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灣區文學成為中國文學版圖的重要一極」——記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峰會

羅旭 記錄及整理

二○二○年十一月十三日,「人文灣區.文學灣區——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峰會」在深圳舉行,彙聚北京、上海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十一城市的文學機構和文學研究力量,展望粵港澳文學在華語文學版圖中的獨特地位,發出灣區獨有的聲音。

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

一、灣區文學有著共同的文學基因、文化認同與文化特質

二○一七年,在中國作協和廣東省作協的指導下,深圳市作協倡議發起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峰會。二○一八年,大灣區十一個城市作家協會主要負責人發出聯合倡議書,共同推動灣區文學合作與發展。二○一九年,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峰會在澳門舉辦。粵港澳三地同宗同源、文脈相親,三地民眾的文化認同是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內核、推動地區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基礎。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在會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植根中華文化血脈,同時又具有包容性、創新性、國際化、煙火氣等鮮明特點。嶺南文學亟需像京味文學、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一樣,推出代表作家和作品使其煥發光彩。我們有責任、義務和能力承擔這樣的歷史職責。

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因事未能出席,透過代表發言:如今疫情漫佈,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面臨了種種挑戰與不穩定,而此刻文化藝術會將人們的心靈重新黏合在一起。(資料圖片)

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委託香港作家聯會推廣主任、世界華人科幻作家協會大灣區聯絡站秘書長羅旭(吟光)代表參會,在發言中說,潘耀明會長認為,大灣區文學發展峰會的舉辦是順應時代潮流之舉。香港身處東西方文化交融的關卡之地,血脈中本就有著海納百川、融匯百家的包容與氣魄。如今在疫情漫佈的時代,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面臨了種種挑戰與不穩定,而此刻,文化藝術會將人們的心靈重新黏合在一起。文學灣區的故事從過去講到現在與未來,而人文灣區也將從民族地域走向世界乃至全人類文明。

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

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

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定位在珠江和西江的回流,滔滔江水通過珠三角流向南海和太平洋,地理位置造就了「敢為天下先」的個性。這種創新精神也反映在文學作品中,體現為文言白話並用、官話與普通話並用,文體不拘一格,衍生出粵語文學、潮汕文學形成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色。多元文學表現形式在大灣區並存,全因嶺南文化兼收並蓄的固有基因,塑造出包容並蓄、務實創新的共同文化價值,而這正是構建灣區文學的基礎。

廣東省文聯副主席、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瑞琦

廣東省文聯副主席、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瑞琦

對此,廣東省文聯副主席、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瑞琦曾在首屆發展峰會上說,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城市群,除了是經濟共同體,還應成為文化共同體。三年來,各城市廣泛開展交流合作及融匯創新,以文學連接情感,以文化凝聚認同,以交流聚合力量,對繁榮灣區文學創作、營造和諧文學生態產生積極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大先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大先

二十一世紀,我們面臨新的「出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大先作了《到世界去與返回故鄉》的主題發言,提到中西古今現代和傳統齊頭並進,這是可以繼承的遺產。原先我們試圖把世界帶回家、試圖到世界去;現在則要返回故鄉、返回本土,並立足本土構建世界觀和價值觀,這實際上是試圖在塑造自己的文化理念。

二、大灣區文學應成為中國文學版圖的重要一極

粵港澳三地要通過廣泛的文化交流合作以及融合創新,增強凝聚力、影響力和輻射力,讓粵港澳文學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版圖的重要一極,這是中國作家協會胡邦勝書記的指導意見。他提出:第一要講好改革開放的故事;第二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承嶺南文化國際化優勢;第三要書寫平民百姓比如打工者的故事;第四要重視文學的現代性,重視文學本質、本體,進行文學樣式比如敘事風格和結構的探索,創造出二十一世紀時代特點的文學;另外他還強調了培育青年文學人才和發展網路文學的重要性,通過文學交流培養香港青年的認同感。

