曾發表過多篇文藝創作,於當時香港電台的「爐峰夜話」節目中播出;年青時於業餘時間進行採訪及編輯地區性報紙。在香港成長及接受教育,分別取得工程系「設計與科技」學士、「教育心理學」碩士、「應用心理學」碩士等學位,亦為「香港心理學會」會員。從事生產工程管理工作達十年,其後於中學任教達三十多年,兼任教務主任一職。退休後修讀並取得翻譯深造文憑,現從事兼職翻譯工作。

上一篇

宋詒瑞青少年語文知識書籍三冊出版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