廣東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蘇毅

廣東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蘇毅

廣東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蘇毅也談到建議:一是把握「世」情,共畫培根鑄魂的同心圓;二是把握「區」情,做好融合發展的大文章;三是把握「文」情,書寫偉大實踐的新詩史。她勉勵灣區作家主動肩負起凝聚民心的光榮使命,積極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創造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佳作精品。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認同,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地理概念、政治概念,更是一個文學概念,具有前瞻性、日常性、開創性三個特點。除了技術空間、物理空間、社會空間之外,應開拓審美空間、文學空間,也是想像的空間。「面向未來」是其巨大的思想資源和優勢強項,灣區經驗裡的漂泊感,包括跟城市的關係,這將成為對中國文學的開創和貢獻。

三、建立機制推進交流,協同創新融合發展

與會嘉賓經過溝通達成共識:建立常態化機制、搭建交流平台,是開創文藝繁榮新局面的重要保障。中國作家協會胡邦勝書記希望,會後進一步探索建立良性互動、有效運轉的文學交流發展機制,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讓灣區文學真正成為華語文學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樞紐,走向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的高峰。這一觀點得到了各地方作協代表的一致認同。

中國作協全委、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倡議繼續推出灣區文學獎和出版文學叢書、培養青年人才、開設青年作家培訓班等系列舉措。灣區文學界同仁應進一步發揮嶺南文化相容並包、務實創新的優勢和精神,以充滿南國氣息的人文情懷譜寫灣區文化新篇章,為形成大灣區文化圈、豐富中華文明的內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文學力量。

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委託香港作家聯會推廣主任羅旭(吟光)

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委託香港作家聯會推廣主任羅旭(吟光)代表參會

香港作家聯會羅旭(吟光)提到,香港文化歷來在國際性方面獨樹一幟,能為灣區融入新鮮的血液;香港亦坐擁雄厚的高校資源和發佈平台,在譯介和推出作品方面有優勢。飛速發展的經濟和科技使這裏成為人類文明未來方向的試驗田,科幻等新興文學載體也在不斷興起。相信只要有優秀作者與作品出現,定能從灣區生發出影響文明的重要力量。

深圳市文聯李瑞琦書記表示,接下來需要探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專門機構等內容,通過完善長效機制,保障大灣區十一座城市文學機構共同參與,比如在聯合舉辦賽事的基礎上,下一步聯合開展更多的文學活動,在聯合創作、聯合採風上更多嘗試。當前時代機遇下,深圳文學承擔了更為艱巨的使命,要書寫深圳在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的精彩篇章,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這是深圳文學的使命,更是深圳文學的光榮。

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

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

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說,講好中國故事、傳遞時代聲音是閱文集團堅持和探索的文學實踐,正不斷被廣大網路文學作者用文字加以講述和銘記。今年迎來第二屆大灣區杯深圳網路文學大賽,聚焦大灣區的方方面面,作品從不同領域和行業視角來呈現社會的多貌,強化網路文學創作的時代感和現實感。他們將聯合更多優秀的行業夥伴,共同合作,持續做好網路文學內容的培育和開發。

廣東省作協二級調研員、《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編輯部主任周西籬

廣東省作協二級調研員、《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編輯部主任周西籬

廣東省作協二級調研員、《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編輯部主任周西籬介紹,《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從歷史、現實和未來三個維度關注大灣區文學,關注生動活潑的、有碰撞性的理論評論,發出有效的、建設性的聲音,彌補灣區文學研究的短板,發揮理論評論對創作的推動作用,為中國文學批評理論的建設、發展和爭鳴作出貢獻。

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

會上,廣州市作協副主席鮑十、深圳市作協副主席梅毅、珠海市作協主席盧衛平、佛山市作協主席張況、惠州市作協主席陳雪、東莞市作協主席陳啟文、中山市作協常務副主席黃廉捷、江門市作協主席張啟雄、肇慶市作協主席鐘道宇等地代表結合各城市文學的實際情況,紛紛發言獻策,建議加強粵港澳聯動協作,建立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的多元協同生態系統,真正實現三地融合的新文學文化形態;堅持培養人才的同時加大引進人才的力度,創造推出更多開創性的好作品;希望進一步落實落地、踐行見效,專門成立聯盟的工作機構,在政策或機制層面形成整體保障維繫;並提到了缺少經費支持等問題。

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

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

本次峰會由廣東省作家協會、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指導,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市作家協會承辦,由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主持。

(除特別說明,本文圖片由深圳市作家協會提供)

上一篇

《香港作家》網絡版「編委會」

下一篇

東堤阿黃的胡思亂想 (另附詩二首)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